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位数组合预测兴安落叶松枝下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君杰 姜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目的】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和分位数组合对枝下高进行建模和预测,为单木枝下高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大兴安岭新林区4个林场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构建枝下高基础和广义模型并分别扩展到分... 【目的】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和分位数组合对枝下高进行建模和预测,为单木枝下高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大兴安岭新林区4个林场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构建枝下高基础和广义模型并分别扩展到分位数回归。使用三分位数组合(τ=0.1,0.5,0.9)、五分位数组合(τ=0.1,0.3,0.5,0.7,0.9)、九分位数组合(τ=0.1,0.2,0.3,0.4,0.5,0.6,0.7,0.8,0.9)和4种抽样设计(抽最大树、抽最小树、抽平均木、随机抽取)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分位数组合的预测效果并分析不同抽样设计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同时使用双重交叉检验对非线性回归、最优位数回归和最优分位数组合进行比较。模型拟合和检验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MPE)和调整确定系数(R^(2)_(adj))。【结果】(1)无论是非线性回归还是分位数回归,广义模型的拟合MAE较基础模型可降低6%~12%,RMSE可降低6%~10%,检验效果也优于基础模型。枝下高与胸径呈负相关、与样地优势高和每公顷断面积呈正相关。(2)中位数回归在所有分位数中拟合能力最好,且效果与非线性回归相似。分位数回归可以描述枝下高的分布。(3)3种分位数组合都可以对枝下高模型进行预测且效果相差不大,三分位数组合就可以满足枝下高的预测精度。中位数回归的交叉检验结果与非线性回归相似,三分位数组合的预测能力最优,MAE和MPE较非线性回归和中位数回归分别下降了20%和4%左右,R^(2)_(adj)提高了16%左右。(4)基础和广义分位数组合的最优抽样设计分别为抽平均木5株和抽大树7株。【结论】本研究基于三分位数组合(τ=0.1,0.5,0.9)的枝下高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具体应用基础和广义分位数组合模型的最优抽样设计分别为抽平均木5株和抽大树7株。综合预测精度和调查成本的考虑,在实践中应用分位数组合时,推荐在样地中抽取5株平均木对枝下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下高 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组合 抽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立方程组的人工樟子松枝下高模型构建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想 董利虎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共10页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横头山林场、孟家岗林场的61块樟子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5211株样木调查数据,构建了树高模型与枝下高模型的联立方程组。【方法】首先,从8种常用的标准树高曲线,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2个模型作为树高...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横头山林场、孟家岗林场的61块樟子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的5211株样木调查数据,构建了树高模型与枝下高模型的联立方程组。【方法】首先,从8种常用的标准树高曲线,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2个模型作为树高曲线的备选模型。再以5个枝下高预估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引入林木及林分变量(林木大小,竞争因子,立地条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筛选出3个变量少且拟合效果较好的模型作为枝下高备选模型。将树高曲线备选模型与枝下高备选模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树高与枝下高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最后,对联立方程组进行评价。【结果】树高(H)和枝下高(HCB)与林分断面积(G)和优势木平均高(H_0)呈正相关。最优的联立方程组预估树高时调整后相关系数(R_a^2)为0.952 0,均方根误差(RMSE)为1.17 m;预估枝下高时的R_a^2为0.906 6,RMSE为1.36 m,并且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数值较小。【结论】整体来看,联立方程组的拟合效果较好,预估精度较高,同时联立方程组解决了树高与枝下高的内在相关性问题。本文所建立的含林分因子的树高模型与枝下高模型联立方程组可以很好地预估不同林分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和枝下高,为进一步研究樟子松树冠结构和动态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曲线 枝下高 似乎不相关回归 联立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人工红松枝下高模型研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燕云飞 王君杰 姜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6,共9页
【目的】基于帽儿山红松人工林63块样地2972株红松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红松枝下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与收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首先使用8个常用的枝下高模型,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其次,研究林分变量或单木变量对枝... 【目的】基于帽儿山红松人工林63块样地2972株红松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红松枝下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与收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首先使用8个常用的枝下高模型,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其次,研究林分变量或单木变量对枝下高的影响,建立含林分变量的枝下高模型;最终在基础模型和含林分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样地效应对红松枝下高的影响,构建红松枝下高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模型用4种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抽取最大树、抽取最小树、抽取平均树)和8种样本大小(1~8株树)对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抽样检验。【结果】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好,符合生物学意义,且模型形式简单,选为最优基础模型。除树高、胸径以外,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之和、优势木高和冠幅与枝下高有显著相关性,加入后明显提升模型的拟合精度。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其他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当应用基础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抽取胸径最小的4个样本;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取4个样本。【结论】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在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方面优于其他3种模型,建议将此模型作为人工红松枝下高模型。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取4个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非线性混合模型 枝下高 人工林 混合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枝下高和冠幅模型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应涛 刘时良 +2 位作者 孙海龙 王卫霞 向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6,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内均匀分布的98块样地的2487株单木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抽样分别用于建模和检验。对林内云杉、冷杉、红松、中生阔叶树种组和慢生阔叶树种组这5个树种(组)的单木枝下高...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内均匀分布的98块样地的2487株单木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抽样分别用于建模和检验。对林内云杉、冷杉、红松、中生阔叶树种组和慢生阔叶树种组这5个树种(组)的单木枝下高和冠幅模型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3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建模,筛选效果最佳的为最终模型,并分析模拟了树木大小、竞争、林分和立地等因子对枝下高和冠幅的影响。同时考虑树种耐荫性和空间分布结构差异,讨论不同树种枝下高和冠幅模型中影响因子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建立的枝下高和冠幅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得到的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检验的修正决定系数(R^(2)_(a))最大,均方根误差(E_(RMS))最小,且平均绝对误差(E_(MA))相较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降低了57%~58%。胸径、树高和单木竞争指数在所有枝下高模型中均极显著(P<0.001);树冠竞争因子是影响红松枝下高的重要因子(P<0.001);林分密度在除了云杉的其余树种枝下高模型中均显著相关(P<0.01);立地因子中仅坡向与冷杉枝下高显著相关(P<0.01)。冠幅模型中,胸径、枝下高和树冠竞争因子在所有树种中均显著相关(P<0.001);此外冷杉和阔叶树种的冠幅则与林分密度显著负相关(P<0.001),而云杉冠幅则与林分断面积和显著负相关(P<0.001)。在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树种耐荫性和单木相对大小影响其树冠的衰退速率,而林地立地质量影响单木冠幅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枝下高 冠幅 竞争指标 似不相关回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条件对毛竹枝下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展 宋丁全 王福生 《世界竹藤通讯》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对福建省三元地区30块毛竹标准地的调查,分析了坡向、坡度、坡位、郁闭度、立竹度5个因子对毛竹枝下高生长量的影响,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了全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郁闭度、立竹度和坡度是影响毛竹枝下高的主要因子。对5个立地因子进... 通过对福建省三元地区30块毛竹标准地的调查,分析了坡向、坡度、坡位、郁闭度、立竹度5个因子对毛竹枝下高生长量的影响,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了全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郁闭度、立竹度和坡度是影响毛竹枝下高的主要因子。对5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5个变量转换成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枝下高 全变量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丝棉木苗干高度措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福 张百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730-8731,共2页
[目的]探索有利于提高丝棉木苗干高的措施。[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不同基肥施用量与施水量、不同苗木年龄以及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苗干高度影-向最大的因素是移植的苗木年龄,其次是施肥施水量,而栽植密度... [目的]探索有利于提高丝棉木苗干高的措施。[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不同基肥施用量与施水量、不同苗木年龄以及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苗干高度影-向最大的因素是移植的苗木年龄,其次是施肥施水量,而栽植密度的效应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以30cm×30cm的株行距,栽植2年生的苗木,栽后平茬,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追施硫酸铵2-3次,每次施肥量112.5kg/hm^2,追施尿素1次,施用量75kg/hm^2,全年灌溉5-6次,连续进行2年,可使苗干平均高度达到庭荫树的标准。[结论]较大的苗龄和较高的施肥施水量有利于提高苗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棉木 正交试验 苗龄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丽娜 江宇 +3 位作者 范福金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8,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并取样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比较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杉木的枝下高、树干节间距(相邻两轮盘侧枝间的距离)、侧枝数(树干上每轮侧枝的数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洋063和垂枝杉的枝下高较高,垂枝杉和洋020的树干节间距较大,洋020和洋061的侧枝数较少。不同品系杉木侧枝长度、侧枝基径、侧枝角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侧枝长度和侧枝基径大小为洋063>洋061>德昌杉>红心杉>洋020>垂枝杉,而侧枝角度大小为垂枝杉>洋020>洋061>洋063>红心杉>德昌杉。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的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生长素(IAA)含量、细胞分裂素含量/生长素含量(CC TK/CI A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不同品系杉木侧枝中没有检测到独脚金内酯(SLs)。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生长指标与其内源激素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内源激素会影响植物侧枝的生长,CTK会促进杉木侧枝的生长,而IAA则对杉木侧枝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二者在杉木侧枝生长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 枝下高 节间距 品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单木立枯枝研究
8
作者 朱元金 孙志虎 +1 位作者 赵月 王云龙 《林业科技情报》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13~48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实测了长白落叶松的树高、枝下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分析了其变动状况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同林分不同立木的枝下高、死枝高、冠长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变动系...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13~48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实测了长白落叶松的树高、枝下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分析了其变动状况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同林分不同立木的枝下高、死枝高、冠长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变动系数分别为5.43%~27.84%、6.97%~51.78%、11.80%~25.63%和28.88%~137.57%;随林龄变化,枝下高与树高之比、死枝高与树高之比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冠长与树高之比表现出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林龄增加,枝下高、冠长、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均表现出S型曲线变化趋势;枝下高和冠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树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林龄和胸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立枯 枝下高 冠长 立木枯现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天然林白桦和山杨的自然整枝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玉宝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6-513,共8页
为确定天然林自然整枝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天然林自然整枝规律,以期为森林抚育经营和促进自然整枝提供参考依据,以大兴安岭中幼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6块样地共971株白桦和61株山杨立木实测数据,以活枝下高(h)、活枝下高占树高的比例... 为确定天然林自然整枝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天然林自然整枝规律,以期为森林抚育经营和促进自然整枝提供参考依据,以大兴安岭中幼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6块样地共971株白桦和61株山杨立木实测数据,以活枝下高(h)、活枝下高占树高的比例(h/H)作为自然整枝指标同林木和林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结构林分自然整枝规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自然整枝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白桦和山杨平均h分别为4.8和6.5 m,平均h/H分别为46.6%和59.2%,相比之下,山杨自然整枝明显好于白桦;不同林分密度和聚集系数林分的自然整枝指标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冠幅、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和聚集系数均会影响自然整枝,但各因子主要影响h;除了林木冠幅与白桦h/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外,其他因子与自然整枝指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林分生长越好则自然整枝越强,林分密度和聚集系数增大,能够促进自然整枝,但林分密度对自然整枝的影响与密度范围有关,林分密度超过3000株·hm时对白桦自然整枝的影响趋于减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冠幅、林分密度、聚集系数、平均树高5个因子是影响白桦和山杨自然整枝的主要因子。其中,影响白桦自然整枝的主要因子为树高、冠幅、平均树高、林分密度、聚集系数,影响山杨自然整枝的主要因子为林木树高。h较h/H能更好地表征自然整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白桦 山杨 自然整 枝下高 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果木栽培技术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全连 李文付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顶果木 速生树种 栽培经验 苏木科 枝下高 桂西南 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树人 田晓瑞 《森林防火》 2001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生物防火林带 木荷 裸根苗造林 平均地径 造林整地 林带更新 自然整 枝下高 树种资源 油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与林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凤艳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2期19-21,共3页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的10~60a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样地进行树龄、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指标调查、观测,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枝下高高度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大小与林龄有显著相关性;各生长量...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的10~60a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样地进行树龄、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指标调查、观测,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枝下高高度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大小与林龄有显著相关性;各生长量两两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胸径生长量、冠幅大小、枝下高高度随林龄变化的模型分别为y=e0.75+3.212/x、y=-0.085+0.344 x-0.008 x^2、y=e2.942-57.681/x;冠幅和胸径比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382 73e-0.012 55 x。该研究揭示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及冠幅等指标的生长随林龄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人工林 林龄 胸径 冠幅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香樟行道树不同树形对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罗贵斌 胡道贵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5-57,共3页
为探索大叶香樟行道树不同树形与生长的关系,以定植25年生以上大叶香樟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道路绿地中该树种行道树生长表现的三种主要树形,分别随机抽取主干形、两大枝形和三大枝形的树木进行胸径、冠幅和枝下高3个生长指标的测定,并... 为探索大叶香樟行道树不同树形与生长的关系,以定植25年生以上大叶香樟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道路绿地中该树种行道树生长表现的三种主要树形,分别随机抽取主干形、两大枝形和三大枝形的树木进行胸径、冠幅和枝下高3个生长指标的测定,并以主干形为对照,采用相关和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树形对生长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树形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不排除枝下高影响的前提下,树形与胸径和冠幅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方差分析表明,两大枝和三大枝树形在胸径、冠幅和枝下高3个生长指标上与主干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三大枝树形在胸径生长量上显著大于两大枝树形(p<0.05)。综合分析表明,大叶香樟行道树树形与枝下高密切相关,三大枝树形更有利于胸径和冠幅生长,在行道树树形选择中适宜采用三大枝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香樟行道树 树形 胸径 冠幅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11个县(市、区)城市道路林带降噪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亚楠 黄绍荣 +1 位作者 格日乐图 严力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目的】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 【目的】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交通主干道的道路林带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绿量作为衡量林带降噪能力的指标,结合不同类型林带的占比、三维绿量值以及三维绿量值与乔木及乔木混交林枝下高,综合对比分析林带降噪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11个县(市、区)中南京玄武区、镇江润州区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更优,连云港连云区、丽水庆元县的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较差。具有合理配置的乔灌混交林更利于降噪,由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11个县(市、区)的附加降噪量与统计获得的三维绿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林带三维绿量结合乔木枝下高这一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枝下高低于2 m的林带降噪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学 道路林带 降噪 三维绿量(LVV)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红竹林立竹秆形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连喜 陈双林 +4 位作者 邵宏军 郭子武 虞敏之 吴柏林 王伟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5,共4页
为了解城市景观绿化红竹林立竹秆形年际变化规律,对高密度全梢竹一次成景栽植,不实施人工干扰,2005年11月营造的红竹林2007-2009年出笋成竹的立竹胸径、枝下高、全高、胸高壁厚和平均节间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立... 为了解城市景观绿化红竹林立竹秆形年际变化规律,对高密度全梢竹一次成景栽植,不实施人工干扰,2005年11月营造的红竹林2007-2009年出笋成竹的立竹胸径、枝下高、全高、胸高壁厚和平均节间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立竹胸径逐年显著增大,而相邻年际间立竹胸径增幅趋于降低;立竹枝下高、全高与立竹胸径呈线性增长关系。立竹相对枝下高、相对全高总体上随造林年限的延长而降低,但不同年度立竹间无显著差异;立竹胸高壁厚随立竹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较立竹胸径缓慢,不同年度立竹的相对胸高壁厚差异不显著;随造林年限的延长,立竹平均节间长增大,相对平均节间长减小。不同年度立竹的平均节间长与立竹胸径的差异性表现不一致,相对平均节间长不同年度立竹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竹 立竹胸径 立竹全 立竹枝下高 壁厚 节间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落叶松树冠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乙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4期135-135,共1页
树冠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树干形状。建立树木和林分的树冠变量的动态预估模型可以了解林木或林分的生长规律,利用节子剖析数据,结合落叶松高生长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的冠长动态预测模型。
关键词 枝下高 冠长 树冠 树冠结构 树冠动态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柚木引种试验
17
作者 叶厚源 吴开远 魏汉功 《林业调查规划》 1987年第1期39-40,共2页
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H)为马鞭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其木材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六十年代后期已陆续在我国一些地区引种。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枝下高 云南元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树冠长与密度关系的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赵彤堂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2,共3页
树冠长是从垂直方向刻划树冠大小的指标。本文从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角度研究了树冠长与立木密度的关系,提出了红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
关键词 营养空间 立木 林分 自然整 枝下高 最大树 抚育间伐 阳性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蟆坨上“连理树”
19
作者 林红宾 慕绍峰 《国土绿化》 2015年第4期35-35,共1页
山东省栖霞市榆林村村前,有一泥坨,它临河傍水,形如蛤蟆,人称“蛤蟆坨”。泥坨之上有一棵黄连木和古藤缠绕在一起的“连理树”,树龄已有640余年。古树高12米,胸径65厘米,树冠呈伞状,冠高6米,冠幅东西11米、南北15米;树干挺直,枝下高2.8... 山东省栖霞市榆林村村前,有一泥坨,它临河傍水,形如蛤蟆,人称“蛤蟆坨”。泥坨之上有一棵黄连木和古藤缠绕在一起的“连理树”,树龄已有640余年。古树高12米,胸径65厘米,树冠呈伞状,冠高6米,冠幅东西11米、南北15米;树干挺直,枝下高2.8米,南侧的树根裸露,贴地伸出,北侧的树根裸露6条小根,状若蟹爪。古藤胸径48厘米,距黄连木主干1.5米处分为两大枝,如同巨蟒缠于树上,浑然一体,造型奇特,妙趣天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理树 蛤蟆 黄连木 栖霞市 山东省 枝下高 胸径 树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桐间作经营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20
《甘肃林业科技》 1991年第4期37-37,共1页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泡桐组,对农桐间作经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农桐间作初植密度以5×20m 为宜,间作后6—7年,泡桐已经成材,对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应及时进行隔行间伐。
关键词 经营技术 初植密度 作物产量 林科 枝下高 玉米减产 行向 安徽林业 中幼林 抚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