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L6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禄锦鹏 刘文波 +3 位作者 范鸿雁 缪卫国 林春花 秦春秀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为对象,探究丁香酚对其抑菌效果。通过常量稀释法测定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丁香酚处理后菌液的K^(+)、AKP、ATP、核酸和蛋白质含量;... 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为对象,探究丁香酚对其抑菌效果。通过常量稀释法测定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丁香酚处理后菌液的K^(+)、AKP、ATP、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其电导率,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丁香酚处理后的菌体,从细胞水平探究丁香酚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MIC为800 mg/L,EC_(50)为409.33 mg/L;通过对比丁香酚处理前后的菌体破坏特征,发现K^(+)、AKP、核酸、蛋白质和电导率上升,ATP水平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丁香酚处理的菌体出现裂解、黏连现象。丁香酚通过破坏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细胞膜完整性,引起内含物泄露、能量代谢失衡,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果胶杆菌 抑菌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黑腐果胶杆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2
作者 王玥 马永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通过病原菌培养特征、致病性验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对采自青海省海东市和西宁市马铃薯主产区16个乡镇的马铃薯黑胫病疑似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胫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从采集... 通过病原菌培养特征、致病性验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特异性基因序列分析,对采自青海省海东市和西宁市马铃薯主产区16个乡镇的马铃薯黑胫病疑似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胫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从采集的68株黑胫病疑似病样中共分离鉴定到15株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均对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水剂、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和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EC_(50)(对供试生物发生50%效果的药剂剂量或浓度)分别为1.355、1.403、1.835μg·mL^(-1),其次为10%纳米银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0%喹啉铜悬浮剂,EC_(50)值分别为106.429、146.332、149.121μg·mL^(-1),病原菌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敏感性最差,EC_(50)值为1 384.943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胫病 病原鉴定 黑腐果胶杆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山葵果胶杆菌引起的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信 程亮 +2 位作者 王亚艺 高旭升 蔡晓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6-1392,共7页
【目的】本文确定了引发青海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方法】结合选择性CVP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 DNA序列以及Pectobacterium spp.的序列特征分析,对从青海大通县马铃薯软腐病样中的病... 【目的】本文确定了引发青海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方法】结合选择性CVP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 DNA序列以及Pectobacterium spp.的序列特征分析,对从青海大通县马铃薯软腐病样中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鉴定出肠杆菌科果胶杆菌属山葵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wasabiae)能引起青海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病原菌株不能在37℃生长,能使明胶液化,不具有耐盐性,对红霉素不敏感;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氧化酶、蔗糖试验还原反应、吲哚产生和磷酸酶活性试验均为阴性;可以利用纤维二糖和柠檬酸盐,不能利用D-麦芽糖、山梨醇、D-阿拉伯糖、α-甲基葡萄糖、乳糖、棉子糖和蜜二糖。【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马铃薯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软腐病 山葵果胶杆菌 病原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果胶杆菌(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抑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乔勇进 甄凤元 +2 位作者 刘晨霞 高春霞 王晓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74-80,共7页
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是杭白菜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研究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对果胶杆菌活力以及相关致病酶活性的影响,采用0. 25 mg/L、0. 50 mg/L、0. 75 mg/L和1. 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杭白菜软腐病主... 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是杭白菜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研究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对果胶杆菌活力以及相关致病酶活性的影响,采用0. 25 mg/L、0. 50 mg/L、0. 75 mg/L和1. 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杭白菜软腐病主要致病菌(果胶杆菌)。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后能够破坏果胶杆菌细胞膜渗透性,抑制果胶杆菌的生长繁殖,降低其存活率;还可抑制该细菌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致病酶的活性,降低其致病性,其中以1. 0 mg/L的二氧化氯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果胶杆菌 存活率 生长曲线 纤维素酶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黄花马蹄莲互作过程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钟灵 钱国良 +3 位作者 蒋欢 胡白石 刘凤权 范加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通过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与黄花马蹄莲组织的离体互作,运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GE)软件对互作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个蛋白点在互作中存在表达差异,占蛋白点总数... 通过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与黄花马蹄莲组织的离体互作,运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GE)软件对互作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个蛋白点在互作中存在表达差异,占蛋白点总数的18.13%。通过质谱分析发现:2个特异表达蛋白分子伴侣DnaK和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均为代谢类蛋白;3个显著上调表达蛋白中ATP合酶α亚基和半胱氨酸合酶为代谢类蛋白,而β-内酰胺酶为抗生素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黄花马蹄莲 离体互作 蛋白质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马蹄莲诱导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ubiG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怀阿 苏建坤 +3 位作者 刘琴 李婷 杨钟灵 蒋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4-1312,共9页
利用含有无启动子的Km抗性基因的转座子mariner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菌株PccS1进行转座诱变,建立突变体文库,以白花马蹄莲组织提取液为诱导物,诱导突变菌株,鉴定突变... 利用含有无启动子的Km抗性基因的转座子mariner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菌株PccS1进行转座诱变,建立突变体文库,以白花马蹄莲组织提取液为诱导物,诱导突变菌株,鉴定突变、并验证。筛选获得1株受白花马蹄莲组织提取液诱导的突变株PM5,经亚克隆鉴定,转座子插入位点为辅酶Q氧甲基转移合成酶ubiG基因(Ubiquinone biosynthesis O-methyltransferase)。利用同源重组获得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ubiG。与野生型相比,△ubiG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均减弱(黄花马蹄莲和白花马蹄莲上的病斑面积减半,大白菜的病斑面积仅为1/5);突变菌株菌体沉降速率明显加快,生物膜产量降低约50%,无胞外蛋白酶产生。此外,△ubiG对链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分别比野生型增强了2.0倍和26.5倍,突变菌株的相关功能经互补可以部分恢复。以上结果说明,ubiG基因可被白花马蹄莲诱导并参与胡萝卜软腐杆菌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mariner转座子 诱导表达 基因敲除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中药材和大蒜提取液对菊果胶杆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勇 代小莹 +3 位作者 刘昔 龚明福 刘忠 曾建威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菊果胶杆菌是魔芋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用10种中药材和大蒜提取液对菊果胶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大蒜、黄芩、乌梅和柴胡提取液抑菌效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中黄连和大蒜对菊果胶杆菌抑菌效果最优,平均抑菌圈直径... 菊果胶杆菌是魔芋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用10种中药材和大蒜提取液对菊果胶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大蒜、黄芩、乌梅和柴胡提取液抑菌效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中黄连和大蒜对菊果胶杆菌抑菌效果最优,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7、2.19 cm,黄芩次之,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68 cm。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黄连、黄芩和大蒜提取液用二倍稀释法稀释后,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黄连2倍稀释液与黄芩2倍、4倍稀释液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而大蒜提取液稀释后抑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杆菌 中药材 大蒜 提取液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clpP基因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婷 蒋欢 +4 位作者 杨钟灵 邓亚岷 杜硕 刘凤权 范加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探索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clpP基因缺失突变体ΔclpP和互补菌株ΔclpP(clpP),测定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运... 为探索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clpP基因缺失突变体ΔclpP和互补菌株ΔclpP(clpP),测定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运动性、生物膜、抗氧化压力,以及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部分致病因子活性及致病性等表型,并采用RT-PCR分析了果胶酸裂解酶(Pel)、纤维素酶(Cel)、蛋白酶(Prt)和坏死诱导蛋白(necrosis-inducing protein,Nip)等相关致病因子的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ΔclpP的运动性无变化,生物膜形成、高温和营养饥渴耐受力及抗氧化压力等均下降;果胶酶、纤维素酶与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酶活性检测平板上水解圈的直径分别比野生株下降19.35%、34.38%和35.00%;ΔclpP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离体接种‘黄花马蹄莲’叶片和大白菜叶柄,病斑面积分别比野生株的减小99.00%和99.60%;在4个毒力因子中,qRT-PCR显示:ΔclpP果胶酸裂解酶与纤维素酶mRNA相对表达量为野生菌株的40.00%左右。由此可见,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生长和致病性具有多方面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CLPP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mreB基因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亚岷 杜硕 +3 位作者 王欢 杨钟灵 刘凤权 范加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2,共8页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关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ccS1相比,缺失突变株ΔmreB菌体形态由杆状变为球形;对黄花马蹄莲和大白菜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抗氧化压力和菌体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但蛋白酶活性、果胶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游动性及产生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互补菌株的表型得到了部分或全部恢复。qRT-PCR结果也显示:ΔmreB中几种相关致病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表明:mreB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菌体形态、生长能力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这是首次报道mreB与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mreB基因 细胞形态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果胶杆菌的杀菌效果及其致死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元元 赵欢欢 +3 位作者 李国锋 郝浩然 张映曈 李鹏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为明确高压脉冲电场(High plused electric fields,HPEF)对果胶杆菌的最优杀菌参数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本研究首先通过测定高压脉冲电场不同处理条件下果胶杆菌的存活率,明确影响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然后研究不同电场强度和脉... 为明确高压脉冲电场(High plused electric fields,HPEF)对果胶杆菌的最优杀菌参数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本研究首先通过测定高压脉冲电场不同处理条件下果胶杆菌的存活率,明确影响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然后研究不同电场强度和脉冲占空比对果胶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变化、细胞膜渗透率以及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的影响,以及果胶杆菌在不同生长期对高压脉冲电场敏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和脉冲占空比是影响高压脉冲电场杀灭果胶杆菌的主要因素。当电场强度为28 kV/cm,脉冲占空比为36.5%时,抑菌作用最强,果胶杆菌活菌对数减少值达1.60;在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果胶杆菌延滞期延长,生长受到抑制,同时细胞膜结构被破坏,渗透性增大,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发生严重泄漏。此外,不同生长期的果胶杆菌对高压脉冲电场敏感度不同,其中对数生长期最为敏感。最后,建立了果胶杆菌活菌对数减少值lnS与电场强度和脉冲占空比的动力学方程(y=-0.1067x+0.1166和y=-0.0895x+0.3249)。该方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果胶杆菌生长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处理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确定了高压脉冲电场杀灭果胶杆菌的最佳参数,为进一步实现高压脉冲电场杀菌保鲜在采后和鲜切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电场强度 脉冲占空比 果胶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lux发光菌株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灵坤 徐翠虹 +2 位作者 黄泽铭 安千里 梁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576,共11页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是世界十大植物细菌性病原之一。为了便于观察该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进行早期活体定量检测,本研究构建了表达luxCDABE基因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发光菌株。首先构建了含有luxCDABE基因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是世界十大植物细菌性病原之一。为了便于观察该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进行早期活体定量检测,本研究构建了表达luxCDABE基因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发光菌株。首先构建了含有luxCDABE基因操纵子的重组质粒,然后转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LMG2404中,命名为LMG2404-LUX。与LMG2404相比,LMG2404-LUX的生长速率、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无明显差异;光信号强度与菌液浓度呈线性相关;在菌适宜生长条件下,光信号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经过10次继代培养后,光信号强度无明显减弱。LMG2404-LUX接种植物后,其致病性与LMG2404无明显差异,侵染初期的光信号强度与该菌侵染增殖呈线性相关。综上所述,LMG2404-LUX可以用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快速定量以及植物体内的活体检测,为该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荧光素酶 生物发光 luxCDABE元件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引起的辣椒软腐病的控制作用研究
12
作者 林巾凌 李晓芬 易兰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19期307-316,共10页
该文旨在探究细菌素paracin wx3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CBJ3引起的辣椒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及其对辣椒贮藏品质的影响,为辣椒软腐病防控及维持辣椒良好品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细... 该文旨在探究细菌素paracin wx3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CBJ3引起的辣椒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及其对辣椒贮藏品质的影响,为辣椒软腐病防控及维持辣椒良好品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细菌素paracin wx3对辣椒软腐病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体外,细菌素paracin wx3对Pcc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为16μg/mL;在辣椒体内,细菌素paracin wx3浓度越高,辣椒软腐病发病率越低、病斑直径越小,16 MIC paracin wx3可以完全抑制辣椒发病。绿色荧光蛋白标记Pcc CBJ3的菌落计数结果表明,细菌素paracin wx3处理可显著降低辣椒上的病原菌数量。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aracin wx3可以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杀死果胶杆菌,从而减少辣椒表皮病原菌的分布量,进而维持辣椒组织完好性,减轻软腐症状。同时,细菌素paracin wx3处理可以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控制辣椒在贮藏期间的失重减少,可维持较好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色泽,还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防止丙二醛含量的升高。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果表明,细菌素paracin wx3处理可以减少辣椒5-甲基-3-庚酮、丙烯腈、二甲胺等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减少释放恶臭气味。该研究可为辣椒软腐病生物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胶杆菌 软腐病 细菌素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地衣芽孢杆菌XW02对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凯凯 王秀艳 +2 位作者 郭周倩 邢明振 张云鸽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9-53,58,共6页
软腐病是白菜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白菜产量和品质。利用微生物防治白菜软腐病具有绿色环保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势,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白菜软腐病病株中分离、纯化出病原菌;利用大白菜致病性试验,... 软腐病是白菜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白菜产量和品质。利用微生物防治白菜软腐病具有绿色环保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势,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白菜软腐病病株中分离、纯化出病原菌;利用大白菜致病性试验,对白菜软腐病的致病菌株进行筛选;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株的16S rDNA扩增并测序,通过BLAST和GenBank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白菜软腐病的致病菌株为H3,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通过双层培养法从10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中筛选出对H3菌株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XW02,抑菌圈直径达到49.33 mm。对XW02菌株进行抑菌谱试验和盆栽防效试验,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XW02菌株对黄瓜角斑病菌、辣椒疮痂病菌、大白菜黑腐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大,对辣椒疮痂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小;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XW02菌株对白菜软腐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0.20%,较对照药剂春雷霉素的防效高6.12百分点。地衣芽孢杆菌XW02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为白菜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软腐病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的生菜软腐病原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14
作者 林智 张静静 +3 位作者 张硕 安帅霖 王金辉 陈雪蛟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分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温室生菜软腐病,对从生菜软腐病株中分离的2株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CM22112和CM2212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代谢分析,确认了CM22112、CM22132菌株与极地果胶杆菌菌... 为分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温室生菜软腐病,对从生菜软腐病株中分离的2株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CM22112和CM2212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代谢分析,确认了CM22112、CM22132菌株与极地果胶杆菌菌株NIBIO1006^(T)联系较近,并进一步确定为极地果胶杆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得到CM22112和CM22132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5 223 707 bp和5 043 792 bp,GC含量分别为54.16%和52.11%,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注释与致病系统分析。对极地果胶杆菌种内28个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种内的基因组变异,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揭示果胶杆菌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 生菜软腐病 全基因组测序 病原鉴定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诗扬 陆凌晨 +5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王远宏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假单胞菌 白菜软腐病 巴西果胶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信 程亮 +2 位作者 王亚艺 高旭升 李松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69-1375,共7页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 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 RNA序列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5个菌株均为黒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来源不同的菌株接种马铃薯后致病力有差异;其中,3株强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于乐都、湟中和大通,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来自于民和和湟源。综上,黒腐果胶杆菌是引起青海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黒腐果胶杆菌 表型鉴定 分子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斐 段佳丽 +4 位作者 罗宝芳 张忠良 刘列平 张小明 薛泉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8,共8页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 【目的】研究岚皋魔芋软腐病病原细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的致病菌,通过魔芋球茎、胡萝卜及马铃薯块的侵染试验初步确定其致病性,再利用魔芋球茎侵染致病及盆栽致病性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经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测定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球茎及叶柄中共分离获得16株细菌,侵染试验表明,其中CDS1-B1、CDS1-B2、CDS2-B1、CDS2-B2、CZS-B4和CZS-B6共6株细菌可使魔芋球茎表现软腐症状,并导致盆栽魔芋发病;6株细菌的菌落与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在魔芋、胡萝卜及马铃薯块上的侵染能力不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DS1-B1、CDS1-B2、CDS2-B1及CDS2-B2均与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ZS-B4与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8.8%,菌株CZS-B6与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的相似度达99.9%。【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致病细菌存在生物多样性,其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其中新发现的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致病性最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和菊欧文氏菌(Dickeya dadantii)致病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果胶杆菌 菊欧文氏菌 菊欧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维思 杨斌 +5 位作者 严世武 王馨 董志渊 李林玉 张新华 杨丽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82-1587,共6页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是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茎秆软腐病 病原鉴定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莲软腐病自然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商雨 吴景芝 +1 位作者 贺水莲 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9-2134,共6页
【目的】探索自然抗软腐病白花马蹄莲的抗性机制,为彩色马蹄莲软腐病防治及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高抗软腐病的白花马蹄莲为材料,感病的彩色马蹄莲为对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白花马蹄莲和彩色马蹄莲细胞壁的厚度;软腐... 【目的】探索自然抗软腐病白花马蹄莲的抗性机制,为彩色马蹄莲软腐病防治及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高抗软腐病的白花马蹄莲为材料,感病的彩色马蹄莲为对照,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白花马蹄莲和彩色马蹄莲细胞壁的厚度;软腐病菌侵染后,比色法测定马蹄莲细胞壁降解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性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白花马蹄莲细胞壁厚度是彩色马蹄莲的2~3倍;接种软腐病菌后,在白花马蹄莲组织中检测到果胶酶、纤维素酶两种酶活性均降低,而在感病彩色马蹄莲组织中酶活性升高;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同抗性马蹄莲中均有升高,但白花马蹄莲比彩色马蹄莲升高更明显。【结论】白花马蹄莲通过厚实的细胞壁机械屏障、抑制软腐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防止细胞壁降解,以及迅速产生大量的酚类、醌类化合物杀死或抑制病菌等方式抵抗软腐细菌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马蹄莲 彩色马蹄莲 软腐果胶杆菌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内生拮抗细菌生防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丽洪 姬广海 +3 位作者 王永吉 李淼 杨俊 魏兰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对自选魔芋内生拮抗细菌M3、1–7、M2的生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内生菌M3、1–7、M2具有广谱抗性,3株菌及其代谢粗提物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均有拮抗作用;3株拮抗菌分别含有不同的抗菌素基因,1–7与魔芋软腐病菌MY9的相似... 对自选魔芋内生拮抗细菌M3、1–7、M2的生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内生菌M3、1–7、M2具有广谱抗性,3株菌及其代谢粗提物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均有拮抗作用;3株拮抗菌分别含有不同的抗菌素基因,1–7与魔芋软腐病菌MY9的相似营养系数最高,达90.63%;M3在魔芋根际及体内定殖能力均为最强,可达8.2×107 CFU/g;接种时间、接种量及接种方式对生防效果影响较大,生防效果与拮抗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病原菌前1 d接种拮抗菌生防效果最优,球包衣的防治效果优于灌根,M3包衣防效可达79.15%;施入拮抗菌后,魔芋体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底物代谢碳源利用的丰富度和代谢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内生细菌 生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