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枣果实黑斑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
35
1
作者
林忠敏
赵晓军
+1 位作者
赵子俊
宋丽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山西省红枣果实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红枣果实黑斑病 ,症状表现为果顶或脐部形成黑红色病斑 ,枣味苦不可食 ,损失严重。经过 2 0批 12 6个枣果的分离 ,伤口和喷雾接种以及病原的鉴定 ,确定了两个真菌致病菌 ,即 :交链孢属的Alternaria...
山西省红枣果实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红枣果实黑斑病 ,症状表现为果顶或脐部形成黑红色病斑 ,枣味苦不可食 ,损失严重。经过 2 0批 12 6个枣果的分离 ,伤口和喷雾接种以及病原的鉴定 ,确定了两个真菌致病菌 ,即 :交链孢属的Alternariatenuis和茎点属的Phom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果实黑斑病
真菌病
病原分离
病原鉴定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
20
2
作者
张传清
徐志宏
+4 位作者
孙品雷
陈为民
徐炳潮
俞春来
包春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2007年以来,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和安徽部分地区山核桃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果实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该病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采集的病果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真菌,离体幼果接种的症状与田间相似。病原菌在PDA培...
2007年以来,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和安徽部分地区山核桃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果实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该病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采集的病果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真菌,离体幼果接种的症状与田间相似。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轮纹状菌落,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22.6~29.9)μm×(6.1~9.0)μm,5个细胞,中间3个有色孢(上部2个为黑褐色、下部1个为淡橄榄色),孢子顶生2~3根附属丝、多为3根。根据该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果实黑斑病
ITS
拟盘多毛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军
辛玉成
+3 位作者
李宝笃
王贵禧
郭庆宏
李长山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其中花后10天带菌果率为1.4%~3.0%,花后20天、40天带菌果率分别为8.5%~15.0%和11.7%~19.5%;病果于7月中旬(即谢花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至8月达高峰;生物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化学药剂,4年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黑斑病
沾化冬枣
枣果
初报
潜伏侵染
幼果期
花芽
带菌
病原菌
左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ε-聚赖氨酸对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
13
4
作者
刘志恬
董玉鹏
+3 位作者
李永才
毕阳
李宝军
景春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220,共8页
本实验以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直径与病斑直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及其代谢...
本实验以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直径与病斑直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讨其抑菌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能显著抑制A.alternata的菌丝生长(P<0.05),且其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关系,其中100 mg/L和200 mg/L的ε-PL处理7 d时菌落直径仅分别为对照组的43.24%和29.54%,同时ε-PL处理能有效控制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ε-PL处理严重破坏了A.alternata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提高了菌丝体电导率。但同时研究发现,ε-PL促进了A.alternata黑色素及链格孢酚、交链格烯、链格孢酚单甲醚3种毒素的产生,而对腾毒素的产生起抑制作用。综上,ε-PL主要通过延缓A.alternata生长、破坏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完整性而降低A.alternata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梨
果实黑斑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细胞膜
线粒体
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枣开花坐果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路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开花坐果期
病虫害防治
冬枣
病虫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
果实黑斑病
技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枣果实黑斑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
35
1
作者
林忠敏
赵晓军
赵子俊
宋丽英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交城县林科所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96 3144 )
文摘
山西省红枣果实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红枣果实黑斑病 ,症状表现为果顶或脐部形成黑红色病斑 ,枣味苦不可食 ,损失严重。经过 2 0批 12 6个枣果的分离 ,伤口和喷雾接种以及病原的鉴定 ,确定了两个真菌致病菌 ,即 :交链孢属的Alternariatenuis和茎点属的Phomasp。
关键词
红枣
果实黑斑病
真菌病
病原分离
病原鉴定
症状
Keywords
Jujube
Alternaria and Phoma blight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6.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
20
2
作者
张传清
徐志宏
孙品雷
陈为民
徐炳潮
俞春来
包春泉
机构
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
浙江省杭州市森林病虫防治站
浙江省临安市森林病虫防治站
浙江省淳安县森林病虫防治站
浙江省桐庐县森林病虫防治站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2,共3页
文摘
2007年以来,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和安徽部分地区山核桃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果实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该病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采集的病果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真菌,离体幼果接种的症状与田间相似。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轮纹状菌落,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22.6~29.9)μm×(6.1~9.0)μm,5个细胞,中间3个有色孢(上部2个为黑褐色、下部1个为淡橄榄色),孢子顶生2~3根附属丝、多为3根。根据该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关键词
山核桃
果实黑斑病
ITS
拟盘多毛孢
Keywords
Carya ca thayensis
nut black spot
ITS
Pestalotiopsis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军
辛玉成
李宝笃
王贵禧
郭庆宏
李长山
机构
莱阳农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山东省沾化县林业局
出处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摘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其中花后10天带菌果率为1.4%~3.0%,花后20天、40天带菌果率分别为8.5%~15.0%和11.7%~19.5%;病果于7月中旬(即谢花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至8月达高峰;生物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化学药剂,4年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果实黑斑病
沾化冬枣
枣果
初报
潜伏侵染
幼果期
花芽
带菌
病原菌
左右
分类号
S436.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ε-聚赖氨酸对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
13
4
作者
刘志恬
董玉鹏
李永才
毕阳
李宝军
景春苑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220,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D01302)。
文摘
本实验以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菌落直径与病斑直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讨其抑菌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能显著抑制A.alternata的菌丝生长(P<0.05),且其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关系,其中100 mg/L和200 mg/L的ε-PL处理7 d时菌落直径仅分别为对照组的43.24%和29.54%,同时ε-PL处理能有效控制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ε-PL处理严重破坏了A.alternata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提高了菌丝体电导率。但同时研究发现,ε-PL促进了A.alternata黑色素及链格孢酚、交链格烯、链格孢酚单甲醚3种毒素的产生,而对腾毒素的产生起抑制作用。综上,ε-PL主要通过延缓A.alternata生长、破坏孢子细胞膜和线粒体完整性而降低A.alternata的致病性。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梨
果实黑斑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细胞膜
线粒体
真菌毒素
Keywords
ε-polylysine
black spot of pear fruit
Alternaria alternata
cell membrane
mitochondria
mycotoxins
分类号
TS255.3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枣开花坐果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路生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植物保护站
出处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开花坐果期
病虫害防治
冬枣
病虫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
果实黑斑病
技术管理
分类号
S436.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枣果实黑斑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林忠敏
赵晓军
赵子俊
宋丽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01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张传清
徐志宏
孙品雷
陈为民
徐炳潮
俞春来
包春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王军
辛玉成
李宝笃
王贵禧
郭庆宏
李长山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ε-聚赖氨酸对梨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刘志恬
董玉鹏
李永才
毕阳
李宝军
景春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冬枣开花坐果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张路生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