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扫描电镜技术在中药果实种子类鉴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婷婷 曹俊岭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2,I0004,I0005,共6页
扫描电镜作为一门现代技术,具有放大倍数范围广、景深大、分辨率高,可观察药材表面微细结构等特点,可应用在对品种区分、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方面,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扫描电镜对... 扫描电镜作为一门现代技术,具有放大倍数范围广、景深大、分辨率高,可观察药材表面微细结构等特点,可应用在对品种区分、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方面,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扫描电镜对紫苏子及其伪品白苏子、牛蒡子及其混淆品水飞蓟、菟丝子做出清晰的扫描电镜图,结合图片对果实种子类中药的微观性状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表面的微观性状进行描述,最后归纳、总结出果实种子类药材的鉴别特点,为果实种子类药材的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 扫描电镜 微观鉴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闫斌 陈洪燕 +5 位作者 孙婉瑾 朱田密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测定的相对密度验证数学模型。结果45种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校正的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04 X+0.9975,r=0.9770,线性范围为1.9%~73.3%,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煎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为:Y预测=(0.0004 X复方+0.9975)±0.00274×√46/45+(X复方-21.5)^2/12153.9,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的相对密度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汤剂的相对密度,可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果实种子类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西梅 焦晓林 +3 位作者 苏春燕 罗毅 张蕾 高微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以果实种子入药的中药材由于富含淀粉、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的污染。本文总结了近20年以来果实种子类药材有关AFs污染的研究报道,汇总了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AFs的限量标准。通过CNKI数据... 以果实种子入药的中药材由于富含淀粉、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的污染。本文总结了近20年以来果实种子类药材有关AFs污染的研究报道,汇总了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AFs的限量标准。通过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54篇报道AFs污染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文献,涉及药材48种,污染药材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薏苡仁、柏子仁、酸枣仁报道超过10次,报道6~9次的7种药材中,莲子中AFB 1最高检出量超过药典限量的260倍以上。桃仁、槟榔、酸枣仁和大枣在2个国家和地区药典中有限量规定,莲子、肉豆蔻和胡椒在3个国家和地区药典中有限量规定,在国际贸易中需重点关注。另外,通过对产毒素真菌生长、产毒素适宜环境因子及不同药材污染特征的分析,针对中药材生产特点,从采收、加工、贮藏三个环节提出了AFs污染防控措施的建议,旨在为减少毒素污染、保障中药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果实种子类药材 国内外限量标准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易掺伪果实种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军 李红建 方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5期5-8,共4页
[目的]对南鹤虱(Daucus carota L.)、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3种市场常见的易掺伪的果实种子类药材进行调查及鉴别研究,为市场此类药材的鉴别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种子类药材的正... [目的]对南鹤虱(Daucus carota L.)、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3种市场常见的易掺伪的果实种子类药材进行调查及鉴别研究,为市场此类药材的鉴别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种子类药材的正品及其伪品,采用性状鉴别和微性状鉴别种的方法对正品及伪品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正品药材与伪品的鉴别要点。[结果]得出药材正品与伪品的区别方法,并拍摄鉴别特征的图片。[结论]除采用传统性状鉴别方法外,还采用微性状鉴别方法,可为3种果实种子类药材的鉴别及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 鉴别 掺伪 性状 微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