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甘子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志姣 梁凤鸣 +2 位作者 章金龙 黄佳聪 李晓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261,共7页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糖、维生素C、单宁酸、多酚和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发育阶段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同品种余甘子所测定的品质指标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各个指标在果实发育趋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指标而异,总酸、总糖、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的总糖和多酚相关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基于所有品质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10月15日左右为两个品种余甘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此时采摘的‘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总酸、维生素C、总糖、单宁酸、多酚含量均最高,‘高黎贡山’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山2号’的没食子酸含量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发育阶段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果实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4
2
作者 齐红岩 李天来 +1 位作者 邹琳娜 张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6-348,共3页
对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穗各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番茄果实不同生育期 ,不同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是不同的 ,花梗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 ,而果实的其它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葡... 对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穗各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番茄果实不同生育期 ,不同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是不同的 ,花梗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 ,而果实的其它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在核桃期含量最低 ,至果实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在果皮组织和果实维管束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果实发育阶段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糖分组成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欧李果实糖酸变化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丽琴 孙萌 +3 位作者 张忠爽 刘海娇 顾金瑞 李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欧李果实中糖酸特点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含量动态变化,探讨欧李果实糖酸积累规律以及不同种类糖酸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京欧1号、京欧2号和京欧3号欧李品种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李果实在不同发育期蔗糖、葡萄糖、果糖... 目的:研究欧李果实中糖酸特点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含量动态变化,探讨欧李果实糖酸积累规律以及不同种类糖酸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京欧1号、京欧2号和京欧3号欧李品种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李果实在不同发育期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糖醇、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草酸含量。结果:欧李果实总糖和总酸含量高低顺序均为京欧3号>京欧1号>京欧2号。欧李果实总糖含量在坐果后着色期内增长趋势缓慢,果实发育后期总糖含量迅速增长,总酸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京欧1号和京欧2号果实中总酸含量在完熟前一周略有下降,总糖含量的变化速率大于总酸含量变化速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绿熟期和着色期增长趋势缓慢,商熟期各种糖含量迅速增长,果实完熟时达到最高点,苹果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果实完熟前一周下降,而柠檬酸、草酸和琥珀酸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量降低。欧李果实中糖酸比与蔗糖含量正相关性最强,与草酸含量负相关性最强,糖酸比随坐果后天数呈显著指数函数y=0.05e(0.04x)变化趋势。结论:蔗糖与苹果酸的含量是影响欧李果实风味的主要因素,果实商熟期到果实完熟期是欧李果实生长、糖酸积累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果实发育阶段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对梨小食心虫幼虫钻蛀率和蛹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庾琴 杜恩强 +3 位作者 封云涛 郭晓君 张润祥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蛹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蛹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个品种水果[苹果Malus pumila(嘎啦苹果),桃Amygdalus persica(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和霞光油桃),梨Pyrus bretschneideri(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的钻蛀率以及在不同果实状态的4个水果品种(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72 h的钻蛀率;比较了接卵后24 h和72 h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苹果品种(嘎啦苹果、富士苹果和金冠苹果)果实上的钻蛀率;并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金冠苹果、富士苹果、嘎啦苹果、砀山酥梨和丰白毛桃上的梨小食心虫蛹重。【结果】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6个不同水果品种果实上的钻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霞光油桃>嘎啦苹果>砀山酥梨>玉露香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除霞光油桃外,其他5个水果品种果实的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初孵幼虫钻蛀率。对于嘎啦苹果,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在其幼果上的钻蛀率最高(73.69%),在其着色期果实上钻蛀率最低(32.51%);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上,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的钻蛀率均随果实生长发育而增加。初孵幼虫在3个苹果品种着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上的钻蛀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在其幼果上变化不显著。寄主种类及其发育阶段也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蛹重,成熟毛桃和梨饲养的雌、雄蛹重显著高于未成熟果实饲养的蛹重,着色期苹果不利于蛹重的增加。【结论】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取食成熟期梨和桃的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显著高于取食未成熟果实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寄主植物 水果品种 果实发育阶段 钻蛀率 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水分亏缺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器 胡田田 +2 位作者 刘亭亭 刘杰 冯璞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2-1068,共7页
对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设充分供水、中度和重度亏水3个水平(分别为W,2W/3,W/3),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膨大期和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成熟期... 对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设充分供水、中度和重度亏水3个水平(分别为W,2W/3,W/3),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膨大期和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有显著影响(膨大期亏水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除外);成熟期中度亏水时,膨大期中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7.8%和29.4%,糖酸比显著降低,降幅为46.6%;膨大期重度亏水时,成熟期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依次减小49.3%,33.9%和75.0%,而使可滴定酸含量增加129.7%;果实发育阶段持续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减小16.5%,16.0%和36.5%.表明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水分供应均会对其风味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各时期单独亏水的效应与其他时期的水分供应有密切关系;两时期适度亏水可显著改善番茄果实风味品质,膨大期到成熟期持续重度亏水反而不利于其风味品质的提高,只是获得了较高的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风味品质 亏水水平 不同果实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6
作者 覃红梅 杨国顺 +2 位作者 梁晓文 罗飞雄 何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2341,共10页
【目的】分析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为提高野酿2号毛葡萄的酿造品质及优质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野酿2号毛葡萄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5~17周采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果实,测定果... 【目的】分析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苹果酸代谢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为提高野酿2号毛葡萄的酿造品质及优质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野酿2号毛葡萄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5~17周采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果实,测定果实单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使用酶标仪测定苹果酸代谢关键酶[苹果酸脱氢酶(NAD-MDH)、NADP-苹果酸酶(NADP-M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苹果酸代谢相关基因PEPC、MDH和ME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3个基因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单粒重在转色期前增长较快,转色期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苹果酸含量分别是盛花后5周的1.03、1.36和2.38倍,盛花后11周可滴定酸含量达峰值,为35.68 mg/g。盛花后5~17周,野酿2号毛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苹果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盛花后8周,NAD-MDH和NADP-ME活性最高,分别为736.06和453.50 nmol/(g·min),幼果期PEPC活性较高。转色期果实中M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盛花后5周的1.62倍,而PEPC和M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盛花后5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含量与MDH基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EPC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ME基因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野酿2号毛葡萄苹果酸含量变化是影响总酸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转色期是苹果酸含量由积累到降低的转折期,苹果酸含量受相关基因MDH、PEPC和ME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酿2号毛葡萄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 苹果酸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