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果农复合模式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冰冰 马玉华 +2 位作者 傅松玲 肖正东 王陆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60,共5页
选取皖北地区5种典型的果农复合模式,即苹果+银杏苗(P*Y)、苹果+石榴苗(P*S)、苹果+桃苗(P*T)、苹果+白术(P*B)、苹果+辣根(P*L),以纯林模式为对照,对不同模式土壤酶活性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模式相比,不同果农复合模式土壤... 选取皖北地区5种典型的果农复合模式,即苹果+银杏苗(P*Y)、苹果+石榴苗(P*S)、苹果+桃苗(P*T)、苹果+白术(P*B)、苹果+辣根(P*L),以纯林模式为对照,对不同模式土壤酶活性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模式相比,不同果农复合模式土壤酶活性均有所提升,其中以P*Y、P*B两种模式效果最好,不同模式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蔗糖酶、脲酶及蛋白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断升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蔗糖酶、脲酶及蛋白酶均在夏季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值则出现在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复合模式 土壤酶活性 季节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塬沟壑区不同果农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孟凡旭 王树森 +5 位作者 秦富仓 马迎梅 罗于洋 王迪海 刘静 孙耀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199,共8页
为研究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不同果农复合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并筛选出水源涵养功能主导因素。以陕西省马坊塬果-荒(M0)、果-草(M1)、果-蔬(M2)、果-粮(M3)4种果农复合经营模式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比4种果农复合模式土壤理化... 为研究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不同果农复合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并筛选出水源涵养功能主导因素。以陕西省马坊塬果-荒(M0)、果-草(M1)、果-蔬(M2)、果-粮(M3)4种果农复合经营模式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比4种果农复合模式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性,并评估果农复合模式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的影响。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果蔬间作、果农间作下果园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优于人工除草样地。其中生草处理、果蔬间作、果农间作土壤容重分比人工除草别降低了15.13%,11.84%,11.18%;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43.76%,7.14%,120.46%。各果农复合模式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大小依次为M1(0.64)>M3(0.59)>M2(0.51)>M0(0.3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总孔隙度、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子,3个土壤因子可解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变异量的95%。通径分析表明,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决策因素,容重是影响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可持续土壤管理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塬沟壑区 果农复合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通径分析 主导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杏(枣)农复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国珍 李洪波 +2 位作者 步兆东 田福军 王世忠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16-19,共4页
文章对辽西半干旱区杏农、枣农复合模式中林木与农作物占地比例、系统组分构成以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模式树木生长状况、遮荫规律、根系分布、生物量等因子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梯田壁单行栽植大扁杏、坡耕地串带栽植大... 文章对辽西半干旱区杏农、枣农复合模式中林木与农作物占地比例、系统组分构成以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模式树木生长状况、遮荫规律、根系分布、生物量等因子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梯田壁单行栽植大扁杏、坡耕地串带栽植大枣为辽西半干旱区果农复合经营的最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复合模式 辽西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