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阔叶红松林主要种群及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玉双
段文标
+2 位作者
杜珊
段文靖
王安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
林
种群结构
林隙形成木
点格局分析
种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婷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荣立杰
景鑫
王金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 A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 A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掘根倒木为36株,干中折断和干基折断倒木分别为17株和6株。就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而言,均为掘根样地〉干中折断样地〉干基折断样地。在掘根和折干样方内,东北羊角芹的重要值均最大,分别为14.2、13.2。掘根样方内的优势种为水金凤和荨麻,折干样方内的优势种为乌头。在相同倒木腐烂等级条件下,掘根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均大于折干样方。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在东、南、西、北样方内均小于对照样方的,而掘根样方内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
林
林隙形成木
多样性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童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形成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良才
刘丽正
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6,共9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
隙
林隙形成木
形成
特征
形成
频率
常绿阔叶
林
天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
被引量:
27
4
作者
杨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25-1831,共7页
对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的线状密度为 2 1 .1 5个 /km,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2 9.45 % ,冠空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1 5 .81 % ;冠空隙的年干扰频率为 0 .2 4% ,干扰轮回期为...
对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的线状密度为 2 1 .1 5个 /km,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2 9.45 % ,冠空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1 5 .81 % ;冠空隙的年干扰频率为 0 .2 4% ,干扰轮回期为 41 6.7a左右 ;冠空隙的大小变化在 1 7.9~ 3 40 .3 m2 之间 ,<1 0 0 m2 的冠空隙个数较多 ,冠空隙的平均面积为93 .60 m2 ;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43 .6~ 482 .3 m2 之间 ,5 0~ 2 0 0 m2 之间的扩展林隙个数较多 ,扩展林隙的平均面积为1 74.3 4m2 ;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风倒 ;在长白山暗针叶林中 ,大多数林隙是由 2~ 6株形成木形成 ,其中由 3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 ,单株或 7株以上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数量很少 ;在暗针叶林中 ,1 0~ 40 a前这段时间形成的林隙较多 ,特别是 2 0~ 3 0 a期间形成的林隙最多。其它阶段形成的林隙较少 ;暗针叶林的林隙大多是由臭冷杉、落叶松和鱼鳞云杉形成。径级在 1 0~ 3 0 cm之间 ,高度在 2 5~ 3 0 m之间的主林层树木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暗针叶林林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暗针叶
林
林
隙
特征
干扰状况
林隙形成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符利勇
郭爱华
+1 位作者
刘应安
张海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各林分中的145个林隙进行调查,并对林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林分中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4~298.3 m2,平均为47.75 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21.6~379.4 m2,平均为218.1 m2;林隙形成的主要...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各林分中的145个林隙进行调查,并对林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林分中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4~298.3 m2,平均为47.75 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21.6~379.4 m2,平均为218.1 m2;林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倒木、人为砍伐及折干;林隙形成木从1~6株不等,每个林隙以2~3株形成木最多,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有2.6株;林隙形成时间以0~20 a时间为主,其中在5~15 a期间形成的林隙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林
隙
特征
林隙形成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被引量:
6
6
作者
付士磊
刘兴双
+2 位作者
宋晓东
张文和
刘娜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该文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
该文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林隙填充者中,紫椴和色木槭的数量最多,红松所占比例较小。不同大小林隙内填充者的数量也不同,近似呈一个偏左的正态分布。现有的红松幼树一般都分布在林隙内或林隙边缘,更新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林
隙
更新
阔叶红松
林
林隙形成木
林
隙
填充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阔叶红松林主要种群及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玉双
段文标
杜珊
段文靖
王安娜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省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666)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5057)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启动项目(2012-258)
文摘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关键词
阔叶红松
林
种群结构
林隙形成木
点格局分析
种间关联性
Keywords
Korean pine broad-leaved forest
population structure
gap maker
point pattern analysis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婷
段文标
陈立新
荣立杰
景鑫
王金铃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2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666)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启动项目(2012-258)
文摘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 A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掘根倒木为36株,干中折断和干基折断倒木分别为17株和6株。就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而言,均为掘根样地〉干中折断样地〉干基折断样地。在掘根和折干样方内,东北羊角芹的重要值均最大,分别为14.2、13.2。掘根样方内的优势种为水金凤和荨麻,折干样方内的优势种为乌头。在相同倒木腐烂等级条件下,掘根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均大于折干样方。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在东、南、西、北样方内均小于对照样方的,而掘根样方内却相反。
关键词
云冷杉
林
林隙形成木
多样性
重要值
Keywords
Picea asperata and Abies fabri forest
gap maker
diversity
important value
分类号
S791.1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童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形成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良才
刘丽正
王希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6,共9页
文摘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cm.
关键词
林
隙
林隙形成木
形成
特征
形成
频率
常绿阔叶
林
天童
Keywords
gap
gap maker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forming frequency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
被引量:
27
4
作者
杨修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25-183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9870 1 3 2 )
文摘
对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的线状密度为 2 1 .1 5个 /km,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2 9.45 % ,冠空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 1 5 .81 % ;冠空隙的年干扰频率为 0 .2 4% ,干扰轮回期为 41 6.7a左右 ;冠空隙的大小变化在 1 7.9~ 3 40 .3 m2 之间 ,<1 0 0 m2 的冠空隙个数较多 ,冠空隙的平均面积为93 .60 m2 ;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43 .6~ 482 .3 m2 之间 ,5 0~ 2 0 0 m2 之间的扩展林隙个数较多 ,扩展林隙的平均面积为1 74.3 4m2 ;暗针叶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风倒 ;在长白山暗针叶林中 ,大多数林隙是由 2~ 6株形成木形成 ,其中由 3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 ,单株或 7株以上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数量很少 ;在暗针叶林中 ,1 0~ 40 a前这段时间形成的林隙较多 ,特别是 2 0~ 3 0 a期间形成的林隙最多。其它阶段形成的林隙较少 ;暗针叶林的林隙大多是由臭冷杉、落叶松和鱼鳞云杉形成。径级在 1 0~ 3 0 cm之间 ,高度在 2 5~ 3 0 m之间的主林层树木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暗针叶林林分组成。
关键词
长白山
暗针叶
林
林
隙
特征
干扰状况
林隙形成木
Keywords
Changbai mountain
dark coniferous forest
gap
gap maker
disturbance regime
disturbance frequency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符利勇
郭爱华
刘应安
张海东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出处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671032)
文摘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各林分中的145个林隙进行调查,并对林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林分中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4~298.3 m2,平均为47.75 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21.6~379.4 m2,平均为218.1 m2;林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倒木、人为砍伐及折干;林隙形成木从1~6株不等,每个林隙以2~3株形成木最多,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有2.6株;林隙形成时间以0~20 a时间为主,其中在5~15 a期间形成的林隙最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林
隙
特征
林隙形成木
Keywords
Wolong Nature Reserve
gap characteristic
gap maker
分类号
S718.5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被引量:
6
6
作者
付士磊
刘兴双
宋晓东
张文和
刘娜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绿洲园林有限公司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文摘
该文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林隙填充者中,紫椴和色木槭的数量最多,红松所占比例较小。不同大小林隙内填充者的数量也不同,近似呈一个偏左的正态分布。现有的红松幼树一般都分布在林隙内或林隙边缘,更新环境良好。
关键词
长白山
林
隙
更新
阔叶红松
林
林隙形成木
林
隙
填充者
Keywords
gaps,regeneration,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Changbai Mountain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S754.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阔叶红松林主要种群及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分析
张玉双
段文标
杜珊
段文靖
王安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王婷
段文标
陈立新
荣立杰
景鑫
王金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童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形成特征
姜良才
刘丽正
王希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
杨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特征的研究
符利勇
郭爱华
刘应安
张海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付士磊
刘兴双
宋晓东
张文和
刘娜
《辽宁林业科技》
200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