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草复合系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1
作者 唐艳 《江西农业》 2025年第5期169-171,共3页
林草复合系统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是林业和草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已在各国广泛推广应用。林草复合系统可增加林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和风速,减弱光照强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土保持效... 林草复合系统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是林业和草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已在各国广泛推广应用。林草复合系统可增加林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和风速,减弱光照强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土保持效益;增加生物多样性。从水土保持效果角度,研究了林草复合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时空演变特征以及优化配置模式,构建了包括植被指标、土壤指标和水文指标的林草复合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分析了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A区、B区、C区、D区四个典型区域的野外调查、样地监测和综合评价,揭示了林草复合系统水土保持效果的时空分异规律。适宜的林草复合模式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林草复合系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比单一林地和草地分别降低35%和22%,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的复合系统优化配置模式,并在典型区应用,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为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水土保持 时空分异 优化配置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云雷 毕华兴 +4 位作者 马雯静 田晓玲 崔哲伟 周晖子 朱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2,共6页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养分含量在复合系统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层次性,0~20cm土层的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土层的;水平方向上,在草地内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相对平稳,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林地内水平变化较为复杂,变化曲线呈波浪型;3)移动窗口法表明,复合边界土壤养分具有较明显的边界效应,综合考虑所测定的4种土壤养分指标,确定边界土壤养分的共有影响域是从草地4m到林地3m,影响域宽度为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林草复合系统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影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秦树高 吴斌 张宇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616-3627,共12页
林草复合系统因其具有产品多样性、生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林草复合系统中,种间互作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系统经营的成功与否,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本... 林草复合系统因其具有产品多样性、生产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林草复合系统中,种间互作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系统经营的成功与否,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指发生或表现在地表以上的物种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林草复合系统中主要表现为:系统对林地小气候的影响,林木与牧草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林木的存在和生长与放牧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林草复合系统中,林分通过对诸多气象要素的调节,为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同时牧草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减小土壤和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可对林木(特别是幼树)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牧草能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态反应(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利用效率等),以适应林分对小气候的改变,而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系统物种组成、配置模式和林木遮荫的共同影响。林木遮荫通常会降低牧草产量,但会使牧草品质得到一定改善。而热带稀疏草原上孤立树的遮荫和草牧场防护林的庇护,均可有效提高和改善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将低竞争性的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引入森林或果园之中,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林木生长特性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善;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这样的尝试,由于林草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林草复合系统具有多样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系统结构,可为害虫天敌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生境,有助于实现森林和果园的生态化经营。在有牲畜参与的林草复合系统中,尽管牲畜对林下植被的采食,可增加林木对土壤资源的占有率,而林分对小气候的改善,可有效改善牲畜生产特性和福利状况,但牲畜活动也会对林木造成一些机械伤害,因此有必要对林木进行一定的保护。通过对上述研究的分析总结,可为林草复合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以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利用格局,减小物种之间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系统综合收益最大化。未来应加强生理学在林草复合系统种间互作研究中的应用,揭示种间互作结果的生理学原因;构建和完善林草对太阳辐射利用关系的长期动态模型;探索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机理;研究牲畜造成的机械损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相应防护技术,以及开展林草复合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系统 林草复合系统 种间互作关系 竞争 共栖 小气候效应 生理生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地下部分种间互作关系与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秦树高 吴斌 张宇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61,共9页
林草复合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经营的成败通常是由各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决定。目前,林草复合系统的经营者比较重视对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的调控,而忽... 林草复合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经营的成败通常是由各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决定。目前,林草复合系统的经营者比较重视对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的调控,而忽视地下部分种间互作关系和化感作用对系统经营的潜在影响。笔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完善和加深人们对林草复合系统地下部分种间互作关系和化感作用的认识,可为优化系统物种结构、避免或降低种间不利影响、实现系统经营收益的最大化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未来应深入研究林草复合系统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及化感作用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和协同运行、探索系统对土壤水肥资源利用的耦合效应、揭示林草根系主要分布层发生隔离的机制、筛选具有水力提升作用的树种并尝试性地在人工林草复合系统中进行应用、探求系统地下部分种间互作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加强林草复合系统中化感作用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系统 林草复合系统 种间互作关系 竞争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根系分布特征及生产力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涛 鲁为华 +7 位作者 李斌 段志平 申磊 滕元旭 刘婷婷 田钰泉 张伟 李鲁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4,134,共10页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和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杨树 紫花苜蓿 根系分布特征 产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晓玲 毕华兴 +3 位作者 云雷 马雯静 崔哲伟 靳刚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晋西黄土区刺槐-草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复合系统边界,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复合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移动窗口法分析显示,在最小窗体单位(1m)为8时能够清晰地判定刺槐-草地复合系统边界,其影... 以晋西黄土区刺槐-草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复合系统边界,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复合系统草本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移动窗口法分析显示,在最小窗体单位(1m)为8时能够清晰地判定刺槐-草地复合系统边界,其影响域从林内4m到草地4m,总宽度为8m,草本植物样方间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与此一致;2)α多样性分析表明:草地物种最为丰富,林草边界植物分布最不均匀;3)β多样性分析表明:林地植物种类变化剧烈,说明林地的生境分异程度和物种被替代速率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林草复合系统边界 移动窗口法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地林草复合系统景观边界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尤文忠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黄土高原坡地刺槐林-草地复合系统景观边界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的生态梯度调查分析了边界植物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草地、林地斑块内都有自身的植物种类分布;草地斑块内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在草地斑块内,距林缘8~16m区域为边... 以黄土高原坡地刺槐林-草地复合系统景观边界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的生态梯度调查分析了边界植物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草地、林地斑块内都有自身的植物种类分布;草地斑块内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在草地斑块内,距林缘8~16m区域为边界植物多样性边缘效应的显著区;林地斑块内β多样性变化剧烈,林缘处的群落相异系数(CD)、Cody指数都最大,共有度指数(CP)最小,CD、Cody与CP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景观边界 林草复合系统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干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系统能量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喜荣 《河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研究了太行山干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系统能量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9868.65GJ.hm-2.a-1,光合有效辐射为24244.67GJ.hm-2.a-1,复合系统的平均反射率为22.5%,高于单作苹果系统,平均透射率为18.0%,低于单作苹果系统... 研究了太行山干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系统能量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9868.65GJ.hm-2.a-1,光合有效辐射为24244.67GJ.hm-2.a-1,复合系统的平均反射率为22.5%,高于单作苹果系统,平均透射率为18.0%,低于单作苹果系统,说明林草复合系统可以截获和利用更多的光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苹果 能量 反射率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雷一 张静茹 +1 位作者 刘方 姚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89-1797,共9页
当今环境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林草复合系统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来加以推广应用。本文对最近5年国内外有关林草复合系统的光合特性、微气候效应、... 当今环境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林草复合系统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来加以推广应用。本文对最近5年国内外有关林草复合系统的光合特性、微气候效应、生物多样性、土壤功能等方面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目前林草复合系统生态效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生态系统固碳机理、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土壤修复机理及量化系统模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生态效益 问题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削减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澍 荆文涛 +1 位作者 祖艳群 陈建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4期46-49,69,共4页
2013年6—9月在试验地进行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目的是分析滇池流域面山垦殖区3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流失量和养分流失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黑麦草+苜蓿+桃树的林草间作模式地表径流流失量为0.74m L/m2,TN、TP和SS流失量分别... 2013年6—9月在试验地进行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目的是分析滇池流域面山垦殖区3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流失量和养分流失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黑麦草+苜蓿+桃树的林草间作模式地表径流流失量为0.74m L/m2,TN、TP和SS流失量分别为1.83、0.17、3.37 mg/m2;黑麦草+苜蓿的牧草单作模式地表径流流失量为0.84m L/m2,TN、TP和SS流失量分别为2.51、0.25、4.21 mg/m2;桃树单作地表径流流失量为0.92 m L/m2,TN、TP和SS流失量分别为2.69、0.26、4.10 mg/m2。结果表明黑麦草+苜蓿+桃树的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削减农田地表径流和径流污染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地表径流 TN TP SS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巧娟 彭华贵 +5 位作者 李芳华 曾庆团 苏正荣 孔祥楠 贺海东 张建国 《草学》 2020年第5期45-52,共8页
林草复合系统因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各国已在广泛推广应用,也是林业和草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林草复合系统可增加林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和风速,减弱光照强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土保持效益... 林草复合系统因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各国已在广泛推广应用,也是林业和草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林草复合系统可增加林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和风速,减弱光照强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水土保持效益;另外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本文分析了林草复合系统对气象、土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为林草复合系统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气象 土壤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高效林草复合系统的建立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玉西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川中丘陵高效林草复合系统的建立与效益研究刘玉西(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林业局)川中丘陵素有“红色盆地”之称。人多地少,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然而,非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却很大。据对遂宁市市中区调查... 川中丘陵高效林草复合系统的建立与效益研究刘玉西(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林业局)川中丘陵素有“红色盆地”之称。人多地少,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然而,非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却很大。据对遂宁市市中区调查,全区现有可供利用的非耕地10万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市 林草复合系统 开发利用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13
作者 江永旦周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6期21-22,共2页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也愈发深入,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上部分物种间虎作关系进行研究能够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支持。林草复合系统自身包含了诸多种类的物...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也愈发深入,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上部分物种间虎作关系进行研究能够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支持。林草复合系统自身包含了诸多种类的物种,其生产具有高效性特点,且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友好性极强,因此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过程中,林草复合系统作为重要的类型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其系统建设是否成功与其物种间互作关系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对林草复合系统地上部分种间互作关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客观分析为林草复合系统的建设和经营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整体生态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地上部分 中间 互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细根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树高 吴斌 +1 位作者 张宇清 张天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49,共8页
以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带完好、长势均匀的两行一带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带距分别为4,6,8m)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对锦鸡儿根系进行分层挖掘取样,研究其在不同造林带距条件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显示: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在水平方向... 以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带完好、长势均匀的两行一带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带距分别为4,6,8m)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对锦鸡儿根系进行分层挖掘取样,研究其在不同造林带距条件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显示: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多靠近林带分布,与6m和8m带距系统相比,4m带距系统林地中部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密度相对较高。锦鸡儿在林地中部土体的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随带距增大而减小;带距分别为4,6,8m的系统中,锦鸡儿在4m带距系统整个样地土体中细根根长和表面积密度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随带距增大,在0~40cm土层中,锦鸡儿平均细根根长密度、细根长度累计百分比、平均细根表面积密度和细根表面积累计百分比均呈减小趋势。因此,与4m和6m带距系统相比,在8m带距系统中,锦鸡儿细根较少地分布于表土层和林地中部土体中,林草主要资源利用层发生隔离,而且林地两侧锦鸡儿根系在林地中部较少发生接触,使得林草种间竞争和锦鸡儿种内竞争较为缓和;同时8m带距系统仍可有效防止林地发生风蚀,所以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锦鸡儿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建设时,采用8m带距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锦鸡儿 细根 根系空间分异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牧复合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樊巍 高喜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林草牧复合系统是复合农林业系统的重要类型。在总结林草牧复合系统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关系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今后林草牧复合系统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系统物质循环利用... 林草牧复合系统是复合农林业系统的重要类型。在总结林草牧复合系统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关系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今后林草牧复合系统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养分与水分竞争及系统优化模式的建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林草复合系统 生态效应 生产力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庆 左海军 +1 位作者 高德强 张蓓蓓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1期82-89,共8页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是指由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等)与草本植物在空间上有机结合(长期或短期)形成的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和多产业复合的植被生态系统。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林草复合系统植物生长、分布及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是指由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等)与草本植物在空间上有机结合(长期或短期)形成的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和多产业复合的植被生态系统。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林草复合系统植物生长、分布及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分析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高效利用林草自然资源、提高林草植被生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碳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存在于天然水体和植物组织中良好的示踪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系统和定量地阐明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植物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利用格局,揭示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文中概述稳定同位素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及蒸发水等)中的应用以及碳稳定同位素应用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国内外进展,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林草复合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植被与水循环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其应用前景。未来研究重点是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系统地分析和量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林草复合系统水循环过程和碳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 氢氧稳定同位素 碳稳定同位素 水循环过程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岸带林草复合生态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安树青 张久海 +2 位作者 陈兴龙 谈建康 张纪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8,共8页
在江苏海岸带 6年生 2 -69杨林分下 ,通过外来牧草引种和土著牧草开发 ,结合简化培育技术、时空配置技术、林分密度调控技术和牧草栽培技术等林草复合生态措施 ,建立了稳定的林下草场。在空间上 ,形成杨树 -杨树萌生枝 -牧草的三层垂直... 在江苏海岸带 6年生 2 -69杨林分下 ,通过外来牧草引种和土著牧草开发 ,结合简化培育技术、时空配置技术、林分密度调控技术和牧草栽培技术等林草复合生态措施 ,建立了稳定的林下草场。在空间上 ,形成杨树 -杨树萌生枝 -牧草的三层垂直格局和多种牧草混播的水平格局 ;在时间上 ,形成多花黑麦草 +紫花苜蓿 ( 1 1 -5月 ) -苏丹草 +杨树萌生枝 ( 6~ 9月 ) -狗尾草或茅叶荩草 ( 7~ 1 0月 )的高生产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 林草复合系统 生物量 海岸带 沿海防护林 林下草场 林下放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路博 毕华兴 +2 位作者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系统 林分密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下的草地生态功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林 毛培春 +1 位作者 郑明利 田小霞 《草学》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林草复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林草复合及草地高效利用研发中取得的成功范例和经验,重点探讨了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下的草地生态功能与作用,... 林草复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林草复合及草地高效利用研发中取得的成功范例和经验,重点探讨了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下的草地生态功能与作用,旨在为我国林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林草复合系统 草地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国有林场建立林草复合模式生态系统的思考
20
作者 陈志峰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2期122-122,124,共2页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林业的发展也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分析尤溪国有林场建立林草复合模式生态的背景、优势和注意事项等,希望能够对林场的经营模式提供一种借鉴。
关键词 尤溪国有林场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