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相结构防浪林的消波性能计算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茂章 宋正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为确定适用于淮河流域防浪林的林相结构,以已栽植的5种不同林相结构的防浪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章家昌的消波性能经验公式和河海大学傅宗甫的柔性植物波高传递率公式作为乔木和灌木的消波计算公式,对5种不同林相结... 为确定适用于淮河流域防浪林的林相结构,以已栽植的5种不同林相结构的防浪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章家昌的消波性能经验公式和河海大学傅宗甫的柔性植物波高传递率公式作为乔木和灌木的消波计算公式,对5种不同林相结构防浪林的消波性能进行定量计算和理论分析。指出在淮河流域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防护林结构:在洪水起涨速率不快但高水位维持时间长的河道,宜选择单一乔木林相结构;在洪水期较长、单位时间水位涨幅缓慢、堤防整体抗冲能力薄弱的河道,宜选择复合林相的防浪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浪林 林相结构 消波性能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鼠李天然灌丛的林相结构调查与生态评价
2
作者 郭晓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8期92-93,共2页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表现为以半湿润为主向半干旱为主过渡,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地块,以石灰岩为成土母质,土层瘠薄,一些耐旱灌丛都不易生长成林。鼠李天然灌丛具有超强的耐旱、耐贫瘠的抗逆性,在一些地块...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表现为以半湿润为主向半干旱为主过渡,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地块,以石灰岩为成土母质,土层瘠薄,一些耐旱灌丛都不易生长成林。鼠李天然灌丛具有超强的耐旱、耐贫瘠的抗逆性,在一些地块形成大面积的天然灌丛,通过对鼠李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其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并对林分进行生态评价,为进一步进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天然灌丛 林相结构调查 生态评价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环境、林相与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刘桂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年第5期31-32,共2页
进入雨季,在泥石流易发区,常诱发泥沙灾害。那么,在发生山地灾害地区中,其水分环境、林相结构、植被盖度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度,2009年日本学者清水靖久等人研究了日本长野县林相结构、植被盖度、水分环境等下... 进入雨季,在泥石流易发区,常诱发泥沙灾害。那么,在发生山地灾害地区中,其水分环境、林相结构、植被盖度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度,2009年日本学者清水靖久等人研究了日本长野县林相结构、植被盖度、水分环境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的关系。其结论是:在靠近泽地的山脊源头部多发生崩塌。所有的崩塌都发生在被树冠覆盖的林地内。在立木密生的壮龄林内多发生崩塌。崩塌规模虽小,却有大量的水流出的痕迹。流出的泥石流冲倒立木,卷起土石,气势凶猛,灾害更大。渗透到厚亚黏土层处于饱和状态,是崩塌的导火索。若是荒废林地,崩塌面积就扩大。沟谷呈现出具有"圆形剧场型"的地形特征,喜欢湿润环境的林地,是多发区。基岩层中有来自地下径流通道,是多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区 水分环境 林相结构 地形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防浪林宽度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田雨普 刘娟 潘明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33,92,共4页
在堤防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超高,以抵御洪水波浪的冲击。堤防临水侧的防浪林可削弱波浪的冲击破坏,进而降低堤防设计超高,减少工程造价。以国内某河道堤防超高设计为例,借用海堤设计规范中的乔木消波计算公式,采用国内... 在堤防工程设计中,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超高,以抵御洪水波浪的冲击。堤防临水侧的防浪林可削弱波浪的冲击破坏,进而降低堤防设计超高,减少工程造价。以国内某河道堤防超高设计为例,借用海堤设计规范中的乔木消波计算公式,采用国内成熟的灌木消波计算公式,寻找最佳的防浪林林相结构,实现以最小的防浪林宽度取得最优的消波效果。同时提出了不同水位下堤防对削减波浪能量的不同要求,以及防浪林宽度和林相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国内多年实践表明,防浪林能够有效削减波浪爬高,削弱波浪对堤防的破坏,有效降低堤防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超高 防浪林 宽度 林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多因素复合模拟研究——以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天宇 张丽萍 +3 位作者 费凯 邓龙洲 刘俏 范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9-196,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林相及不同林种林下土壤水源涵养的特性,以浙江省苕溪流域上游区为例,采用野外不同林种土壤持水能力定时定点实测取样、室内不同植被覆盖度(0,15%,30%,45%,60%,75%,90%)、不同林相(上层覆盖、下层覆盖、上...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林相及不同林种林下土壤水源涵养的特性,以浙江省苕溪流域上游区为例,采用野外不同林种土壤持水能力定时定点实测取样、室内不同植被覆盖度(0,15%,30%,45%,60%,75%,90%)、不同林相(上层覆盖、下层覆盖、上下层覆盖)的物理模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通过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测试、产汇流和入渗系数计算,探索了林地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土壤涵养水源的特性,结果表明:(1)地表入渗系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坡长增加入渗系数的增长比率增加,降雨过程中植被覆盖度对入渗系数的影响比坡长的影响大。(2)不同林相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入渗系数排序为上下层覆盖>上层覆盖>下层覆盖>裸地。随着产流历时增加,林下土层的蓄水量呈线型增加,与裸坡比较,累积蓄水量增加百分数为:上层覆盖为23%,下层覆盖为29%,上下层覆盖为37%。(3)通过监测不同林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并与裸地进行对比得出不同林地涵养水源能力的强弱。其蓄水能力排序分别为板栗林>茶园>竹林。研究结果为林地管理、林相培育和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具有科学方法论上的支撑和生产实践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林相结构 持水能力 模拟试验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明集团前哨地区低效林地改造浅析
6
作者 宋建华 《花卉》 2018年第4期195-196,共2页
本文指出了光明集团前哨地区低效林地形成的内因及外因,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沟系的开挖、有选择地进行树种的配置、各类辅助设施的改造和生态环境的营造等,从而使整个林区的林相结构合理,大大... 本文指出了光明集团前哨地区低效林地形成的内因及外因,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沟系的开挖、有选择地进行树种的配置、各类辅助设施的改造和生态环境的营造等,从而使整个林区的林相结构合理,大大增强了森林的保水、保土与涵养水源的能力,为崇明国际级生态岛的建设提供了一片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地改造 沟系开挖 树种选择 林相结构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