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
1
作者 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8-83,共6页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杨逢彬马建忠以普遍唯理语法为原则,将西语的cases(格)译作“次”,并移植到汉语。由于汉语无词尾形态,故马氏的“次”不能与“格”尽相吻合;但两...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杨逢彬马建忠以普遍唯理语法为原则,将西语的cases(格)译作“次”,并移植到汉语。由于汉语无词尾形态,故马氏的“次”不能与“格”尽相吻合;但两者的精神一致,就是讲“实字相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林玉山 实体词 普遍唯理语法 句子成分 种成分 马建忠 唯理主义 词形变化 “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昌、平泉教案与金丹道起义
2
作者 邓春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47-55,46,共10页
1891年11月(光绪十七年十月),热河金丹道起义(应为金丹道、在理教起义,现从通称)爆发,至同年12月(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即告失败。当金丹道、在理教在敖汉贝子府、朝阳县街起事之际,建昌、平泉起而响应,发生了焚毁天主教堂、杀戮教民的群... 1891年11月(光绪十七年十月),热河金丹道起义(应为金丹道、在理教起义,现从通称)爆发,至同年12月(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即告失败。当金丹道、在理教在敖汉贝子府、朝阳县街起事之际,建昌、平泉起而响应,发生了焚毁天主教堂、杀戮教民的群众暴动。两处教案可视为起义的组成部份。但已发表的一些论著辄以金丹道起义即是反洋教运动、反洋教起义,或更称之为“1891年全国反洋教运动洪峰之巅”,则与此次起义的基本性质相去远矣.本文拟就建昌、平泉教案及其与金丹道起义之关系略述所见,仍祈研究此一问题的同志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丹道 天主教堂 起义 平泉 教民 热河地区 教案 奏折 林玉山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