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台湾林爽文起义及其发布的《委札》和《军令》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如仲
-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5期29-30,98,共3页
-
文摘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各族人民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他们曾和大陆人民一起开发台湾,共同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清朝统一台湾后,又曾并肩反抗过清朝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便是清朝统治台湾二百一十二年中,规漠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反清斗争。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小溪人,农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关键词
林爽文起义
天地会起义
反清斗争
荷兰殖民者
多民族国家
漳州府
农民出身
八年
诸罗
副元帅
-
分类号
E2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清代台湾人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孔立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25-30,共6页
-
文摘
迄今为止,研究台湾人口历史的专著,提及清代人口时,一般只列举三个数字:①清朝取得台湾时12万人;②嘉庆十六年(1811年)194万多人;③光绪十九年(1893年)254万多人。如果清代台湾人口是一个链,那么似乎它就是由这三个环构成的。问题在于从第一环到第二环,相距达130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具体的数字,很难说明人口的发展过程的一些问题。谈如,究竟在这130年间。
-
关键词
清代台湾
台湾人
林爽文起义
清代人口
十七年
乾隆前期
十三年
起义者
魏源
四十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建构洪门史研究的新体系——读《清代洪门史》
- 3
-
-
作者
蔡克骄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57-159,共3页
-
-
关键词
哥老会
新体系
吴三桂
林爽文起义
天地会
起源
研究成果
组织形式
乾隆
少林寺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杨遇春史事辨
- 4
-
-
作者
张伯龄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7-90,共2页
-
文摘
在《四川省情》的“主要历史人物”部分,对清代名将杨遇春介绍道: 杨遇春(1757—1837),字时斋,崇庆县人,清朝将领。武举出身,为福康安部下名将,先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川、陕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因有功,升副将,受二等爵赏。道光五年(1825),任陕西总督。时张格尔据新疆叛乱,杨遇春率军驰援镇压,授钦差大臣。转战四年,擒张格尔,平定叛乱,仍总督陕甘,组织屯垦,加强防务,杜收浮费,于开发新疆有利。后以年老辞官。(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第862页至863页)
-
关键词
史事
道光
林爽文起义
陕甘总督
叛乱
开发新疆
副将
署理
天理教
白莲教起义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天地会的性质
- 5
-
-
作者
赫治清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6年第2期74-78,共5页
-
文摘
天地会是清代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关于它的性质,中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近几年来,随着会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天地会性质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争论。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天地会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政治斗争工具,还是“互济互助”、“抗暴自卫”的团体?本文拟就此问题略抒已见。(一)天地会结会的目的是什么?其宗旨又如何?这是判断天地会性质的关键。天地会文献在叙述结会缘起时曾有如下一段颇带神迷传奇色彩的记载:康熙年间,“西鲁”寇边。少林寺僧应诏从征。他们立了军功,却受到诬陷。寺庙被焚,百多名和尚惨死,只有蔡德忠、方大洪、马兴超、胡德帝、李色开等人死里逃生。他们逃到龙虎山,途遇马贩吴天成、洪太岁、李识弟、桃必达、林永昭五人帮助,挡住清兵。由于所谓“天神”打救,最终幸免于难。当他们来到广东惠州府时,一条小溪忽然浮现一个白锭香炉,底面写有“反清复明”四字。他们到长林寺借宿,向僧长万云龙诉说了前情。万觉得他们命不该绝。
-
关键词
广东天地会
反清复明
秘密结社
性质
清政府
宗旨
传奇色彩
互济
林爽文起义
知识分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