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城乡林水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识别与修复潜力
1
作者 孙道千 孙维然 +1 位作者 刘世梁 王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目的】上海作为水网密集型城市,长期面临林水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协同不足、缺乏水绿一体化建设评估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回应当前“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建设的迫... 【目的】上海作为水网密集型城市,长期面临林水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协同不足、缺乏水绿一体化建设评估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回应当前“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建设的迫切需求,须构建面向城乡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系统识别思路,以支撑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修复潜力评估。【方法】利用上海市2021—2023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出并应用一套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方法,划分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3种类型,结合季节和月度动态指标评估地表植被覆盖及淹水状况,开发针对性评估林水复合生态系统修复潜力的标准化方法。【结果】1)3类林水复合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的总面积分别为128.90、447.54和25.56 km^(2),占上海市水体总面积的19%、66%和4%。2)不同林水复合类型区域表现出差异化的动态特征,待恢复水林区表现出最高的动态性,生态融合区次之,基础林水交界区保持相对稳定。3)空间分布上,3类林水复合区域呈现显著的城乡异质性,远郊地区保有更多适宜营建和修复的土地资源,而中心城区虽紧邻主干河流,但因硬质驳岸等原因,林水复合程度明显较低。【结论】构建的面向城市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体系,揭示了上海市不同区域的生态格局特征和演变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为其他水网密集型城市的生态空间规划与林水系统优化提供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林水复合 生态系统动态性 生态修复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一绿带项目为例探讨森林氧吧型公园绿地建设
2
作者 钱树林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27-29,54,共4页
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打造了一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森林氧吧体验区域,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给类似绿带项目实践林水复合理念提供经... 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打造了一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森林氧吧体验区域,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给类似绿带项目实践林水复合理念提供经验借鉴,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为例,在明确项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特点及实施难点,探讨项目营建“森林氧吧体验区”的具体对策,重点介绍项目在林水复合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森兰(东沟)楔形绿地 森林氧吧 林水复合 游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