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市城乡林水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识别与修复潜力
1
作者
孙道千
孙维然
+1 位作者
刘世梁
王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目的】上海作为水网密集型城市,长期面临林水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协同不足、缺乏水绿一体化建设评估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回应当前“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建设的迫...
【目的】上海作为水网密集型城市,长期面临林水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协同不足、缺乏水绿一体化建设评估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回应当前“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建设的迫切需求,须构建面向城乡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系统识别思路,以支撑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修复潜力评估。【方法】利用上海市2021—2023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出并应用一套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方法,划分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3种类型,结合季节和月度动态指标评估地表植被覆盖及淹水状况,开发针对性评估林水复合生态系统修复潜力的标准化方法。【结果】1)3类林水复合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的总面积分别为128.90、447.54和25.56 km^(2),占上海市水体总面积的19%、66%和4%。2)不同林水复合类型区域表现出差异化的动态特征,待恢复水林区表现出最高的动态性,生态融合区次之,基础林水交界区保持相对稳定。3)空间分布上,3类林水复合区域呈现显著的城乡异质性,远郊地区保有更多适宜营建和修复的土地资源,而中心城区虽紧邻主干河流,但因硬质驳岸等原因,林水复合程度明显较低。【结论】构建的面向城市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体系,揭示了上海市不同区域的生态格局特征和演变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为其他水网密集型城市的生态空间规划与林水系统优化提供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林水复合
生态系统动态性
生态修复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一绿带项目为例探讨森林氧吧型公园绿地建设
2
作者
钱树林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27-29,54,共4页
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打造了一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森林氧吧体验区域,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给类似绿带项目实践林水复合理念提供经...
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打造了一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森林氧吧体验区域,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给类似绿带项目实践林水复合理念提供经验借鉴,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为例,在明确项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特点及实施难点,探讨项目营建“森林氧吧体验区”的具体对策,重点介绍项目在林水复合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森兰(东沟)楔形绿地
森林氧吧
林水复合
游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市城乡林水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识别与修复潜力
1
作者
孙道千
孙维然
刘世梁
王洁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机制与系统修复模式”(编号2022YFF1303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耦合生态足迹核算的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机理”(编号42271097)
+1 种基金
上海建工集团重点科研项目“上海城市公园林水复合片区碳汇监测核算及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4JCSF-24)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碳足迹分析与固碳潜势定量模型”(编号22dz1209403)。
文摘
【目的】上海作为水网密集型城市,长期面临林水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协同不足、缺乏水绿一体化建设评估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回应当前“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建设的迫切需求,须构建面向城乡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系统识别思路,以支撑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修复潜力评估。【方法】利用上海市2021—2023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出并应用一套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方法,划分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3种类型,结合季节和月度动态指标评估地表植被覆盖及淹水状况,开发针对性评估林水复合生态系统修复潜力的标准化方法。【结果】1)3类林水复合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生态融合区、基础林水交界区和待恢复水林区的总面积分别为128.90、447.54和25.56 km^(2),占上海市水体总面积的19%、66%和4%。2)不同林水复合类型区域表现出差异化的动态特征,待恢复水林区表现出最高的动态性,生态融合区次之,基础林水交界区保持相对稳定。3)空间分布上,3类林水复合区域呈现显著的城乡异质性,远郊地区保有更多适宜营建和修复的土地资源,而中心城区虽紧邻主干河流,但因硬质驳岸等原因,林水复合程度明显较低。【结论】构建的面向城市生态修复的林水复合区域分类与识别体系,揭示了上海市不同区域的生态格局特征和演变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为其他水网密集型城市的生态空间规划与林水系统优化提供借鉴路径。
关键词
城乡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林水复合
生态系统动态性
生态修复潜力
Keywords
urban–rural ecosystem
spatial heterogeneity
forest–water composition
ecosystem dynamic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otential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一绿带项目为例探讨森林氧吧型公园绿地建设
2
作者
钱树林
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基建项目和资产管理事务中心
出处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27-29,54,共4页
文摘
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打造了一处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森林氧吧体验区域,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给类似绿带项目实践林水复合理念提供经验借鉴,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五洲大道300 m绿带项目为例,在明确项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特点及实施难点,探讨项目营建“森林氧吧体验区”的具体对策,重点介绍项目在林水复合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上海市森兰(东沟)楔形绿地
森林氧吧
林水复合
游憩功能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市城乡林水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识别与修复潜力
孙道千
孙维然
刘世梁
王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上海市森兰楔形绿地一绿带项目为例探讨森林氧吧型公园绿地建设
钱树林
《南方农业》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