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
1
作者
高长海
覃善卿
+5 位作者
张云银
查明
王兴谋
曲江秀
李豫源
张伟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9,共12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原油生标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技术,对稠油的来源、成因及成藏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林樊家...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原油生标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技术,对稠油的来源、成因及成藏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来自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生物降解作用是导致原油稠化的主要机制,原油达到目前降解程度所需时间为4.4~13.0 Ma;稠油的形成经历“两期充注、一期稠化”的过程,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时期的小规模原油充注(距今31.2~24.6 Ma);第二期为新近纪馆陶组~明化镇组时期的大规模原油充注(距今15.0~7.0 Ma);原油主要通过尚西断层和连通砂体输导至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储层中,在聚集成藏后的约2 Ma(距今13.0 Ma)开始遭受持续至今的生物降解作用,导致原油逐渐稠化而形成稠油,其成藏过程表现为先成藏、再边成藏边稠化、后持续稠化。研究成果可为济阳坳陷及其他类似地区稠油的成因机制、稠化过程以及关联浅层气等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降解时间
成藏过程
林樊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建平
王兴谋
+2 位作者
高长海
张云银
李豫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共4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机制仍不甚清楚,制约了稠油的勘探与开发。为此,对原油物性、族组成、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洼陷内油源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原油经过微生物降...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机制仍不甚清楚,制约了稠油的勘探与开发。为此,对原油物性、族组成、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洼陷内油源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原油经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稠变,形成以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含硫量为特征的稠油。稠变程度主要受控于地层水的性质以及与油层接触的地层水的规模,具有"中间低、周边高"的特征。研究成果对该区深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浅层稠油降解气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控制因素
林樊家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
1
作者
高长海
覃善卿
张云银
查明
王兴谋
曲江秀
李豫源
张伟忠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9,共12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D0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2153)。
文摘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原油生标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技术,对稠油的来源、成因及成藏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来自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生物降解作用是导致原油稠化的主要机制,原油达到目前降解程度所需时间为4.4~13.0 Ma;稠油的形成经历“两期充注、一期稠化”的过程,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时期的小规模原油充注(距今31.2~24.6 Ma);第二期为新近纪馆陶组~明化镇组时期的大规模原油充注(距今15.0~7.0 Ma);原油主要通过尚西断层和连通砂体输导至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储层中,在聚集成藏后的约2 Ma(距今13.0 Ma)开始遭受持续至今的生物降解作用,导致原油逐渐稠化而形成稠油,其成藏过程表现为先成藏、再边成藏边稠化、后持续稠化。研究成果可为济阳坳陷及其他类似地区稠油的成因机制、稠化过程以及关联浅层气等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稠油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降解时间
成藏过程
林樊家地区
Keywords
heavy oil
oil source correlation
accumulation period
degradation time
accumulation process
Linfanjia area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建平
王兴谋
高长海
张云银
李豫源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地层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带评价"(2016ZX05001)及"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地质与增储方向"(2016ZX05006)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盆缘稠油与浅层气成生关系及勘探方法"(P15084)
文摘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机制仍不甚清楚,制约了稠油的勘探与开发。为此,对原油物性、族组成、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洼陷内油源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原油经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稠变,形成以高密度、高黏度和高含硫量为特征的稠油。稠变程度主要受控于地层水的性质以及与油层接触的地层水的规模,具有"中间低、周边高"的特征。研究成果对该区深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浅层稠油降解气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稠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控制因素
林樊家地区
济阳坳陷
Keywords
heavy-oil
geochemical properties
genetic mechanism
control factor
Linfanjia
Jiyang Sag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稠油油源及成藏过程
高长海
覃善卿
张云银
查明
王兴谋
曲江秀
李豫源
张伟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机制
陈建平
王兴谋
高长海
张云银
李豫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