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风格的跳频与错位--论林棹《潮汐图》的创意与执意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斯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3,共6页
林棹长篇小说《潮汐图》从角色设置到叙事语言都极具开阔性和想象力,她的叙事语言除了拥有古典浪漫特征,还增加了许多陌生化的幻象,营造出神秘吊诡的氛围,输出了她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观感和态度。《潮汐图》的叙事语言因为不断跳频和... 林棹长篇小说《潮汐图》从角色设置到叙事语言都极具开阔性和想象力,她的叙事语言除了拥有古典浪漫特征,还增加了许多陌生化的幻象,营造出神秘吊诡的氛围,输出了她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观感和态度。《潮汐图》的叙事语言因为不断跳频和错位而产生了不稳定的弥散,时而是粤方言的生活化气息,时而是后现代语体的思辨色彩。小说的叙事风格初见“林式语系”雏形,对以往的南中国叙事传统有所挑战。《潮汐图》可谓林棹在叙事探索过程中的驿站,通向可观的未来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叙事语言 创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眼的蜃景与虚构的疆域--论林棹《潮汐图》的历史虚构及其边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思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7,共7页
林棹在长篇小说《潮汐图》中以一只虚构巨蛙的视角展开了对19世纪初叶的历史书写,巨蛙以东方文明与文学自身的寓言形象遍历了象征着自然、资本与政治的广州、澳门与欧陆帝国。虚构既赋予了林棹自在书写历史的自由,同时又具有着其内在的... 林棹在长篇小说《潮汐图》中以一只虚构巨蛙的视角展开了对19世纪初叶的历史书写,巨蛙以东方文明与文学自身的寓言形象遍历了象征着自然、资本与政治的广州、澳门与欧陆帝国。虚构既赋予了林棹自在书写历史的自由,同时又具有着其内在的规定性。一方面,林棹在挥洒想象力的同时不得不掣肘于虚构自身的限度;另一方面,巨蛙所历经的主流现代性叙事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潮汐图》虚构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虚构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之势与“交换世界”的两种旅行——评林棹《潮汐图》
3
作者 马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借助巨蛙和冯喜,《潮汐图》写了两种“交换世界”的旅行。巨蛙置身的空间不断昭示自己作为帝国“捕获物”被监禁、被展览的命运,它的命名和旅行,以隐喻的方式关涉清代晚期的民族身份与殖民历史;冯喜的旅行则投射更开阔的历史视野,小说... 借助巨蛙和冯喜,《潮汐图》写了两种“交换世界”的旅行。巨蛙置身的空间不断昭示自己作为帝国“捕获物”被监禁、被展览的命运,它的命名和旅行,以隐喻的方式关涉清代晚期的民族身份与殖民历史;冯喜的旅行则投射更开阔的历史视野,小说借此展示其时环南海区域乃至东南亚乃至全球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互动联系。整体而言,《潮汐图》以全球史“潮汐式”的流动视角,“逆写”帝国的叙事,也超越现代性“冲击与回应”的惯性认知,更开放地考察跨文化传播的空间位移,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对话、互动与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全球史 博物学 逆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