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量化测度指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白超 惠刚盈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7,共8页
[目的]为了客观恰当地量化表达林分水平上的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方法]采用6块定位样地数据,对比分析基于直径分布的Simpson(D_N)、Shannon(H_N)及单木断面积Gini系数(GC),基于直径大小分化度的Simpson(DT)、Shannon(HT)及其均值(T-)这... [目的]为了客观恰当地量化表达林分水平上的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方法]采用6块定位样地数据,对比分析基于直径分布的Simpson(D_N)、Shannon(H_N)及单木断面积Gini系数(GC),基于直径大小分化度的Simpson(DT)、Shannon(HT)及其均值(T-)这6种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量化测度指数,筛选出符合逻辑排序且具有较好辨别能力的直径大小多样性量化测度指数。[结果]6块样地的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逻辑排序为吉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经营样地>吉林胡桃楸针阔混交林对照样地>甘肃锐齿栎阔叶混交林经营样地>甘肃锐齿栎阔叶混交林对照样地>北京油松落叶松人工混交林样地>北京侧柏人工纯林;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更为成熟的吉林老龄林样地高于甘肃中龄林样地,经过至少5年结构化经营的样地高于对照样地,人工混交林样地高于人工纯林样地。基于直径分布的DN、HN和GC测度的6块样地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排序结果与逻辑排序不一致;基于直径大小分化度的D_T、H_T和珔T测度的各林分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排序与逻辑排序一致。[结论]基于直径分布的D_N、H_N和GC量化测度指数不能恰当地表达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基于直径大小分化度的D_T、H_T和珔T量化测度指数能恰当表达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相对D_T和H_T,珔T是一个连续型变量的测度指数,而且能从林分整体水平上量化林木间的大小分化程度,易于解释其生物学意义。因此,认为珔T是恰当表达及区分各林分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的最优量化测度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 直径分布 直径大小分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云南松次生林林木多样性影响因子 被引量:14
2
作者 舒树淼 赵洋毅 +2 位作者 段旭 胡慧蓉 熊好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67,共5页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滇中地区云南松次生林的林木大小多样性与立地条件、林分结构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多样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5和0.71。其中,立地条件对林木大小多样性的影响除直接作用外还存在间接作用。...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滇中地区云南松次生林的林木大小多样性与立地条件、林分结构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多样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85和0.71。其中,立地条件对林木大小多样性的影响除直接作用外还存在间接作用。对胸径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系数均为0.23;对树高多样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77和-0.38。另外,林分空间结构和林分非空间结构对胸径、树高的多样性影响各有偏重。空间结构更多的影响树高多样性,影响系数为0.81,而非空间结构更多的影响胸径多样性,影响系数为-0.44。空间结构对多样性为正影响,非间结构对多样性为负影响,但对多样性的影响总体上是空间结构的作用大于非空间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大小多样性 立地条件 林分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 云南松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杉木人工林冠幅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钟思琪 宁金魁 +3 位作者 黄锦程 陈鼎泸 欧阳勋志 臧颢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可以提高杉木冠幅的预测精度,并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西省崇义县杉木人工林57个样地的7198株单木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并构建含林分... 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可以提高杉木冠幅的预测精度,并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西省崇义县杉木人工林57个样地的7198株单木数据,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并构建含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的冠幅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以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均方根误差(E_(RMS))和平均绝对误差(E_(MA))模型评价指标对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备选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2)除胸径以外,有6个指标对冠幅有显著影响(P<0.05)。6个指标分别是地位指数、林龄、基尼系数(Gini系数)、林分密度指数、枝下高和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添加协变量构建的广义模型较基础模型更优,R_(adj)^(2)增加了28.53%,E_(RMS)和E_(MA)分别下降了17.80%和15.72%。(3)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优于广义模型,R_(adj)^(2)增加了27.86%,E_(RMS)和E_(MA)分别降低了35.73%和51.87%。协变量和随机效应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冠幅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反映林木大小多样性的Gini系数在冠幅模拟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该类指标在其他类型人工林模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冠幅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基尼系数 林木大小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白桦天然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浩 曹元帅 +3 位作者 吕延杰 徐干君 何友均 王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 【目的】为准确预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单木生长并制定适应性经营管理措施,构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第8和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样地97块,白桦样木4785株。基于筛选的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传统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构建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分别对已构建的基础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的对数、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样地内胸径标准差、生长积温和年平均降雨量对白桦单木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影响。与基础模型相比,混合效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提高了0.1206,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0971 cm2,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同样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结果。【结论】包含气候因子和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的白桦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能精准预测白桦单木胸径的生长动态,可以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天然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模型构建 白桦天然林 单木胸径生长 气候因子 林木大小多样性因子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