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晋北风沙特点、防风林带结构及效益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郭学斌
梁爱军
郭晋平
梁凤玉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8,54,共6页
-
基金
国家防沙治沙科技支撑项目"怀仁县防沙治沙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020401)
-
文摘
晋北风沙区防风林带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风沙严重地段土壤风蚀量可达120~135m3/hm2。为对防风林带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在分析晋北害风发生规律、风沙性质和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防风林带设计的关键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晋北风沙区距地面1m高的起沙风速为3.2m/s,全年1m高度92.1%害风风速为3.2~6.4m/s,且集中出现在10月至翌年5月。(2)影响防风林带效益的主导因子为林带疏透度,晋北风沙区林带疏透度为0.3时,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最大,可达到林带高度的13.8倍。(3)以新疆杨、合作杨、油松和樟子松为主要树种营建防风林带时,林带最大间距分别为221,193,83,110m。(4)晋北风沙区害风具有分散性。害风风力率能综合体现害风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害风风力率最大时的林带走向为防风林带最佳走向。
-
关键词
起沙风速
害风
林带疏透度
林带防风距离
林带间距
林带走向
-
Keywords
wind velocity of sand-moving
hazardous wind
porosity of the shelterbelt
effective wind preven-tion distance of the shelterbelt~ spacing between belts~ trend of the belts
-
分类号
S727.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上海市崇明岛不同模式农田防护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沈青叶
李晴
邹春静
张超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4,共7页
-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C01A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511608)
+2 种基金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063907040)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专项(06DZL2303)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07DZ12037)
-
文摘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杨树Popular spp.模式>柳杉模式;5种模式防护林林带平均疏透度变化范围为0.31~0.39,高于最适值范围,树干疏透度偏大;最佳防护区域均为林带树高的5~10倍(5H~10H),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防护效益;水杉-柳杉混交模式为最佳防护模式,池杉模式、水杉模式次之,杨树模式和柳杉模式居后。
-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疏透度
水稻产量
千粒质量
叶面积指数
-
Keywords
farmland sheher-beh
shelter forest porosity
yield
1000-grain weight
leaf area index
-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