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林内套种浙江楠和南方红豆杉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建诚 王波 +3 位作者 杨振亚 伊理孝 林晓越 李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3,116,共7页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对象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为对照,在3...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对象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为对照,在3种林型内分别建立3块20 m×20 m标准样地,共9块样地。在标准样地内,以S型随机布置3个取样点,用环刀按照不同土层(h)0<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取其原状土,将同一样地同一土层的3份样品混合作为各样地的土壤样品。参照相关标准和方法,测定土样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毛竹林内栽植浙江楠和南方红豆杉后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毛竹纯林)相比——套种浙江楠后,毛竹林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分别增加9.60%、4.28%;土壤密度降低5.30%;土壤pH升高0.73%,土壤酸化缓解;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0.44%、28.12%、39.97%、11.12%、7.27%、4.47%、29.72%;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12.33%、17.29%、21.47%、13.19%、22.92%;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63%、12.34%。与对照(毛竹纯林)相比——套种南方红豆杉后,毛竹林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分别增加4.65%、11.62%;土壤密度降低4.01%;土壤pH升高1.46%,土壤酸化缓解;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6.44%、13.47%、32.17%、4.13%、16.15%、11.31%、26.71%;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8.29%、19.03%、12.10%、13.15%、13.38%;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12%、5.15%。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特征,套种浙江楠、南方红豆杉后,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519、0.606,均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0.269),说明毛竹林下套种浙江楠、南方红豆杉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浙江楠 南方红豆杉 混交造林 林地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垃圾堆肥施用对林地土壤质量的长期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小涵 徐冰 +2 位作者 伍海兵 陈平 梁晶 《园林》 2021年第12期11-17,共7页
为探讨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施用湿垃圾堆肥6年的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垃圾堆肥撒施和沟施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对林地土壤性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撒施处理相比,沟施湿... 为探讨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施用湿垃圾堆肥6年的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垃圾堆肥撒施和沟施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对林地土壤性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撒施处理相比,沟施湿垃圾堆肥易受淋溶作用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深层土壤p H值,增加深层土壤磷的有效性。受地表径流作用的影响,沟施处理可以改善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含量。撒施湿垃圾堆肥则有利于降低土壤表层p H值,促进深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此外,两种不同施用方式均未导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重金属污染。研究可为湿垃圾资源化长期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质量 湿垃圾堆肥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