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氮含量与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向仕敏 陆梅 +3 位作者 徐柳斌 张仕艳 左智天 蒋翠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炼铁乡的云南松林,旱冬瓜林,梨树果园,桉树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氮含量与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含氮量与微生物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林... 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炼铁乡的云南松林,旱冬瓜林,梨树果园,桉树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氮含量与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含氮量与微生物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林地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氨化细菌的数量,但氨化作用对其土壤氮含量的贡献大于硝化作用的强弱;林地土壤氮含量的高低与其土壤的微生物学性质强弱一致,而受不同林分类型影响,两者间的关系是显著或极显著的,且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随林地土层的加深,其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土壤氮含量均逐渐减少。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氮含量的排序为:旱冬瓜林>桤木+圣诞树混交林>梨树果园>桉树林>云南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林地土壤氮含量 林地土壤微生物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菌落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卞莹莹 张志敏 +1 位作者 付镇 刘文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5-663,共9页
研究土壤微生物菌落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荒漠草原区草地的恢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典型荒漠草原区的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平茬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天然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估算各样地0~5,5~10,10~20... 研究土壤微生物菌落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荒漠草原区草地的恢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典型荒漠草原区的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平茬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柠条林地、天然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估算各样地0~5,5~10,10~20,20~40 cm土层中微生物菌落数量,并测定对应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及6种可溶性氮组分。通过分析样地内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可知:人工植被恢复加速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变化;人工柠条林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较多、土壤结构及肥力较好;平茬措施可增加人工柠条林地微生物菌落数量,但微生物菌落总数仍低于未平茬前。综上所述,人工种植柠条更有利于荒漠草原区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区 植被恢复 柠条林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旭昕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7期38-39,共2页
林地遭受火灾后,林地质量出现下降,对林地后续修复带来了困难。以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过火后林地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火后林地理化指标变动较大,容重上升,孔隙度、含水量及土壤pH均显著下降;过火后微生物... 林地遭受火灾后,林地质量出现下降,对林地后续修复带来了困难。以过火林地为研究对象,对过火后林地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火后林地理化指标变动较大,容重上升,孔隙度、含水量及土壤pH均显著下降;过火后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并且其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变化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林地土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地区珍稀树木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佘佳荣 郑琼 +2 位作者 张轩 喻宁华 黄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115,共12页
【目的】对湖南省西部地区(湘西地区)珍稀树种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林地健康度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为林地管理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湘西山区中3种树木(南方红豆杉、樟木及楠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与随... 【目的】对湖南省西部地区(湘西地区)珍稀树种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林地健康度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为林地管理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湘西山区中3种树木(南方红豆杉、樟木及楠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样地与随机取样法,对样区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与林地树木健康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样区林地土壤密度在0.70~0.95 g·cm-3之间,与总孔隙度、含水量、pH值等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6.31~6.68)呈中性偏弱酸性,与水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全磷之间则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樟木林地与楠木林地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为254~306、232~273 U·g-1,显著高于南方红豆杉的92~109 U·g-1。土壤pH值与多数酶之间呈负相关,而TOC、TN等则与土壤酶活性多呈显著正相关。样区林地土壤共检测出1612种细菌和2276种真菌,细菌中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二者相对丰度占比超过50%,真菌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超过50%。林地土壤中细菌与真菌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作用,健康林地土壤中微生物OTUs数目更多,Alpha多样性也更高。【结论】有机质含量、水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与林地健康度之间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健康林地土壤酶活性更高,其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丰度与群落多样性均高于不健康林地,不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地区 珍稀树木 林地土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东海 徐婷婷 +2 位作者 李丹丹 唐璐 白保勋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对林地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107杨、2001杨、2025杨、苏柳172、苏柳799、中科1号构树、中科2号构树、中科3号构树8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灌溉农村生活污水原污水、再生水和地下水,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pH值、氯离子、交换性钠)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含水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氯离子、交换性钠含量原污水最高,再生水次之,地下水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原污水最高,地下水次之,再生水最低。林木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杨树最高;土壤的全氮、速效钾、氯离子含量构树最高;交换性钠含量柳树最高;各处理下土壤pH值均为弱碱性。再生水灌溉下杨树、柳树、构树长势和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可作为优良树种在农业污水处理“生物生态”组合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再生水 林地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产品对金叶白蜡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李泽涛 朱坤 +3 位作者 彭祚登 于艳辉 高始涛 王占宇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为了探究污泥产品资源化利用方向,解决石质山地土壤贫瘠难题,平衡污泥产品营养元素释放与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矛盾,在北京市京西林场金叶白蜡林样地开展施用污泥产品试验。设置0、16、32、48、64 kg·株^(-1)5个污泥产品施用量梯度处理... 为了探究污泥产品资源化利用方向,解决石质山地土壤贫瘠难题,平衡污泥产品营养元素释放与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矛盾,在北京市京西林场金叶白蜡林样地开展施用污泥产品试验。设置0、16、32、48、64 kg·株^(-1)5个污泥产品施用量梯度处理(CK、T1、T2、T3、T4),探讨各处理对树木生长、叶片和根重金属吸收、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运用单因子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施用污泥产品对金叶白蜡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并且在污泥产品施用量为32 kg·株^(-1)(T2处理)时促进作用最强。从整体影响来看,施用污泥产品降低了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提高了全磷含量;降低了金叶白蜡叶片对铅(Pb)的吸收,提高了对铜(Cu)、镍(Ni)、汞(Hg)的吸收;提高了根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了土壤Cu、锌(Zn)、Ni含量,提高了Hg含量,但均未超过标准的限定值。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得出,施用污泥产品造成土壤Cu、Zn、Pb、Ni的污染风险极低,而Hg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但污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因此,污泥产品适合在石质山地金叶白蜡林分中应用,建议选择施用量为32 k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产品 金叶白蜡 林地利用 土壤性质 重金属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典型林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7
作者 程自豪 张嘉玲 +2 位作者 米美霞 王冲宁 徐慧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以太原市10种代表性林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环刀和土钻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_(S)),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影响土壤K_(S)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刺槐纯林的土壤K_(S)最高,与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 以太原市10种代表性林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环刀和土钻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_(S)),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影响土壤K_(S)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刺槐纯林的土壤K_(S)最高,与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白皮松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其它林地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K_(S)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70),与土壤含水量(r=0.491)、有机质含量(r=0.827)、毛管孔隙度(r=0.673)、总孔隙度(r=0.769)、全氮含量(r=0.60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K_(S)的主导因素,土壤颗粒组成为次要因素;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导水性能的排名最高,刺槐×白皮松混交林和刺槐纯林次之,建议在太原市森林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营造这3种林地,同时减少人为干扰,以达到降低径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饱和导水率(K_(S)) 土壤理化性质 林地类型 土壤入渗性能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84
8
作者 史东梅 吕刚 +1 位作者 蒋光毅 卢喜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粒含量和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林地土壤干筛团聚体以5~2 mm大团聚体为主,湿筛团聚体则以1~0.5 mm细团聚体为主,且在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剖面中均高于对照地.马尾松林地微团聚体变化的总趋势是>0.01 mm的粗粉沙粒级的大团聚体减少,而<0.01 mm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尤其是0.005~0.001 mm的细粉沙粒级;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也综合反映在抗蚀性能方面,在0~20 cm,20~40 cm,40~60 cm三个土壤剖面层次其抗蚀性均高于对照地,表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抗蚀性 马尾松 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冰沟流域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和养分的剖面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勇 秦嘉海 +2 位作者 赵芸晨 王治江 高海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在黑河上游的冰沟流域,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和养分的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论是林地还是草地,土壤容重、物理性砂粒、pH值、CaCO3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而孔隙度、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在黑河上游的冰沟流域,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和养分的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论是林地还是草地,土壤容重、物理性砂粒、pH值、CaCO3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而孔隙度、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CEC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林地与草地土壤剖面的容重、物理性砂粒、pH值、CaCO3由小到大变化顺序为林地<草地;而总孔隙度、团聚体CEC、有机碳、全氮、全磷由大到小变化顺序为林地>草地。不同林地土壤剖面容重、物理性砂粒、pH值、CaCO3由小到大变化顺序为青海云杉<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而总孔隙度、团聚体CEC、有机碳、全氮、全磷由大到小变化顺序为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土壤理化性质 有机碳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区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水库特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灵 张玉 +3 位作者 孔丽娜 江慧华 陈家晖 周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对武夷山风景区6种林地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土壤水库容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60 cm土层土壤容重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2)6种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为... 对武夷山风景区6种林地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土壤水库容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60 cm土层土壤容重为杉木林>马尾松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2)6种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为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为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非毛管孔隙度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毛管持水量为竹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3)在0—60 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的土壤总库容最大,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次之,杉木林的最小。竹林的储水库容最大,而通透库容最小。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特性优于其它林分,最有利于涵养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 土壤水库 武夷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榆林地区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C,N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春杰 朱志梅 +1 位作者 张仁慧 杨梅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2,共6页
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对陕北榆林地区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和植物体有机C、全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沙漠化过程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沙漠化加剧,同一沙漠化梯度不同剖面的pH值... 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对陕北榆林地区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和植物体有机C、全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沙漠化过程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沙漠化加剧,同一沙漠化梯度不同剖面的pH值随深度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随沙漠化程度加剧,土壤脲酶活性急剧降低,随土壤剖面加深,酶活性也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剖面较高,并随剖面深入先降低后升高。(2)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大,除pH值外的其它各因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除植物和土壤C/N、土壤容重与其它各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外,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陕北榆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正雄 周新年 +2 位作者 高山 林必辉 李勤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定量分析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容重增大0 02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增大1 89%,最大持水量下降2 15%,总孔隙度减小2 2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下降,其中土壤主要养分如有机质、全N、... 定量分析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容重增大0 02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增大1 89%,最大持水量下降2 15%,总孔隙度减小2 2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下降,其中土壤主要养分如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含量分别下降13 19g·kg-1、0 26g·kg-1、1 60mg·kg-1、0 13g·kg-1、5 12mg·kg-1、0 49g·kg-1和3 11mg·kg-1;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 尾叶桉 林地 人工林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卞莹莹 陈林 +2 位作者 王建明 柳博文 王家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平茬措施是提高柠条林地生产力的主要方式,研究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科学种植人工柠条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林龄为6a的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定其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 平茬措施是提高柠条林地生产力的主要方式,研究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科学种植人工柠条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林龄为6a的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测定其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水分、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平茬前后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茬措施对人工柠条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平茬后土壤pH值和容重下降,砂粒含量减少,粉、粘粒含量增加,0~5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升高,0~4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人工柠条林耗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荒漠草原区 人工柠条林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更新方式 林地土壤性质 采伐迹地更新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家春 贺红早 +2 位作者 张玉武 刘盈盈 黄丽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53,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地类型不同土层(A:0~15cm,B:15~35cm)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物理性黏粒(〈0.01mm)含量...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地类型不同土层(A:0~15cm,B:15~35cm)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物理性黏粒(〈0.01mm)含量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相近,均较大,常绿阔叶林较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大,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近,均较小;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毛管持水量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pH值逐渐增加,但均处于较强酸性水平,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针叶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总体上分别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林地类型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全县几种退耕还林类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年际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龙海 胡庭兴 万雪琴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四川盆周山地几种不同退耕还林类型(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杉木林、杂交竹林)下0-40cm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02-2005年的年际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变化的程... 研究了四川盆周山地几种不同退耕还林类型(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杉木林、杂交竹林)下0-40cm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02-2005年的年际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变化的程度是:杉木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杂交竹林,且基本上都是土壤上层变化大于土壤下层。这说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也是有明显区别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林地的林分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在退耕还林初期(前5年),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改良速率是有明显差异的,总体表现为:杉木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桤木林〉杂交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林地 土壤 理化性质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模式石漠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贵 陈瑞 +3 位作者 刘振华 童琪 吴敏 童方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以不同修复模式的石漠化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复模式石漠化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及有机质、速效P、速效K含量在6种修复模式与对照(荒山荒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不同修复模式的石漠化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复模式石漠化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及有机质、速效P、速效K含量在6种修复模式与对照(荒山荒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理化性质在部分模式与对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石漠化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全K含量等相互间均呈正相关,表明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土壤容重与其它理化性质(pH值除外)均呈负相关,表明土壤容重越大,含水量、孔隙度及各种养分含量越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林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的权重系数较大,均超过了0.8,说明这些指标是表征石漠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指标。根据方差贡献率加权求和对各模式的林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大小排序为6马褂木+4灯台树﹥3枫香+4灯台树+3杉木﹥蓝果树纯林﹥杉木纯林﹥5枫香+5马褂木﹥枫香纯林﹥荒山荒地。总的来看,造林有利于提高石漠化区土壤质量,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普遍优于纯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林地 修复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龙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带状混作沙打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明义 张德元 于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9-92,共4页
林地带状混作沙打旺,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但是,由于沙打旺是深根性植物,与树木根系争夺水份,使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 林地混作 沙打旺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承标 邓绍林 +1 位作者 黄宇 黎成社 《广西林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隆安县主要乡镇板栗林地土壤(0~1m深度)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板栗林地土壤容重为1.0998~1.3025g/cm^3;总孔隙度为40.4%~60.7%,其中非毛管隙度为5.1%~13.9%;通气度为13.9%~19.9%;平均有效贮水量为... 通过对隆安县主要乡镇板栗林地土壤(0~1m深度)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板栗林地土壤容重为1.0998~1.3025g/cm^3;总孔隙度为40.4%~60.7%,其中非毛管隙度为5.1%~13.9%;通气度为13.9%~19.9%;平均有效贮水量为700.0~850.0m^3/hm^2。土壤pH值为4.48~6.06;有机质为0.72%~3.22%;全N为0.03%~0.12%;全P为0.03%~0.12%;全K为0.20%~0.57%;速效P和速效K分别为1.22~7.33mg/kg、41.7~88.7mg/kg,Zn为0.60~2.65mg/kg,Mn为1.12~26.39mg/kg,水溶性B为0.05~0.31mg/kg。从总体上看,该县板栗林地土壤容重较大,孔隙度适中,通气度和有效贮水量偏低,土壤肥力下降和缺硼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林地 土壤理化性质 现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玉真 王峰 +3 位作者 吴志丹 张文锦 尤志明 邱陈华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205-210,共6页
为揭示林地转变为茶园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在福建省周宁县和政和县两地选择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园,分层采集0~20cm和20~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土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林地转变为茶园后... 为揭示林地转变为茶园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在福建省周宁县和政和县两地选择不同植茶年限的茶园,分层采集0~20cm和20~40cm的混合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土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土壤酸化严重;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及速效钾均明显降低,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均有所恢复;与林地土壤相比,新垦3年茶园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铁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植茶30年茶园土壤却显著增加;与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随着植茶年限增长而增加。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样点、土层深度和样地类型均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其中样地类型的影响明显大于样点和土层深度。从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趋势来看,茶园的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pH值,起到缓解土壤酸化并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开垦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