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面积测定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殷有 周永斌 张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提出了用罗盘仪进行林分边界测量时 ,各测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计算及平差的改进算法 ,使其更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可提高林分面积测算和边界图形绘制的自动化水平 。
关键词 林分面积测定 改进算法 罗盘仪 平面直角坐标 平差 边界图形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2
作者 毛述震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潘萍 朱天顺 郑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91,共12页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因子,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为森林资源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构建自然稀疏模型及林分平均高-林龄模型分别用于计算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采用Mitscherlich、Korf、Logistic、Gompertz、Schumacher和Richards等6种理论生长模型,构建基于林龄、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并筛选出其最优基础模型,进而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选用指数函数和幂函数2种加权残差方差模型消除模型异方差,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马尾松天然林自然稀疏率为-1.3961,采用Schumacher模型构建的林分平均高与林龄关系模型的精度最高,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8725、0.5588 m和0.4043 m。(2)Korf模型为林分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488、1.5562 m^(2)/hm^(2)和1.1003 m^(2)/hm^(2)。(3)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基础模型差异极显著(P<0.001),其R_(adj)^(2)、RMSE和MAE分别为0.9513、1.5138 m^(2)/hm^(2)和1.0631 m^(2)/hm^(2),较林分断面积生长基础模型R_(adj)^(2)提高0.26%,而RMSE和MAE分别降低了2.72%和3.38%;幂函数加权残差方差模型对混合效应模型的异方差消除效果最好。【结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中添加区域(市、区、县)随机效应参数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混合效应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赣南马尾松天然林林分断面积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天然林 最大密度线 林分面积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2 位作者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09-5620,共12页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据,采用6种生长方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面积模型和林分密度模型,将二者相乘得到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模型,进而探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样地水平)作为单木叶面积的最优模型;以地区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总体平均水平)作为林分密度的最优模型;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形式,幼龄阶段增长较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之后下降幅度减少。本研究在考虑林分自然稀疏的前提下从生长模型的角度证明了杉木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型,而非达到顶峰后保持不变,同时也表明林分叶面积达到顶峰后下降是由于林分密度的降低引起的。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不同气候梯度的杉木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面积 动态变化 单峰 自然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与气候效应的中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4
作者 苏梦洋 朱光玉 +1 位作者 吕勇 刘恩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3,共14页
【目的】研究竞争与气候因子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竞争与气候效应的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生长与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亚热带6省(区)的103块杉木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研究竞争与气候因子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竞争与气候效应的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生长与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亚热带6省(区)的103块杉木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影响显著的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将筛选出的因子按标准进行分级组合成竞争类型与气候类型后,通过K-means聚类成竞争类型组与气候类型组;从5个基础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将显著性因子、竞争类型组与气候类型组分别作为随机效应,添加到最优基础模型的各个参数上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结果】1)筛选出对林分断面积影响显著的竞争因子为胸径不等于对象木胸径的其他林木的胸径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CI1)和Alemdag竞争指数(CI6),气候因子为哈格里夫斯气候水汽亏损(CMD)、最热月平均气温(MWMT)、夏季平均温度(Tave_sm)、夏季平均最低温度(Tmin_sm)。2)筛选得到的最优基础模型为舒马克模型M1(R^(2)=0.9382)。3)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结果显示,考虑影响显著的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分别作为随机效应时,模型的确定系数(R2)提升至0.9543与0.9558。将竞争类型组与气候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时,混合效应模型的确定系数(R2)进一步提升至0.9613与0.9671。考虑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共同对林分断面积产生影响并将竞争类型组与气候类型组同时作为随机效应时,确定系数(R^(2))达到了0.9799。【结论】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对林分断面积生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含竞争因子与气候因子的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断面积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与预测精度,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与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气候 杉木人工林 林分面积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密度间伐试验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效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2 位作者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2,共7页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径材;(3)对于立地指数大于16的杉木宜林地,宜采用高密度造林、多次间伐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不同规格用材满足木材市场需求,还可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对于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应该采用稀植造林,以生产小、中径材为主;(4)应在立地条件好、低密度造林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林木;(5)在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间伐在促进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的贡献并不明显,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立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林分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贝叶斯法估计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2,共5页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法 传统法 林分面积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预测法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1 位作者 陈新美 王金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是林分因子建模中的主要对象,研究提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十分重要。组合预测法能够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把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分散化,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山区油松定期清查数据,根...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是林分因子建模中的主要对象,研究提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十分重要。组合预测法能够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把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分散化,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山区油松定期清查数据,根据残差的方差最小原则确定组合预测中各模型的权重,将单木水平预测所得的林分断面积与林分水平预测所得的断面积进行组合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预测林分断面积的精度比单一水平(单木水平、林分水平)预测的精度都高,同时组合预测法也改进了林分断面积预测模型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面积 组合预测 可变生长率法 生长模型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确定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陈新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41,共6页
引入组合预测方法以提高林分断面积预测的精度及2类模型(林分水平模型和单木水平模型)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组合预测法能够充分利用各单个模型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而单个模型权重的选取对提高组合预测法的精度至关重要。... 引入组合预测方法以提高林分断面积预测的精度及2类模型(林分水平模型和单木水平模型)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组合预测法能够充分利用各单个模型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而单个模型权重的选取对提高组合预测法的精度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山区油松连续清查数据,利用误差平方和法、方差协方差法和最优加权法确定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利用最优加权法所建立的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最高,方差协方差法次之,误差平方和法预测精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面积 组合预测 误差平方和法 方差协方差法 最优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分布模拟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累积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童书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4,共9页
以杉木人工林未间伐林分断面积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3参数Weibull方程模拟分布数据的优缺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由Richards方程所导出的新的分布函数——R-分布,并应用R-分布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 以杉木人工林未间伐林分断面积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3参数Weibull方程模拟分布数据的优缺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由Richards方程所导出的新的分布函数——R-分布,并应用R-分布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分布展开模拟.结果表明:①R-分布对林分断面积分布能实现高精度的模拟,且其参数具有深刻的理论涵义;参数P与林分年龄、平方平均直径呈紧密的正相关性,为分布的相对尺度参数;参数q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紧密相关,为分布的位置参数,指代林分分布数据的平均大小;参数r决定分布曲线的拐点,为分布的形状参数.②林分断面积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纵坐标主要存在于0.4~0.6之间,且多数在0.5以上;拐点横坐标及纵坐标受林分年龄、平方平均直径、林分密度及立地指数等林分因子的影响,但不同林分因子的影响程度不一样.③兼用PPM与PRM可能对R-分布的3个参数做出良好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分布 杉木人工林 林分面积分布 参数 分布曲线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臧颢 黄锦程 +2 位作者 刘洪生 欧阳勋志 宁金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变量。构建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林分断面积模型,并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和不同立地指标及其交互作用对模拟的影响,为采用增强回归树模拟林分断面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研究以江西省崇义...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变量。构建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林分断面积模型,并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和不同立地指标及其交互作用对模拟的影响,为采用增强回归树模拟林分断面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研究以江西省崇义县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构建了林分断面积模型,通过交叉验证分析了交互深度、收缩参数和回归树数量的变化对增强回归树预测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2种立地指标(地位级指数和地位指数)、2种密度指标(每公顷株数和林分密度指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林分断面积的影响,以此筛选出林分断面积模型中最适的立地指标和密度指标。【结果】(1)经过参数优化的增强回归树能较好的模拟林分断面积,最优模型的MAB为0.5047 m^2/hm^2,RMA为2.29%,RMSE为0.9008 m^2/hm^2;(2)基于林分平均高的地位级指数对林分断面积的模拟效果优于地位指数,因此可在缺少优势高数据时采用地位级指数描述立地质量;(3)林分密度指数对林分断面积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每公顷株数,说明包含了林木大小信息的密度指标能有效的模拟林分断面积;(4)立地和密度的交互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林分断面积模型精度。【结论】增强回归树能较好的模拟林分断面积,但需要对参数调优,且在需要精确预估林分断面积时,建议考虑立地和密度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回归树 林分面积 参数优化 地位级指数 林分密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春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该文描述了传统生长收获模型存在的问题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预估林分断面积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表达形式。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Schumacher两种基本模型形式,通过变化自变量进行断面积生长模拟,采用非线性最小二... 该文描述了传统生长收获模型存在的问题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预估林分断面积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表达形式。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Schumacher两种基本模型形式,通过变化自变量进行断面积生长模拟,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然后选择复相关系数及预估精度较高的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造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模型拟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初植密度效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林分面积 随机效应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调查与抽样调查数据的关系连接模型研究——以林分断面积为例
12
作者 肖云丹 侯瑞霞 纪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9,共6页
二类调查和经营单位抽样体系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是我国两种重要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这两种调查方法都能得到林分断面积,但它们却各有利弊。这两种方法的关系如何?怎样做到两种类型数据的信息互补?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构建了... 二类调查和经营单位抽样体系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是我国两种重要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这两种调查方法都能得到林分断面积,但它们却各有利弊。这两种方法的关系如何?怎样做到两种类型数据的信息互补?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构建了林分断面积贝叶斯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预测2011年、2013年的林分断面积,并与这两年的系统样地数据建立连接模型。经研究分析可知,所建连接模型效果较好(R2=0.6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面积 二类调查 系统样地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东启 邓华锋 +1 位作者 蒋益 程志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森林经营中,间伐林分、未间伐林分分开单独建模存在不相容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建立统一的模型。利用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Schumache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哑变量、间伐指标分别建立北京市油松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使得... 在森林经营中,间伐林分、未间伐林分分开单独建模存在不相容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建立统一的模型。利用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Schumache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哑变量、间伐指标分别建立北京市油松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使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能够整合在一起建立统一的模型。经检验,引入哑变量模型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最低,为87.99%;其次是引入间伐指标模型,预估精度为88.36%;综合引入哑变量和间伐指标模型预估精度最高,为88.61%。所建模型对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均适用,更方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面积 哑变量 间伐指标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的湿地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宏炜 张伟志 +3 位作者 田意 严铭海 庄崇洋 江希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3,150,共8页
【目的】为更好地估测福州市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情况,同时为湿地松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选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基础模型,引入优势木平均高和年龄因子为自变量并... 【目的】为更好地估测福州市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情况,同时为湿地松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选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基础模型,引入优势木平均高和年龄因子为自变量并将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加入到基础断面积模型中。在最优基础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建立可兼用于采脂与未采脂林分的湿地松人工林断面积模型。利用R软件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采用均方差(RMSE)、残差平方和(SSE)、决定系数(R2)、模型精度(v)和模型准确度(P)等模型评价指标。并运用含熵权值的TOPSIS法对哑变量模型选优,选用的各项评价指标熵权值由其本身数值决定,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结果】4个基础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模型决定系数均超过了0.9,其中Schumacher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决定系数达0.983 31,模型精度达98.20%。在该模型中b3参数中引入哑变量所得模型拟合效果最优,较最优基础模型决定系数提升到0.998 96,模型精度提升到99.37%,距离最优解距离总和最小为0.000 016 7。并对最优哑变量模型做适用性检验,分别检验模型对采脂林分、未采脂林分和总体林分的拟合效果,发现其预估精度均超过99%。根据检验数据断面积实测值和最优哑变量模型预测值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其R2值达到0.999 2,常数项接近0且残差基本均匀分布于横轴两侧,表明模型预估精度较高。【结论】引入哑变量后模型拟合效果得到了提升,可用于估测采脂与未采脂不同经营措施湿地松林分断面积,为测算湿地松林分材积与规划林分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林分面积 哑变量 含熵权值的TOPSIS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胡晓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9-452,共4页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形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模型。通过预测分析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林分面积 生长模型 Richards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杨彬 郭志刚 +3 位作者 王大岭 孙忠全 高欢 张骁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3-15,42,共4页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有限公司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并进行了拟合精度检验和选择。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7个常见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拟合...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有限公司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并进行了拟合精度检验和选择。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随林龄增加呈“S”型增长,7个常见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拟合结果均收敛,除了模型M7参数b和c不可用,其余模型参数拟合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模型M5的各项拟合精度检验结果较好,选择模型M5即逻辑斯蒂模型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林分面积 逻辑斯蒂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林分断面积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春 许尔文 +2 位作者 赵维俊 王顺利 张克海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3期55-57,共3页
研究森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对天然更新的影响,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更新。本研究以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建立的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试验样地,对大样地内的林分植被结构和更新苗进行调查并进行Pearson... 研究森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对天然更新的影响,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更新。本研究以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建立的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试验样地,对大样地内的林分植被结构和更新苗进行调查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样地选择的108个5m×5m更新样格的更新密度、平均基径、平均株高和林分断面积大小依次为11470株·hm^(-2)、13.29mm、0.63m和697.89cm^(2)·hm^(-2),对应的变异系数大小为117.54%、49.99%、42.11%和76.68%,大样地内成年树和更新苗水平空间分布均呈明显的斑块性聚集分布。林分断面积与更新苗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更新苗密度与其平均基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平均株高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建议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管理方式进行人为干预,增加林分内更新苗的生长空间,为更新苗的萌发、发育和生长创造生长资源,实现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林分面积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样地法测定林分胸高断面积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丽娟 王顺民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理论含义的分析,推导出方形样地(或标准地)的边长等于林分平均胸径的88.62倍时,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等于方形样地内的林木株数加上边界上林木株数的一半。文章对该方法的理论成立性、误差分析、操作方法及对林... 通过对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理论含义的分析,推导出方形样地(或标准地)的边长等于林分平均胸径的88.62倍时,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等于方形样地内的林木株数加上边界上林木株数的一半。文章对该方法的理论成立性、误差分析、操作方法及对林分适应性特点等作了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 林分平均胸径 方形样地 林分胸高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公式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寿明 叶金盛 《广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40-44,共5页
根据林分生长理论 ,结合原始调查数据 ,对林业生产中的 3种断面积生长率理论公式Meyer式、Pressler式和张角式的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 ,并对 3种方法作了具体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断面积生长率计算方法有一定差异 ,当后期与前期平均断... 根据林分生长理论 ,结合原始调查数据 ,对林业生产中的 3种断面积生长率理论公式Meyer式、Pressler式和张角式的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 ,并对 3种方法作了具体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断面积生长率计算方法有一定差异 ,当后期与前期平均断面积比值大于 1 .30时 ,Meyer方法计算断面积生长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 ,张角法则和Pressler法则十分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生长率 林分面积 森林生长动态监测 生长率公式 Meyer式 Pressler式 张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规模与结构对北京城市森林夏季温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海轩 金桂香 +3 位作者 吴鞠 孙鹏 刘畅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40,共10页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的参数、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林分结构的参数,对城市森林面积、L、LAI等参数与城市森林降温、增湿程度及温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规模和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有显著影响:1)城市森林温湿效应随林分面积增大而增高,61.67%的相对降温程度(d T)、69.44%的相对增湿程度(dRH)、55.63%的相对温湿指数(d THI)变化是由城市森林面积引起的;2)城市森林降温效应随LAI的增大而增高,城市森林的降温效应58.98%来自于LAI;3)林分面积和LAI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面积增加LAI对降温程度的影响逐渐下降;4)城市森林d T随L的加大而增高,L对d T的解释程度为57.26%。因此,在城市森林规划与建设中,重视大规模林地的建设并注重增加林分覆盖度才能发挥稳定的温湿效应,有效缓解热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温湿效应 温湿指数 林分面积 林分结构 面积指数(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