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帽儿山天然硬阔叶林发育阶段划分及林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凌峰 刘兆刚 董灵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2,共13页
【目的】分析帽儿山硬阔叶林发育阶段及林分结构特征,明确不同阶段的林分指标变化,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预测及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天然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类法... 【目的】分析帽儿山硬阔叶林发育阶段及林分结构特征,明确不同阶段的林分指标变化,为天然次生林的生长预测及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天然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类法、种间联结-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对硬阔叶林发育阶段进行划分;从年龄结构、直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选取林分指标,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林分结构特征;通过熵权法-AHP法,结合林木稳定性、目的树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11个参数,构建阶段划分综合指数。【结果】帽儿山天然硬阔叶林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建群阶段、竞争生长阶段和近自然林阶段。在不同发育阶段,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直径结构总体呈反“J”型,物种组成丰富且保持相对稳定。基于划分的3个发育阶段,结合选取的11个参数,划分了综合指数划分发育阶段的范围。【结论】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类法能有效划分帽儿山天然硬阔叶林的发育阶段,并揭示不同阶段的年龄结构、直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为该研究区域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阶段划分 TWINSPAN 种间联结 判别分析 林分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早期林分结构特征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
2
作者 刘康祺 李青粉 +5 位作者 何茜 王本洋 陈才雄 刘恒智 吴阳旭 邓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9-758,共10页
【目的】探究桉树Eucalyptus早期林分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之间关系,阐明林分结构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提质增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罗定市布设12块20 m×20 m样地进行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运用... 【目的】探究桉树Eucalyptus早期林分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之间关系,阐明林分结构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提质增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罗定市布设12块20 m×20 m样地进行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胸径峰度、胸径偏度、胸径基尼系数、树高峰度、树高偏度、树高基尼系数、角尺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9个林分结构指标与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改善空气环境、保育土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5种生态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林分结构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桉树早期林分胸径结构、树高结构近似正态分布特征;林分角尺度、大小比数和聚集指数显示出林分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局部呈现聚集状态;林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改善空气环境;林分树高峰度和树高偏度与林分固碳释氧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林分胸径基尼系数与林分调节温度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林分角尺度与林分释氧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水平结构上林木分布的均匀性和垂直结构上树高分布的异质性有利于促进林分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林分结构特征 生态服务功能 结构功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不同林分结构特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洁 张誉 +1 位作者 陈小平 武小钢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科学调整林分结构是解决城市绿地人工林土壤退化的重要途径。研究旨在为城市绿地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太原市森林公园中选取油松、榆树和刺槐人工纯林,分别设置20 m×20 m样地并以5 m间距均匀采集土壤样品,基于立木定位... 科学调整林分结构是解决城市绿地人工林土壤退化的重要途径。研究旨在为城市绿地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太原市森林公园中选取油松、榆树和刺槐人工纯林,分别设置20 m×20 m样地并以5 m间距均匀采集土壤样品,基于立木定位和每木检尺计算距土壤采样点不同半径处的林木株数、邻近木平均胸径等林分结构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探讨林分结构因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存在一定差异,榆树林下土壤容重显著低于油松林和刺槐林,而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高于油松林和刺槐林。林分结构因子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系数在与立木冠幅均值大小近似的尺度上呈现最大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双重验证得出,榆树林的树高与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含水量存在极高的正相关性,相较于其他2个树种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特征 土壤物理性质 Pearson相关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城市绿地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结构特征与径流、泥沙输出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耀武 黄志霖 +2 位作者 肖文发 王聪 耿婉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揭示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结构与径流、泥沙输出之关系,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把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镇中西部林区马尾松、杉木和针阔混交林等3个优势树种以郁闭度的差异而划分为15个林分类型,调查各林分类型灌木、草本盖度等结构特... 为揭示三峡库区防护林林分结构与径流、泥沙输出之关系,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把三峡库区秭归县茅坪镇中西部林区马尾松、杉木和针阔混交林等3个优势树种以郁闭度的差异而划分为15个林分类型,调查各林分类型灌木、草本盖度等结构特征以及径流和泥沙的输出量。结果表明:1)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分,灌木盖度与郁闭度均呈负指数关系,郁闭度对杉木林灌木盖度的影响最为敏感;草本盖度与郁闭度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郁闭度相同的林分,混交林更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林分郁闭度为0.65、0.60、0.61时,具有最大枯落物生物量。2)在4次降雨事件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分产生的径流量分别为29.9、30.4、32.7mm,混交林径流量最大,与马尾松和杉木差异显著(P<0.05),马尾松和杉木差异并不显著。3)4次产沙事件中,马尾松、杉木和混交林泥沙输出量分别为289.0、299.6kg·hm^(-2)和277.3kg·hm^(-2),混交林泥沙输出量最小,杉木输出量最大。马尾松与杉木泥沙输出量差异并不显著,混交林与马尾松和杉木差异均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本区域马尾松郁闭度为0.55~0.65、杉木为0.52~0.60、混交林为0.61~0.77时,才能形成较好的灌草结构,发挥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防护林 林分结构特征 径流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万掌山林场思茅松林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苏俊武 刘永刚 +6 位作者 陈强 刘云彩 孙志刚 李先泽 鲁兴武 槐可跃 周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8,56,共8页
为探索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在云南万掌山林场8、11和15 a生思茅松人工林45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幼、中龄林分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林... 为探索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在云南万掌山林场8、11和15 a生思茅松人工林45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各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幼、中龄林分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林分株数48.5%~52.5%,平均直径以下的占47.5%~51.5%,林分直径包含的径级株数序列特征,是以林分平均直径为中心的概率对称分布,林分中各径阶立木株数的变化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状态;被压木树高、直径生长较小,占立木株数的10.4%~14.2%,蓄积量占林分蓄积的3.2%~4.8%,林分蓄积量的69.2%~72.0%产生于平均直径以上的林木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林分生长趋势和科学制定林分密度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人工林 林分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源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鹅耳枥+大叶白蜡天然乔木林的林分结构特征与生态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晓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凌源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西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自然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鹅耳枥+大叶白蜡天然乔木林属于面积较小的一种典型原生植被类型,为精准评估该植被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林业技术人员对本植被类型进行调查,... 凌源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西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自然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鹅耳枥+大叶白蜡天然乔木林属于面积较小的一种典型原生植被类型,为精准评估该植被类型的林分结构特征,林业技术人员对本植被类型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利用乔灌木形态、生态特性,加以科学保护利用,以发挥更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耳枥 大叶白蜡 天然乔木林 林分结构特征 生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李晓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9期80-81,共2页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正常功能,一般要求其具备层数多、冠长率高、冠幅完整以及树种多样等特点。但是在林业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采伐强度也会影响水源涵养林的林分结构,进而影响水源涵养林正常的生态功能。本文结合河北省... 在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正常功能,一般要求其具备层数多、冠长率高、冠幅完整以及树种多样等特点。但是在林业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采伐强度也会影响水源涵养林的林分结构,进而影响水源涵养林正常的生态功能。本文结合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分析了在经营管理中,不同的采伐强度对其林分结构以及生态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机械林场 水源涵养林 采伐强度 林分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及影响要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间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658 Mg·m-3、1.251和0.190,其对应范围值分别为0.46~0.76 Mg·m-3、1.05~1.35和0.04~0.36;BCEF随平均胸径(r2=0.306)增大而先减后增,随平均树高(r2=0.366)和林分密度(r2=0.430)及林分蓄积量(r2=0.405)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BEF随林龄(r2=0.765)和平均树高(r2=0.734)及林分蓄积量(r2=0.578)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随平均胸径(r2=0.644)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R随林龄(r2=0.665)、平均树高(r2=0.338)、林分密度(r2=0.275)和林分蓄积量(r2=0.403)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BCEF随年均气温(r2=0.193)和降水量(r2=0.200)增大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遵循二次多项式关系;BEF和R随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增大趋势,关系式的拟合精度分别为0.455、0.501和0.314。【结论】林分密度与BCEF的拟合优度较高,林龄与BEF和R的拟合优度较高,林分密度和林龄是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对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的影响仅次于林分密度和林龄。气候因子仅对BCEF产生一定影响。在估算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 生物量扩展系数 根茎比 林分结构特征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