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云南松林分系统分布于北纬23°~29°、东经98°30′~106°、海拔高度为1200—2800m的区域,面积约500万hm^2,这一地理区域是由多种树种组成林分系统的生态区域。在诠释此云南松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生长过程的前提... 云南松林分系统分布于北纬23°~29°、东经98°30′~106°、海拔高度为1200—2800m的区域,面积约500万hm^2,这一地理区域是由多种树种组成林分系统的生态区域。在诠释此云南松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生长过程的前提下,引入了“耗散结构的进化观念”对本区域云南松林分系统的结构状态和演变动态进行了研究,导算出在8种地位级上发生的131条由“初始林分”走向“过熟林分”的“坐标序列”,表明其结构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揭示了云南松林分系统与其生态阈限环境相互平衡的特性。并论述了云南松林分系统在由初始林分走向过熟林分的过程中都要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转化,而由其产生的净生长量和死亡量是一种促成林分系统进化的理念,以此表明可用内部时间T(D):3、4、5……32所刻画的131条“株数递减影蓄积量递增率”过程,来反映云南松林分系统的演变动态的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系统 耗散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茅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裕农 杨永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18-25,共8页
思茅松林分系统在地球上形成确定的地理分布区域, 其包含幼林、中林、成熟林、过熟林等许多林分,在各地位级上形成“正态分布”, 表达了林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状态。外界环境是非均匀分布的“能量”和“物质”、即多样性的“立地环... 思茅松林分系统在地球上形成确定的地理分布区域, 其包含幼林、中林、成熟林、过熟林等许多林分,在各地位级上形成“正态分布”, 表达了林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状态。外界环境是非均匀分布的“能量”和“物质”、即多样性的“立地环境”。因此思茅松的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许多林分, 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规律都表现为由幼林走向过熟林的多种“坐标序列”, 每一条“坐标序列”产生的净生长量, 都大于耗散掉的死亡量。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 由初始郁闭走向过熟林分的演变过程,都可以用y=A D±B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它揭示出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 进入过熟林分以后, 林分结构变为多个“世代”组成的“异龄林分结构”, 而各个“世代”发生的“株数递减/蓄积量递增”过程都不同。“世代更迭”的行为不遵守“时间倍增”规律, 而是更为复杂的自组织行为, 因此称为“非周期行为”。“周期行为”趋向复杂的“非周期行为”是一条演化通路, 表达出思茅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物质流”。这种“物质流”必定是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进行能量、物质交换所产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分系统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分系统的存在与演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21-26,43,共7页
天然森林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林分类型,各个林分系统具有自然历史确定的地理分布范围,外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都呈非均匀分布状态,因此造成林分系统"结构状态"和"演变动态"的多样性。林分系... 天然森林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林分类型,各个林分系统具有自然历史确定的地理分布范围,外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都呈非均匀分布状态,因此造成林分系统"结构状态"和"演变动态"的多样性。林分系统中的各个林分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转换的规律相似,林分内部的"优胜劣汰"规律也相似,因此可用"内部时间T(D)":3、4、5……32所刻画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和"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林分从幼林到过熟林的演变过程,这就是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进入过熟林分以后,林分平均直径"D"的变化无规律性,但过熟林分仍然通过"新生林木更替衰老林木"而向前演变发展,这种"非周期行为"表达了林分系统"从存在到演化"的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系统 天然森 地理分布范围 能量 物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单层同龄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永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5-691,共7页
林分系统的演变,必定是通过净生长量和死亡量的涨落,改变旧的(株数-蓄积量)结构,形成新的转化功能,再发生新的涨落,策动着将来的(株数-蓄积量)演变,这种生长运动导致林分的进化、发展,维持着非平衡态结构的稳定、有序。林... 林分系统的演变,必定是通过净生长量和死亡量的涨落,改变旧的(株数-蓄积量)结构,形成新的转化功能,再发生新的涨落,策动着将来的(株数-蓄积量)演变,这种生长运动导致林分的进化、发展,维持着非平衡态结构的稳定、有序。林分系统的时、空演变是多样化的,而坐标{x(株数)、y(蓄积量)}在“能级谱”上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既表现了林分(株数-蓄积量)结构的变化,又反映着能量演变的频率和动量产生的波长,说明演变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系统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华山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为:在该系统的生态阈限内蕴藏着“能量流”和“物质流”,它支持着林分系统的存在和演变。若按Ⅰ、Ⅱ、Ⅲ、Ⅳ、Ⅴ种地位级统计林分“点”的分布频率,则表现出Ⅲ地位级上的林分“点”最多,Ⅰ和Ⅴ地位级... 华山松林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为:在该系统的生态阈限内蕴藏着“能量流”和“物质流”,它支持着林分系统的存在和演变。若按Ⅰ、Ⅱ、Ⅲ、Ⅳ、Ⅴ种地位级统计林分“点”的分布频率,则表现出Ⅲ地位级上的林分“点”最多,Ⅰ和Ⅴ地位级出现的林分“点”都少,此反映了林分系统的“静态”特征;可用y=AD-±B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的许多条由T(D-):3、4、5….32刻画的“座标序列”,来判断华山松林分系统由初始林分成为过熟林分的“演变动态”。其每条“座标序列”都处在不同的地位级上。因此该林分系统是由不同地位级的“座标序列”组成的。经调查林分材料验证:“座标序列”在林分系统中最可能出现的分布方式是“均等分布”。由此可见,若要更真实地反映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结构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则需导算出更多的“座标序列”,它应涵盖所有华山松林分的地位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林分系统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林分系统经营体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立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在以往对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1.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2.森林更新的连续性和严格的条件性;3.林分系统的异龄性及利用的多次性;4.林分系统各层次的整体性及生态功能的互补性等4方面比较系统地概括了... 本文在以往对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1.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2.森林更新的连续性和严格的条件性;3.林分系统的异龄性及利用的多次性;4.林分系统各层次的整体性及生态功能的互补性等4方面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亚高山针叶林林分系统的稳定性;林分系统结构规律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林分系统再生的条件性以及林分系统生态功能和采伐利用特性,为亚高山针叶林科学经营利用和经营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进而提出以森林培育周期为时段,以林分系统为单元,包括良种选育及基地建设、壮苗培育、人工更新及造林、幼林抚育、中间利用及林分系统年龄结构调整、合理采伐利用及林分系统效益监测和评价等系统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经营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亚高山针叶 林分系统 经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林分系统的存在与演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云南林业科技》 1998年第4期1-13,共13页
云南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随机分布,遵循“概率对称性”的描述。而林分产生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则遵循“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描述。这就是云南松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化的两种概率现象。由“对称性概率”描述的林分系统结构状态... 云南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随机分布,遵循“概率对称性”的描述。而林分产生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则遵循“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描述。这就是云南松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化的两种概率现象。由“对称性概率”描述的林分系统结构状态中产生“非对称性转移概率”,所造成的各种林分结构仍然遵循“对称性概率”的描述,由此可见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演变,可以归结为“对称性概率”与“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交替变换,因此能用内部时间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及其对应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描述各种林分结构的连续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系统 内部时间 转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状态的再认识
8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论述地史时期的森林变迁,认为"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随机变量序列",遵守无后效性的马尔科夫过程。用马尔科夫过程描述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变的结果表明,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1个随机过程,具有无后效... 通过论述地史时期的森林变迁,认为"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随机变量序列",遵守无后效性的马尔科夫过程。用马尔科夫过程描述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变的结果表明,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1个随机过程,具有无后效性和时齐性;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的适生分布区域为海拔400~2800m的地带,实测资料将其划分为10个"子系统",10个"子系统"的转移概率可把"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由状态Ei经过10次转移到达状态Ej的概率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阔叶 林分系统状态 转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周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裕农 杨永祥 《云南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18-26,共9页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与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相互关联关系,反映出林分结构状态的演变。在8、16、32这几个临界时刻,“立木度/蓄积度”的数值都趋近10,这是思茅松林分演变的3个周期,对应着周期性的转移概率序列。用在判断林分生长、预测林分演变过程、确定林分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分系统 转移概率序列 周期性 分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