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林林分结构特征 I.林分年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艳艳 李宝银 +3 位作者 吴承祯 洪伟 钱永平 洪滔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林分密度与年龄结构的关系方面应用列联表对阔叶林林分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福建省750个阔叶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残差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密度与年龄的连带关系明显;... 从林分密度与年龄结构的关系方面应用列联表对阔叶林林分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福建省750个阔叶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残差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密度与年龄的连带关系明显;残差分析中密度与年龄关系与实际规律的一致性不明显并且主效应估计分析结果与交互作用效应估计之间略有差异,这可能是天然阔叶林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多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林分密度 林分年龄 列联表 log-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年龄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宪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3,共7页
本文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7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年龄与林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og(D)关系,林木年龄与林木树高之间存在着A=α+β(H)关系。另外,在本文中,利用林分年龄结构特征,把天然兴安落叶松... 本文利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7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木年龄与林木直径之间存在着A=α+βlog(D)关系,林木年龄与林木树高之间存在着A=α+β(H)关系。另外,在本文中,利用林分年龄结构特征,把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划分为三个类型,并提出了确定林分年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分年龄 年龄结构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预测在马尾松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施本俊 黎德丘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
用林分林龄——公顷蓄积量序列,先用两种方法建立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年龄——公顷蓄积量预测,然后根据两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用复合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从而减小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关键词 复合预测模型 回归曲线模型 马尾松 生长过程 林分蓄积蓄 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项复合模型预测林分蓄积生长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春 施本俊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用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序列,建立多种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公顷蓄积量预测,然后利用多项复合模型对多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新的预测值,这样既充分利用各种回归曲线模型预测值的有用信息,又减小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关键词 多项复合模型 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 林分年龄-公顷蓄积量序列 预测模型 多元回归曲线模型
全文增补中
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7
5
作者 曹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内3块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每块样地内采用"品"字形布点,按0~20,20~40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之间的计量比。【结果】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14~19.52 g·kg-1,全氮含量为1.43~1.89 g·kg-1,全磷含量为0.32~0.40g·kg-1;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0~60 cm)增加而逐渐降低,全磷含量在土壤垂直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C∶N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11.73,8.70和8.52,对照样地炼山造林前土壤C∶N为9.52,7年生幼龄林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C∶P分别为57.42,36.27和40.54,对照样地为55.70,低于我国平均值61,7年生幼龄林、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N∶P分别为4.87,4.18,4.76,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我国土壤平均值5.2,而炼山造林前为5.85,显著高于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N∶P(P〈0.05);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分别为56∶5∶1,36∶4∶1和41∶5∶1,炼山造林前为55∶6∶1,均低于我国平均值(60∶5∶1)。【结论】通过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炼山后造林时间的推移,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逐渐得到恢复。本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氮含量相对较高,而磷含量较为缺乏,为了达到土壤中磷的相对平衡,在土壤C∶P较低的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体有机磷会出现净矿化现象。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N∶P和C∶P在不同土壤剖面深度上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该研究区土壤C∶N和C∶P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在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调控土壤中机碳含量显得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林分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56
6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3 位作者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157,共7页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flousiana ranged form 418.4 g·kg-1 to 516.4 g·kg-1,which was in order as follows:bark>branch>stem>root>lea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content within the stand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tree layer>shrub layer>herb layer.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obviously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0 to 80 cm.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ecosystems was 159.37,194.21 and 278.22 t·hm-2,respectively for 8-year-old,14-yea-old and 28-yea-old stands. The tree layer in the three-age stand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8.30%、28.37% and 43.59%;the shrub and herb layers for 0.14%、1.17% and 1.44%;the litter layer for 0.33%、0.89% and 1.11%;the soil for 81.23%、69.58% and 54.78% of the total storage of carbon.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roughly in proportion to the biomass of corresponding organ. For example,stem occupie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trees,up to 46.37%,and increased with the stand age while branches,leaves,bark and roots occupied more than 37.32%. The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of the 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T.flousiana plantation was respectively 8.93,10.82 and 12.53 t·hm-2a-1,and annual net carbon storage was respectively 4.19,5.07 and 5.93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分年龄 碳素含量 碳贮量 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闽楠林土壤呼吸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宝 吴文峰 +2 位作者 何盛强 林思祖 林开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8,共8页
本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成熟林(38 a)、中龄林(22 a)和幼龄林(7 a) 3种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并测定各林龄闽楠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闽楠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单... 本研究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对成熟林(38 a)、中龄林(22 a)和幼龄林(7 a) 3种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1 a的定位观测,并测定各林龄闽楠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闽楠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格局;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1),土壤含水率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呼吸年通量也相应增大,7、22和38 a的闽楠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依次是1 117、1 370和1 686 g·hm^(-2)·a^(-1);温度敏感性指数Q_(10)值也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与幼龄林(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年通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是引起3种林龄闽楠人工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年龄 闽楠人工林 土壤呼吸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1—2008年小兴安岭森林NPP估算 被引量:9
8
作者 于颖 范文义 杨曦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23,共8页
根据黑龙江省森林收获表、生物量相容性相对生长方程及叶片与细根周转率数据,估算小兴安岭林区森林主要树种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年龄的关系,并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InTEC模型和NPP与年龄的关系,估算1901—2008年间小兴安岭森林NP... 根据黑龙江省森林收获表、生物量相容性相对生长方程及叶片与细根周转率数据,估算小兴安岭林区森林主要树种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年龄的关系,并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InTEC模型和NPP与年龄的关系,估算1901—2008年间小兴安岭森林NPP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幼龄林NPP随林分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加,进入成熟年龄NPP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少,直至达到稳定值;小兴安岭人工林的NPP大于天然林,天然针叶林的固碳能力大于天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1901—2008年间小兴安岭森林NPP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与工业前期1901年相比,2008年小兴安岭森林NPP增加了30%;森林NPP受海拔影响,呈现出中部偏高、北部与南部偏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林分年龄 InTEC模型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韦菊娴 王聪 +2 位作者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4-1154,共11页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循环 经营方式 林分类型 林分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