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垂直结构与静态持水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紫重 应天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6,共3页
从林分垂直结构的角度入手,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6种天然次生乔木林的乔木层郁闭度、蓄积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适当时,林内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林分持水能力... 从林分垂直结构的角度入手,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6种天然次生乔木林的乔木层郁闭度、蓄积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适当时,林内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林分持水能力就越大,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幅度在46.59~86.28t/hm2,有效持水量在24.87~55.29t/hm2;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变化幅度为3108.1~4061.8t/hm2,有效持水量变化幅度为2893.7~3736.2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越大,持水能力大的种类越多,对枯落物的储量的增加作用就大,使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也有所增加。不同林分结构不同郁闭度影响了林下植被的种类及数量,从而影响林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郁闭度 林分垂直结构 静态持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结构分类的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
2
作者 余铸 李春干 +2 位作者 苏凯 周相贝 陈中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6-661,共6页
根据样地激光点云垂直分布和由点云高度-覆盖度频率分布拟合得到的连续冠层垂直剖面(伪波),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松树林和杉木林的垂直结构进行分类,利用经验模型式对各个垂直结构类型的林分蓄积量和断面积估测,并以广西为研究区进行建模... 根据样地激光点云垂直分布和由点云高度-覆盖度频率分布拟合得到的连续冠层垂直剖面(伪波),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松树林和杉木林的垂直结构进行分类,利用经验模型式对各个垂直结构类型的林分蓄积量和断面积估测,并以广西为研究区进行建模试验。结果表明:1)所有森林参数估测模型的Li-DAR变量对目标变量的解释率均大于0.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松树林4个类型的蓄积模型的rRMSE较不分类的全部样本的rRMSE减小10.80%~25.32%,杉木林3个类型中有2个类型的rRMSE分别较全部样本的rRMSE减小4.47%和17.80%,另一个类型的rRMSE增大5.68%;3)将2个森林类型的原始垂直结构类型分别聚合为2个类型后,蓄积量和断面积估测模型的精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加权平均计算,松树林分别提高了12.05%和8.12%,杉木林分别提高了11.37%、5.30%。在大区域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通过冠层垂直结构分类后建模有助于提高森林参数估测精度,且分类的类型越多,估测精度提高的程度越大,丰富的森林资源信息有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林分垂直结构 垂直冠层剖面 伪波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结构对烟台黑松海岸防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志东 毛培利 +3 位作者 刘玉虹 李秋艳 刘苏静 薛钦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05-2211,共7页
为阐明黑松(Pinusthunbergii)海岸防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在对烟台2个典型样地6条样带共60个样方(10m×10m)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拟合模型和多重回归分析技术,探讨林分结构指标中,垂直结构(树冠指数、小树比例和大树比例)和密度因素... 为阐明黑松(Pinusthunbergii)海岸防护林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在对烟台2个典型样地6条样带共60个样方(10m×10m)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拟合模型和多重回归分析技术,探讨林分结构指标中,垂直结构(树冠指数、小树比例和大树比例)和密度因素(基面积、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对黑松种群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变量中,树冠指数(CI)与幼龄植株个数之间存在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在CI5-6范围内,幼龄植株个数达到最高;幼龄植株个数与小树比例关系较弱,但与大树比例表现出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在密度变量中,幼龄植株随着郁闭度的增加,个体数呈上升趋势,而随着灌木盖度的增加,则表现出显著的下降倾向;幼龄植株个数与基面积关系不明显。幼龄植株个体数变化取决于垂直结构变量CI和密度变量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共同作用的影响。理解这些更新规律,是黑松海岸防护林可持续管理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垂直结构 密度 天然更新 黑松 海岸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宁 梁丽双 +4 位作者 常月梅 张国强 郭宾良 张建华 谷建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7,共8页
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 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2)在水平结构上各个树种直径大小分布上,均匀程度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除了杉落针阔混交林为均匀分布,其他都比较接近团状分布;(3)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情况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其中杉落针阔混交林和落阔混交林分层比较明显,而落桦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4)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上,从角尺度来说,林分D的分布是随机分布,其他为团状分布;从大小比数来说,处于优势状态林分的百分比为:D>C>B;从混交度来说,落桦混交林属于弱度混交,落阔混交林属于强度混交,杉落针阔混交林属于极强度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林分水平结构 林分垂直结构 空间结构 河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