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时相SAR数据和SPOT数据的盘古林场林分类型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明泽 付瑜 +1 位作者 于颖 范文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3-619,626,共8页
林分类型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热点和难点。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我国重点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植被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为林分类型精确识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比较和提高林分类型的分类精度,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 林分类型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热点和难点。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我国重点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植被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为林分类型精确识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比较和提高林分类型的分类精度,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为实验区,综合利用SPOT-5影像和不同时相的RADARSAT-2全极化SAR影像,采用3种分类方案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分类方案对林分类型识别的精度。3种方案分别是:(1)单独采用SPOT影像对林分类型进行识别;(2)对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分解提取参数并结合SPOT数据参与分类;(3)结合SPOT数据与多时相全极化SAR分解参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对比SPOT、加入单时相和加入多时相3种方案的分类结果,方案三加入多时相SAR影像与SPOT数据对白桦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云杉林的分类中总分类精度最高,为84.64%,Kappa系数为0.79,对林分类型的识别最为有效,而单用SPOT数据对林分类型识别的精度最低,精度为76.66%,Kappa系数为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分类 多时相 多源遥感信息 极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班尺度的红松次生混交林类型划分及树种组成特征
2
作者 刘奇鹏 祝旭加 +3 位作者 杨燕超 王琦 王创业 张良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66-70,74,共6页
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 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红松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红松次生混交林可划分椴树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云冷杉红松针阔叶次生混交林、杨桦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等四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次生林 树种组成 林分分类 小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迹地次生林天然更新株数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丰兴秋 崔克城 《林业科技情报》 2000年第1期79-80,共2页
作者根据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情况,通过数量化方法的计算,对白桦、杨树两种树种建立天然更新株数模型进行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林分分类 建立模型数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