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祥云 王翠 +1 位作者 张婷婷 王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853-8854,8871,共3页
[目的]为了给辽西低山缓丘区营建高效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测定,对土壤酶活性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在植物生长期,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系统土... [目的]为了给辽西低山缓丘区营建高效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测定,对土壤酶活性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在植物生长期,辽西地区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土壤表层高于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山脊"状变化且7月活性最高;蔗糖酶活性在6月较低,7~8月升高,9月开始逐渐降低。大扁杏林农复合系统脲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而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呈直线增长,在9月活性最高。[结论]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大扁杏×花生林农复合系统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关系最密切,在大扁杏×玉米、南国梨×花生、南国梨×玉米林农复合系统脲酶与蔗糖酶活性关系都十分显著,具有一致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扁杏 南国梨 林农复合系统 酶活性 相关性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作物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向成华 费世民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5年第2期15-20,共6页
从能量转换效益、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会系统10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复种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0种复种方式中,小麦一花生的综合效益最高,5种复种方式较高,其余则... 从能量转换效益、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会系统10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复种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0种复种方式中,小麦一花生的综合效益最高,5种复种方式较高,其余则较低。据此,提出了系列改进措施,供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复种 综合效益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系统中池杉根系与林龄对林下农作物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金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4-385,共2页
江苏里下河滩地过去主要生长芦苇,由于地下水位降低,自然植被芦苇等日趋衰弱,80年代前后,以林-农、林-渔、林-牧等相结合的滩地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黄宝龙等研究了林农复合系统的结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配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 江苏里下河滩地过去主要生长芦苇,由于地下水位降低,自然植被芦苇等日趋衰弱,80年代前后,以林-农、林-渔、林-牧等相结合的滩地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黄宝龙等研究了林农复合系统的结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配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是较为理想的滩地开发方式,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是适合的树种,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1.5m,对林农复合系统的生产力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复合系统中各组分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探讨较少。本文拟对池杉的根系及林龄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作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池杉 作物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能量流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向成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1期11-15,共5页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和纯农地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积累速率、光能利用率和辅助能转化率。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农地系统 能量流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0,共8页
本文对坡地林农复合系统水文效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对降水的有效调蓄能力比荒草坡强;全年除了3月、5月外,复合系统农地土壤含水量均比对应的纯农地略高;采用横坡聚土垄作或土石护坎工程可有效地减... 本文对坡地林农复合系统水文效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对降水的有效调蓄能力比荒草坡强;全年除了3月、5月外,复合系统农地土壤含水量均比对应的纯农地略高;采用横坡聚土垄作或土石护坎工程可有效地减少复合系统农地水土养分的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水文效应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价值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在复合系统的价值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与对应的对照在地系统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价值积累效应和较高价值积累速率,其纯收益、劳动力产值分别增加24.46%~37.11%和21.08%~2... 本文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在复合系统的价值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与对应的对照在地系统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价值积累效应和较高价值积累速率,其纯收益、劳动力产值分别增加24.46%~37.11%和21.08%~2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农地系统 价值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农复合系统光合特征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方建民 虞木奎 +2 位作者 刘志龙 王臣 刘洪剑 《安徽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5,18,共6页
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一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se)、五角枫Acer mono Maxim)、青桐(Firmiana simplex)与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不同树龄马褂木与花生间作模式的光合特征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一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se)、五角枫Acer mono Maxim)、青桐(Firmiana simplex)与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不同树龄马褂木与花生间作模式的光合特征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合模式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树种和不同树龄马褂木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青桐〉马褂木〉五角枫。花生表现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马褂木模式〉五角枫模式〉青桐模式,一年生马褂木模式大于二年生马褂木模式。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表现为“U”型曲线,不同树种和花生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二个峰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的研究
8
作者 向成华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9-32,共4页
对川中浅丘农区坡地林农复合系统物质流研究的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系统比对照农地系统营养元素积累效应明显且营养元素利用率高。林农复合系统NP盈余,而K亏缺。由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农地系统 物质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系统支撑沟域经济发展
9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北京市的山区面积占到市域总面积的62%,被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在北京市山区出现了“沟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绵延十几公里的沟域被森林覆盖,依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新型民俗、... 北京市的山区面积占到市域总面积的62%,被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在北京市山区出现了“沟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绵延十几公里的沟域被森林覆盖,依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新型民俗、健身疗养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沟域经济产业带。目前,多个区县进行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为京郊山区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林农复合系统 山区发展 支撑 北京市 森林覆盖 自然资源 产业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效益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低山缓丘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特征
11
作者 孙晓辉 王翠 张婷婷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2期19-21,23,共4页
对阜新低山缓丘区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构建初期土壤酶活性演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都显示土壤表层高于下层。在植物生长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过氧化氢酶都呈"... 对阜新低山缓丘区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构建初期土壤酶活性演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都显示土壤表层高于下层。在植物生长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过氧化氢酶都呈"山脊"状变化且7月活性最高。在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中,脲酶活性呈直线增长,在9月活性达到最高值;在大扁杏林农复合系统中,脲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在各种林农复合系统中,蔗糖酶活性在6月较低,7—8月升高,9月开始逐渐降低。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相关性,其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在0.71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过氧化氢酶 脲酶 蔗糖酶 大扁杏 南国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西德 刘粉莲 张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该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的结构、类型和模式,并确定适合该区发展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为该区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立体经营 类型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黄土高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月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渭北地区不同类型林农复合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表明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时间和物种资源 ,不仅对渭北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有较好的生态改良作用 ,而且能... 通过对渭北地区不同类型林农复合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表明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时间和物种资源 ,不仅对渭北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有较好的生态改良作用 ,而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黄土高原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立体经营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建造模式及效益的研究
14
作者 周泽生 李立 王晗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77-82,共6页
当今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提出发展能源林,解决黄土高原农村能源问题,可实行林农牧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即建立以沙棘、山桃、柠条、刺槐等能源林树种为主居于上层空间,在下层以带状或行间配置粮、油作物或牧... 当今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提出发展能源林,解决黄土高原农村能源问题,可实行林农牧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即建立以沙棘、山桃、柠条、刺槐等能源林树种为主居于上层空间,在下层以带状或行间配置粮、油作物或牧草等,组成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建造模式,以提高能源林的生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建造模式 立体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洲滩人工林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与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灿 李建军 +1 位作者 黄静 张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以位于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南嘴镇鲤鱼塘洲和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两个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例,从复合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及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洞庭湖洲滩在... 以位于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南嘴镇鲤鱼塘洲和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两个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例,从复合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及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洞庭湖洲滩在杨树林郁闭前选择的芥菜、榨菜、南瓜和冬瓜4种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林林分对照,复合经营林分胸径生长量提高了24.2%~48.5%,树高生长量提高了20%~55%,活立木蓄积提高了69.8%~151.3%;由于对林地进行了一定的施肥,林地p H值均有所下降,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3.3%~106.7%,各土层土壤速效N含量普遍减少,土壤速效P含量均有大幅增加,土壤速效K含量均有所减少;杨树郁闭前林下复合经营可以持续2 a以上,因此2 a内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可实现10 000元/hm2左右的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系统 经营模式 林木生长影响 土壤改良 效益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与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志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6期70-71,共2页
通过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可使得多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土地与光能资源,能够起到较大的生态改良作用,并且可以形成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基于此对该系统进行了概述(包含其定义、特征、类型或者模式),并分析了有关的生态经济效益,以... 通过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可使得多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土地与光能资源,能够起到较大的生态改良作用,并且可以形成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基于此对该系统进行了概述(包含其定义、特征、类型或者模式),并分析了有关的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系统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支撑首都沟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伟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09年第10期62-65,共4页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沟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多个区县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关键词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 首都 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雷 孙冰 +2 位作者 曹福亮 汪贵斌 封超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通过对3种不同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及3种纯农经营模式(油菜-花生、小麦-花生、桑树)下碳储量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银杏复经营及农地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碳... 通过对3种不同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及3种纯农经营模式(油菜-花生、小麦-花生、桑树)下碳储量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银杏复经营及农地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碳储量显著高于农地。其中GRP模式生物碳储量最高,为27.13t/hm^2;GM模式下,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它系统,分别为7.64和79.07 t/hm^2;GM模式碳储量达到了122.54 t/hm^2,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不同模式间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为别为:GM>GRP>GWP>M>RP>WP。土壤碳储量分配比例最多,占到了58.03~74.45%;在复合系统中,银杏碳储量分配比例仅次于土壤,占到了17.96~25.73%。总的来说,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高于农地,特别是GM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 碳储量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甘蔗复合经营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宁 余雪标 +1 位作者 林培群 谢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192-13195,13204,共5页
[目的]研究桉树一甘蔗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状及酶活性。为桉树林农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林带为对照,研究间作带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目的]研究桉树一甘蔗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状及酶活性。为桉树林农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林带为对照,研究间作带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pH值除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与林带相比,间作带(距林带3.0、4.5、6.0m处)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距林带3.0m处的提高幅度较小,部分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人为因素、林木根系与作物的养分竞争等原因有关。[结论]总体上,实行桉树林农复合经营,间作带土壤化学性状得到了改良,酶活性也有改善,这为下一轮伐期桉树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甘蔗 林农复合系统 土壤化学性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碳、氮、磷和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远兰 张林杰 +2 位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朱玲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江苏东台林场银杏+小麦(G+W)、纯银杏(G)和纯小麦(W)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 ~5,≥5 ~15,≥15 ~ 30和≥30~50 cm)的pH、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 以江苏东台林场银杏+小麦(G+W)、纯银杏(G)和纯小麦(W)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 ~5,≥5 ~15,≥15 ~ 30和≥30~50 cm)的pH、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pH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等影响显著.G+W经营模式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因此,银杏复合经营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肥力,利于土地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林农复合系统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