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安胜 刘振滨 +4 位作者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125,共9页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量——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其中,各指数减去1,就是各相应指标的增长率,且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均值。【结果】2004—2012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4.1%,1.3%,1.6%和-0.2%;四大地区依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8%)、中部地区(18.4%)、西部地区(10.7%)和东北地区(10.1%);依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2%)、中部地区(17.8%)、东北地区(9.0%)和西部地区(7.9%);依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5%)、东北地区(0.9%)、中部地区(0.6%)和东部地区(0.4%);依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7%)、中部地区(1.3%)、东北地区(1.2%)和东部地区(0.5%);依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0%)、西部地区(-0.2%)、东北地区(-0.2%)和中部地区(-0.7%)。【结论】从2004—2012年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因受限于规模效率未能同步增长,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贡献较为有限;虽然四大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各区域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长源泉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推动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又要提高林业技术效率,还要依据区域特征实行因地制宜的林业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大效益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时空差异 DEA-MALMQUIST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于福建农户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35
2
作者 苏时鹏 马梅芸 林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35,共9页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增长带动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较大,为7.4%,但各分量之间的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科技水平、林地规模、耕作方式和经营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很大,但由于林改以来林业科技进步不大,林地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更大,所以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很小。因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强化林业技术培训、促进林地流转、加强农户林业合作经营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产力水平持续快速增长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农户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49,共4页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22,共5页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动中呈现出稳定特征;1997—2003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离散分布特征,2003—2012年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16年间高值集聚区域逐步向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南部和江浙一带靠拢,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四川以及周边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分析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动力源泉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丽 康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1-265,共5页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和分析2000—2014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源泉。结果表...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和分析2000—2014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中国30个省(市、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源泉。结果表明,时序分异特征呈现出整体水平偏低,在波动中缓慢上升;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表现出先减弱再稳定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共有4种驱动类型,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Malmquist指数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时序分异 空间分异 驱动类型 时空演变 动力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贯君 曹玉昆 朱震锋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81,共9页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31个省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VAR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省域间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对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 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31个省域的林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VAR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省域间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对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普遍存在,省域间空间溢出呈现多重叠加现象;关联网络呈多核心发展趋势,跨省效率传递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省域间市场化落差有助于林业市场边界的拓展,相似的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省域之间的林业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和林业增长的“马太效应”。因此,应更加重视林业生产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格局,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政策,以发挥各地区的功能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DEA-Malmquist模型 VAR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出口贸易影响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揭昌亮 石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高速发展。在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林业产业究竟能否持续提高运行效率,能否助力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主要就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就进...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高速发展。在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林业产业究竟能否持续提高运行效率,能否助力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主要就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就进出口贸易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及实现条件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通过生产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制度因素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进出口贸易促进机制的实现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人力资本存量以及进口与出口商品结构对于我国省际林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集聚特征探析
9
作者 王宗银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7期48-48,共1页
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源泉,所以,进行研究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时间与空间演变以及集聚特征集,对以后林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少鹏 付瑶 +1 位作者 朱洪革 赵梦涵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5,共13页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 【目的】基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20年重点国有林区87家森工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效率驱动测度(EBM)模型测算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与重点国有林区林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传导作用;3)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实施对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规模较小以及森林面积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通过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型和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其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应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财政投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差异化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以加速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 重点国有林区 林业新质生产 林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测度与收敛特征研究
11
作者 董丙瑞 陈鎏鹏 谢帮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1-126,共6页
提升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需要。文章基于当量因子法与调整模型,核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林业生态价值,并结合EBM-GML模型,测算了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需要。文章基于当量因子法与调整模型,核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林业生态价值,并结合EBM-GML模型,测算了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水平。进一步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和变异系数等方法,识别了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特征方面,2012—2022年中国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稳步上升,增长态势逐渐由“技术进步”驱动转向“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驱动模式;在空间特征方面,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情况;在动态演进方面,核密度曲线表现出右偏特征,区域间差异逐步缩小,“马太效应”弱化;在收敛性方面,全国和东部地区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σ收敛现象,全国及四大地区的林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绝对β与条件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区域差异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工程”实施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工程区为例
12
作者 汪婧宇 卢泓钢 +1 位作者 徐彩瑶 孔凡斌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203,共13页
【目的】探究“山水工程”实施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完善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可持续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山水工程”实施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完善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可持续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浙江省33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山水工程”实施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山水工程”实施对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山水工程”实施可通过规制效应、公众效应提升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3)“山水工程”实施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受区域地形影响而存在差异。【结论】要聚焦持续提升区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因地制宜,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优化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财政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加强绿色规制和公众参与,实现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工程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工程 林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规制效应 公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3
作者 梅运田 王文奇 +4 位作者 邹全程 晁碧霄 陈稼瑜 冯天楚 李小亮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是形成林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实现“双碳”目标和林业产业绿色发展的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数字经济综合水平和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FGTFP),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 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是形成林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实现“双碳”目标和林业产业绿色发展的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数字经济综合水平和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FGTFP),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FGTFP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各地区的FGTFP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中东部地区及财政支持林业较强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地区林业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FGTFP。门槛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三重门槛,且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对FGTFP的提高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边际效益特征为“先递增,再减少”。建议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林业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大财政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林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注重提高林业数字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增强数字经济与林业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林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互联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吕洁华 孙嘉宇 蔡秀亭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2004—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进行收敛性分析、核密度函数估计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时空演变。进一步采用空间马尔可夫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2004—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进行收敛性分析、核密度函数估计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时空演变。进一步采用空间马尔可夫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状态转移进行短期分析及长期预测,探究其短期和长期状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提高趋势,效率值依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化分布;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状态转移存在“俱乐部效应”,在空间效应影响下,“俱乐部效应”增强。同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转移对初始状态具有依赖性,长期内转移存在收敛性使得其在空间内呈现集聚分布,流动性较弱。而相邻区域状态将对区域状态转移具有正向和负向溢出影响。据此,提出协同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林业政策支持,推动权利适度下放,促进区域交流等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SBM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