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与药效的影响
1
作者 刘梅花 谢向光 +3 位作者 张宝坤 谢坚 戴惠明 郑洁敏 《江西农业》 2025年第7期78-80,共3页
为探究林下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其药用价值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郁闭度梯度的林下环境,对铁皮石斛进行为期2年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等郁闭度(0.4~0.6)的林下环境最适宜铁皮石斛生长,在该环境下,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量等... 为探究林下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其药用价值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郁闭度梯度的林下环境,对铁皮石斛进行为期2年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等郁闭度(0.4~0.6)的林下环境最适宜铁皮石斛生长,在该环境下,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同时,中等郁闭度条件下铁皮石斛的多糖、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次生代谢产物种类更为丰富。研究证实,适宜的林下环境能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提高其药用价值,为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林下环境 生长发育 药效成分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林下环境点云分割 被引量:6
2
作者 樊丽 刘晋浩 黄青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针对林下环境几何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边检测、表面增长和聚类分割方法存在的效率低、分割不足及过度分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点云分割方法。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FARO在北京林业大学选择样本区域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数... 针对林下环境几何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边检测、表面增长和聚类分割方法存在的效率低、分割不足及过度分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点云分割方法。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FARO在北京林业大学选择样本区域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采样点剔除及滤波,得到由1 166 302个点组成的林下环境点云数据,主要包括林木、地面、石块、人4类目标。综合利用点云法向量信息和激光反射强度信息可实现点云分割。其中,点云激光反射强度可直接从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中获取;法向量可根据点云数据的三维坐标信息,通过对点云数据建立kd-tree数据结构,执行k-邻域搜索,并基于PlanePCA算法计算得到。将点云法向量和激光反射强度2方面的特征优势进行融合,计算中心点与邻域点的综合相异度,并判断其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最终实现点云分割。比较基于特征融合、法向量和激光反射强度3种聚类分割方法得到的分割结果可知,基于特征融合的聚类分割方法能较好地保留数据特征,且分割完整度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环境 点云分割 法向量 激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人工云杉林林分生长和林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新永 缑婵娟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6期156-157,160,共3页
调查了人工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环境变化,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分生长和林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林下环境变化显著;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 调查了人工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环境变化,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分生长和林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林下环境变化显著;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生长以及林下光照、幼苗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区,且以重度间伐(<450株/hm~2)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人工云杉林 林分生长 林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环境差异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根系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芳馨 胥清利 +4 位作者 曲晓宇 黄樱 陈宇 林开敏 曹光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光环境变化与林下植被多样性、根系竞争的相关关系,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833、2500、6667株/hm2)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林内光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和根系竞争关系,探究造林密度引起的光环境差异对林下植被组成及根系... 为了解光环境变化与林下植被多样性、根系竞争的相关关系,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833、2500、6667株/hm2)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林内光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和根系竞争关系,探究造林密度引起的光环境差异对林下植被组成及根系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增大显著影响林内光环境,833、2500、6667株/hm^(2)密度冠下总辐射分别为77.82、31.94、14.03μmol/(m^(2)·s),林下总照度分别为5893.13、1130.7、761.5 Lx。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规律;灌木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密度的增大,杉木细根生物量与杉木根系竞争指数均逐渐增加,而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根系竞争指数逐渐下降。光环境相关指标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杉木根系竞争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林下植被根系竞争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造林密度变化显著影响林内光环境,光环境相关指标随着造林密度增加而降低,造成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降低并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并增强了杉木的根系竞争能力。综合杉木的生长状况,2500株/hm2为杉木适宜的造林密度更适合构建优质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林下环境 细根竞争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荫环境下紫外辐射的人体健康曝露时长测算
5
作者 孙睿霖 王成 +2 位作者 韩文静 边琦 张淑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9,共9页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 【目的】量化人体在林荫环境中通过日光紫外辐射安全合成维生素D(避免红斑效应危害)的最佳曝露时长,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健康导向的城市户外空间设计及居民户外活动时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11种典型城市乔木,实测四季、5个时段(08:00、10:00、12:00、14:00和16:00)的林荫下紫外辐射强度,并基于我国居民皮肤最小红斑剂量和维生素D最低合成剂量(10μg),计算人体曝露时长,对林荫紫外辐射与各林分结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林荫健康曝露时间估算模型。【结果】(1)林荫环境可使曝露时长增至林外的2~13倍,夏季延时效果最为明显,达林外的8倍以上;(2)林分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是生长季影响林内红斑紫外辐射量,进而决定紫外线曝露时长的主要林分结构指标,郁闭度为0.4时,林内健康曝露时长约为林外的1.8倍,此后郁闭度每提高0.2,可延长约50%时间;(3)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以日光紫外线指数和林分郁闭度估算林荫健康曝露时长模型(R^(2)=0.47)。【结论】林荫环境能够营造相对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满足国人适度曝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健康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林荫环境,可实现对日光紫外辐射健康效益与风险的协同调控,显著延长居民户外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环境 紫外辐射 红斑效应 维生素D缺乏 人体健康 郁闭度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内环境下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特征
6
作者 林大雪 赵厚本 +3 位作者 黄春华 许伟华 李兆佳 周志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目的]研究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可以预测苦竹林在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机械损伤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变化过程,评估灾害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为灾后森林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南岭地区皆伐后苦竹大量扩张的次生... [目的]研究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可以预测苦竹林在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机械损伤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变化过程,评估灾害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为灾后森林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南岭地区皆伐后苦竹大量扩张的次生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和移除林下竹子(RB)两种林内环境,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苦竹各器官新鲜残体的分解特征。[结果]苦竹各器官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阶段(前2个月)质量快速损失,后期阶段(后24个月)缓慢分解。前期阶段各器官平均质量损失率依次为竹叶(51.2%)>竹枝(31.7%)>竹根(24.4%)>竹秆(16.6%),各器官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RB环境下竹叶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CK。后期阶段各器官平均质量损失率依次为竹枝(40.3%)>竹叶(29.1%)>竹秆(28.1%)>竹根(19.6%),各器官间除竹叶与竹秆外均存在显著差异,RB环境下竹枝的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CK,竹根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CK。Olson分解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各器官的分解过程,平均分解系数(k)依次为竹叶(0.891)>竹枝(0.554)>竹秆(0.249)>竹根(0.242),各器官间除竹秆和竹根外均存在显著差异,RB环境下竹叶的k显著低于CK。各器官分解50%的周期(T_(0.5))依次为竹秆(2.48 a)>竹根(2.44 a)>竹枝(0.97 a)>竹叶(0.51 a),其中竹根和竹秆显著高于竹枝和竹叶,RB环境下竹根的T_(0.5)显著高于CK。各器官分解周期(T_(0.95))依次为竹根(12.81a)>竹秆(12.12 a)>竹枝(5.22 a)>竹叶(3.22 a),其中竹根和竹秆显著高于竹枝和竹叶,RB环境下竹秆的T0.95显著低于CK,竹根的T_(0.95)显著高于CK。各器官基质质量与分解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总体上表现为前期阶段高于后期阶段,CK环境下高于RB环境下,其中碳(C)、钾(K)、C/氮(N)、C/磷(P)与分解指标间相关系数较小,N、P、N/P与分解速率呈正相关,木质素/N与分解速率呈负相关。[结论]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过程表现为前期快速失重后期缓慢分解;竹叶分解速率最快,其次为竹枝,竹秆和竹根最慢;各器官基质质量中,N、P、N/P、木质素/N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大,且主要影响分解前期阶段;清除林下竹子能减缓竹叶和竹根的分解,加快竹秆和竹枝的分解,减弱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亚热带 次生林 凋落物分解 基质质量 林下环境 木质素/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戚甫友 谢伟文 +2 位作者 董晨露 丁丽君 谭广文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大灰藓Calohypnum plumiforme广泛用于园艺园林产业。为了探究营造近热带雨林林下苔藓景观方法,通过评价大灰藓生长情况、测定林下环境与冠层结构指标,研究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林下照度、温度、湿度对大灰藓的... 大灰藓Calohypnum plumiforme广泛用于园艺园林产业。为了探究营造近热带雨林林下苔藓景观方法,通过评价大灰藓生长情况、测定林下环境与冠层结构指标,研究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林下照度、温度、湿度对大灰藓的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适平均照度为50~70×100lx,最适温度为23.2℃~24.2℃,最适湿度为68%rh~70%rh;2)冠层结构主要通过影响林下环境间接影响苔藓的生长,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林隙分数、平均叶倾角、平均冠层表观聚集度因子均与林下平均照度、平均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平均湿度则无显著相关性;3)冠层结构的叶面积指数为2.5~3.5、平均林隙分数为0.08~0.1、平均叶倾角为35~45、平均冠层表现聚集度因子为0.8~1时更适合大灰藓的生长。群落模式可总结为:上层为叶片大小中等且叶片不太密集的树种,中下层为大叶灌木或者草本,下层为低矮蕨类,进而营造出多层次的近热带雨林苔藓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热带雨林 林下环境 冠层结构 苔藓景观 大灰藓 群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楠木马尾松树种结构调整对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志高 胡译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34-135,138,共3页
以树种结构调整后楠木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树种结构调整对林下中药材种植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林下环境中光环境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因子变化对于中药材生长及质量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适当的树种结构调整可以改善光... 以树种结构调整后楠木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树种结构调整对林下中药材种植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林下环境中光环境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因子变化对于中药材生长及质量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适当的树种结构调整可以改善光照条件,调整土壤性质从而促进中药材生长,提升药材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树种结构配置中药材品种筛选、种植管理协同机制,以期实现林下中药材栽培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马尾松 树种结构调整 林下环境 中药材种植 协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马尾松林下光环境中油茶叶片和光合特征比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亚琴 郭其强 +3 位作者 罗丝琼 盘金文 姚珊 郭有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
以光下无遮挡处为对照(光照强度1719μmol·m^(-2)·s^(-1)),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缘(光照强度859μmol·m^(-2)·s^(-1))和林内(光照强度181μmol·m^(-2)·s^(-1))10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 以光下无遮挡处为对照(光照强度1719μmol·m^(-2)·s^(-1)),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缘(光照强度859μmol·m^(-2)·s^(-1))和林内(光照强度181μmol·m^(-2)·s^(-1))10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叶片和光合特征进行研究,对3种林下光环境中气温、空气水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进行比较,并对油茶叶片和光合特征指标与上述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缘油茶叶片的面积、周长、厚度、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最高,且基本上显著(P<0.05)高于林内和对照,但气孔面积却显著低于林内和对照。在光合有效辐射为300~1800μmol·m^(-2)·s^(-1)时,林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明显高于林内和对照。供试3种林下光环境中,油茶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均在林缘最高、在林内最低,而光补偿点则在对照最高、在林内最低,且这5个指标在不同林下光环境间差异显著。从油菜叶片光合参数的日变化看,林内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多数时刻最低,且3种林下光环境中这些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各异;3种林下光环境中油茶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在不同时刻无明显规律,且其日变化趋势恰好相反。3种林下光环境中气温、空气水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限制值与3个主要环境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基本上与3个主要环境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另外,比叶面积和气孔面积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马尾松林缘油茶的叶片生长较好且光合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林下环境 叶片特征 光合特征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及林下光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上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况、林分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杉木幼林平均胸径、树高及林下植被生物量随造林密度增大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333株·hm^(-2)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最大,而1667株·hm^(-2)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则最大;随着造林密度增大,杉木幼林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增大、天空开度(DIFN)逐渐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杉木幼林造林密度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DIFN、林下植被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造林密度为1667、2500、3333株·hm^(-2)时,6年生杉木幼林林分生长、林下光环境及林下植被生长综合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冠层结构 林下环境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中药材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志斌 《山西林业》 2017年第1期8-9,共2页
中药材是传统中医的物质基础。我国林业用地面积巨大,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林中空地也比较多。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的中药材,药效好、产量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下仿野生环境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自然光环境下土庄绣线菊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强 刘宁 王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33,共7页
以管涔山常见野生灌木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为材料,选择10%~20%、30%~40%、50%~60%和100%4种相对光强水平,研究了不同森林光环境下生长的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面积、高茎比和生物量分配特征,调查了... 以管涔山常见野生灌木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为材料,选择10%~20%、30%~40%、50%~60%和100%4种相对光强水平,研究了不同森林光环境下生长的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面积、高茎比和生物量分配特征,调查了土庄绣线菊在生理生态特征上的光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度遮荫(10%~20%)相对于全光照下土庄绣线菊成年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降低,胞间/大气CO2浓度比、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升高。高径比、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的极值出现在中度(50%~60%)或轻度(30%~40%)遮荫下。随着遮荫的加剧,蒸腾速率、叶生物量比未发生变化。土庄绣线菊生理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均较低。土庄绣线菊对不同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说明它是耐阴兼性喜光的,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这与土庄绣线菊分布广泛的特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庄绣线菊 林下环境 光合生理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莉莉 张慧东 +4 位作者 毛沂新 魏文俊 王睿照 颜廷武 尤文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揭示不同间伐强度对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及林下植被生长和更新的影响,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Winscanopy 2010a冠层分析仪对中度、强度间伐及对照林分的冠层结构及光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林下灌木层和... 为揭示不同间伐强度对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及林下植被生长和更新的影响,以红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Winscanopy 2010a冠层分析仪对中度、强度间伐及对照林分的冠层结构及光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更新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间伐后林分的冠层结构及光环境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冠层结构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显著改变了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冠层结构,改善了林下光环境,与对照相比,中度(38%)、强度(48%)间伐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对照的65.11%和71.7%,开阔度分别比对照增加205%和249%,林下总辐射分别为对照的2倍和5倍。冠层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较大,林冠开阔度与林下直射光、散射光和林下总辐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与林下散射光、林下总辐射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间伐有利于林下阔叶树种更新,中、强度间伐林下幼苗的个体密度、基径、树高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表现为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强的趋势;林下光环境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较大,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总辐射呈显著负相关(p<0.05),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冠层开阔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间伐改善了红松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光环境,有利于林下阔叶树种的更新,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林下环境 林下植被 红松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光环境对4种天然灌木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暾 郭晋平 +1 位作者 刘宁 张芸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3,共8页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冠根比与全光下相同,且茎生物量分配减少,仅叶绿素b含量、比叶面积和根重比增加。与之相反,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相对较强地响应了林下光环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在10%~20%光环境中下降,叶绿素a,b含量升高,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增加。另外黄刺玫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降低,而虎榛子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显著增大。在表型可塑性上,黄刺玫和虎榛子的形态可塑性高于三裂绣线菊,但生理可塑性相似。这一结果支持形态可塑性与植物耐阴能力相关的假说,但不支持生理可塑性与高光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这4种天然灌木成年植株在不同光环境下表现出的生理生态响应差异和表型可塑性特点将会显著影响它们在适生区域内不同森林群落中的地位,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实践中需要考虑灌木树种的光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木 林下环境 光合作用 叶绿素含量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生态养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6期175-176,共2页
林下生态养鸡是在树林生态环境下,以地方品种或改良品种鸡为养殖对象,采取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籽)为主,人工补饲配合饲料为辅,呼吸林中新鲜空气,饮无污染的河水、井水、泉水,生产出绿色天然优质的商品鸡和... 林下生态养鸡是在树林生态环境下,以地方品种或改良品种鸡为养殖对象,采取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籽)为主,人工补饲配合饲料为辅,呼吸林中新鲜空气,饮无污染的河水、井水、泉水,生产出绿色天然优质的商品鸡和商品蛋。本文对林下生态养鸡饲养关键点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环境 生态养鸡 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 营养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理措施下阔叶混交林林下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桂飞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被用来对物种分布情况、丰富度加以说明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围绕其所展开研究的数量及涉及面均有所增加。该文以此为切入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其...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被用来对物种分布情况、丰富度加以说明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围绕其所展开研究的数量及涉及面均有所增加。该文以此为切入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其次说明研究方法和计算公式,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管理措施所带来影响展开了讨论,并根据不同类型混交林特点,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或启发,为社会持续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环境 管理措施 植被结构 植物多样性 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林下荆条根茎叶主要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瑞婷 董晓明 +2 位作者 靳珊珊 胡林坡 闫东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7-576,共10页
【目的】研究间伐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林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根、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林下幼苗更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间伐后3 a栓皮栎人工林灌木层荆条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间伐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林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根、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林下幼苗更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间伐后3 a栓皮栎人工林灌木层荆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质量分数、茎干物质质量分数、总根长、比根长等结构性状,以及植株各器官全氮、全磷、全钾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化学性状的差异性,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林下光环境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关系。【结果】间伐后荆条地上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叶总有机碳、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有机氮、茎总有机碳)和地下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总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根总有机碳)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散射辐射是影响荆条叶结构性状的主要因子,林下直射辐射通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太阳总辐射时间是影响叶化学性状的关键因子,茎功能性状主要受林下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共同作用。总根长、比根长和根有机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荆条根功能性状的关键因子。【结论】间伐能显著促进栓皮栎人工林下荆条叶和根功能性状的发育,对茎功能性状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栓皮栎人工林 荆条 功能性状 林下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光环境对4种乔木幼树光合和光谱反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一鑫 程艳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21-9129,共9页
在林窗、林缘、林下3种自然光环境下,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常见树种拧筋槭、白牛槭、色木槭和红松的光合和光谱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生理生态角度探讨它们对自然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4种乔木幼树叶片的光饱和点(LSP... 在林窗、林缘、林下3种自然光环境下,对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常见树种拧筋槭、白牛槭、色木槭和红松的光合和光谱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从生理生态角度探讨它们对自然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4种乔木幼树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生长环境光强的下降而减小,林下各树种幼树LSP和LCP显著低于林窗内幼树(P<0.05);除白牛槭外林下其他树种最大净光合效率(P_(nmax))均显著小于林窗内幼树(P<0.05);不同树种幼树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_(d))随光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各环境间差异较小。除白牛槭外,其他树种幼树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 NDI)随环境光强的减少而增大,林下树种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普遍高于光条件更好环境下树种,说明林下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大于其他光环境;各树种植物叶片水分指数(WI)在不同光环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光强越大植物叶片WI越小,植物叶片水分浓度越小。林缘下3种槭属幼树结构不敏感植被光谱指数(SIPI)显著小于其他光环境(P<0.05),说明林缘下幼树受到相对较小的环境胁迫。林窗内,红松具有最高的LCP、LSP、P_(nmax)、R_(d)和PRI,说明红松具有较高的光合潜力,更加适应高光生长环境,3种槭属中,白牛槭拥有最高的Chl NDI和PRI值,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说明红松和白牛槭能在林窗环境内较好更新并逐步占据林冠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下环境 光合作用 光谱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庆华 杨进良 +3 位作者 黄练忠 张星元 谭雪莲 张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1157,共7页
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以珠江三角洲城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指示种分析(IS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定量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 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以珠江三角洲城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指示种分析(IS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定量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次生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各参数沿林冠梯度变化表现不一。立木密度和平均胸径沿林冠梯度差异极显著(P<0.001),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0.05)。②林下植被物种丰富,物种数、平均树高和总盖度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0.05)。林冠梯度2的林下植被物种最多,但群落平均高度和总盖度皆以林冠梯度3最大。③林下植物对不同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照参数的响应不一。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和绿冬青Ilex viridis同为林下直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指示种。④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林冠结构以及林下光环境共同影响林下植被的物种分布,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等蕨类植物均分布在林下光环境较弱的区域,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锡叶藤Tetracera sarmentosa等喜阳植物则分布在林下光环境较强的区域,而木荷Schima superba和腺点紫金牛Ardisia lindleyana等中性植物受林冠层立木的高度和胸径的影响更大。不同林冠梯度下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因林下光照强弱而不同,对次生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影响最大的林下光环境指标是林下总光照和林下散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林冠梯度 林冠结构 林下环境 指示种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林药套种小气候和草豆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先棒 韩强 +5 位作者 林明平 李昆亮 潘栋康 赵威威 黄桂华 周树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目的】林下套种药用作物是柚木等珍贵树种长周期经营中提高前期收入的有效手段,相对露天栽培,林下环境尤其光照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照条件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可为确定适宜的光照环境进而优化柚木林... 【目的】林下套种药用作物是柚木等珍贵树种长周期经营中提高前期收入的有效手段,相对露天栽培,林下环境尤其光照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照条件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可为确定适宜的光照环境进而优化柚木林下套种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方法】试验在海南尖峰岭进行,研究对象为柚木林下套种草豆蔻林分,选择高(80%)、中(60%)、低(40%)三种透光率林分观测其林内温度、湿度和10 cm地温变化等小气候参数,并测量草豆蔻高度和地径年生长量,同时于果期(8月)采集并统计每株草豆蔻结果数量及质量,分析不同透光强度下柚木林下小气候及草豆蔻生长、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光照条件影响了林内小气候,林内气温和地温随季节变化,仅5月份高透光率的林内温度和10 cm地温高于中、低透光处理,而林内湿度则皆以低透光处理最高;草豆蔻的高度随透光率增加而下降,同时低透光率高度和地径都优于中、高透光处理;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豆蔻单株结果数无显著差异,但单果质量差异显著,以低透光质量最高;过高和过低的光照都不利于草豆蔻有效活性物质积累,林下中度(60%)透光率生长的草豆蔻种子活性成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柚木林药套种通过影响光照条件改变了林内小气候和草豆蔻生长及品质,60%透光率的林下套种环境能够培育出品质较高的草豆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草豆蔻 林下环境 品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