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及乌骨鸡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喜 文弢 +6 位作者 张佐玉 黄仕平 霍达 姜霞 袁克礼 沈晓君 黄小伟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及竹乡乌骨鸡养殖技术。结果表明:1)毛竹母竹林、丰产林、低产林和社区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别为68.35 t/hm^2、67.90 t/hm^2、20.81 t/hm^...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及竹乡乌骨鸡养殖技术。结果表明:1)毛竹母竹林、丰产林、低产林和社区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别为68.35 t/hm^2、67.90 t/hm^2、20.81 t/hm^2和56.18 t/hm^2,分别是地上植被生物量的45.39%、37.26%、10.84%和36.03%,其中灌木、草本及枯物层植物生物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7.21%~74.68%、4.28%~10.24%和19.83%~32.54%;不同类型毛竹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组成指标、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指标差异显著。2)林下植被生物量受毛竹林植被一土壤系统的综合影响,与部分表层土壤理化指标、林分结构及植物多样性指标呈显著相关,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有利于毛竹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林下养殖竹乡乌骨鸡除减少林下植被生物量外,还可能增加表层土壤扰动、减少生物多样性和导致地力衰退。3)毛竹林下养殖竹乡乌骨鸡成倍增加林地产值,适宜750~1500只/hm^2、每年1~2轮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乡乌骨鸡 林下植被生物量 养殖 植物多样性 地力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1 位作者 李嘉悦 魏玉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0,118,共7页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2)适当加大间伐强度对林分林下植被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均以间伐强度30%为优(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间伐强度 林下植被多样性 林下植被生物量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及林下光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江上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况、林分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杉木幼林平均胸径、树高及林下植被生物量随造林密度增大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333株·hm^(-2)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最大,而1667株·hm^(-2)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则最大;随着造林密度增大,杉木幼林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增大、天空开度(DIFN)逐渐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杉木幼林造林密度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DIFN、林下植被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造林密度为1667、2500、3333株·hm^(-2)时,6年生杉木幼林林分生长、林下光环境及林下植被生长综合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冠层结构 林下光环境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中的植物多样性恢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熊英 王秋兵 黄毅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为基础,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群落均匀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对辽东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多样性恢复效应研究表明:天然次生生态系统(天然栎林与撂荒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林下植...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为基础,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群落均匀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对辽东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多样性恢复效应研究表明:天然次生生态系统(天然栎林与撂荒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与之相反,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栎林>撂荒地>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其中,退耕落叶松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连植落叶松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