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董亚文 陈双林 +3 位作者 汪舍平 郭子武 何玉友 张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目的]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方法]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 [目的]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方法]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竹材6~8 a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 a和纯林(对照)的三类试验毛竹林,按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20 cm以下(深层)土层逐层挖掘2 m×2 m样方中所有地下鞭,分离竹鞭、鞭根(粗根),调查其形态和生物量,分析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特征。[结果]:(1)随着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鞭径、鞭段数、鞭节数变化不明显,演替21 a毛竹林鞭长和演替9 a毛竹林竹鞭侧芽数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48.2%、20.74%(P<0.05),竹鞭形态变化的土层由中层向表层和深层转移,产生明显的垂直空间上的适应性变化;(2)鞭根形态变化较竹鞭迟钝,总体上相对稳定,主要是演替9 a毛竹林鞭根的根长降低30.04%(P<0.05),但这种变化会随演替的进行而消除;(3)演替9、21 a毛竹林竹鞭和系统生物量较毛竹纯林分别降低17.2%、19.6%和60.9%、46.9%,鞭根生物量均降低25.0%。随着演替的进行,毛竹林将50%竹鞭生物量分配到深层土层来获取生存空间,而将47.6%鞭根生物量分配到表层土层来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存在地下鞭系统生物量从土壤空间的局部调节向全生存空间调节的适应性变化,且趋向于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鞭根的权衡策略;(4)竹鞭、鞭根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强度随演替的进行而趋于增强,竹鞭形态是反映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地下鞭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结论]随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林资源竞争趋于激烈,会对竹鞭、鞭根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存在明显的演替年限效应,地下鞭系统资源的分配符合广泛吸收策略和强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演替 毛竹 地下鞭系统 形态结构 生物量 生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枝叶形态质量和抽枝展叶效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董亚文 谢燕燕 +3 位作者 陈双林 郭子武 张景润 汪舍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6,共10页
本研究分别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Houz)纯林经营、竹材6~8年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年以及纯林(对照)等3类毛竹林,调查分析了1度、2度竹的主侧枝枝叶形态质量、抽枝展叶效率及生物量... 本研究分别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Houz)纯林经营、竹材6~8年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年以及纯林(对照)等3类毛竹林,调查分析了1度、2度竹的主侧枝枝叶形态质量、抽枝展叶效率及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等。结果显示:(1)随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1度竹主枝叶片主要形态质量性状呈降低趋势,2度竹则呈“V”型变化;(2)1度、2度竹主侧枝的枝长、纤细率显著提高,枝基径、枝干物质含量、枝干重等性状呈倒“V”型或升高趋势,枝形态变化较枝质量变化明显;(3)1度竹抽枝展叶效率指标呈“V”型变化,而2度竹主侧枝抽枝展叶效率显著降低,胡波尔值明显提高;(4)一定演替年限内,立竹主侧枝枝叶生物量生长关系从等速生长向异速生长变化,尔后恢复为等速生长。可见,林下植被演替对毛竹林立竹枝叶形态质量、抽枝展叶效率和枝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叶片趋于变小,枝条趋于细长,且具有明显的演替年限效应和立竹年龄效应,主要对主枝叶片产生影响,1度竹较2度竹敏感;演替过程中立竹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枝的生长,以增强空间资源的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林下植被演替 枝叶形态质量 抽枝展叶效率 异速生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