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习丹
翁浩东
+1 位作者
胡亚林
吴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25-8534,共10页
为探讨氮添加和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林冠氮添加(CN)、林下植被去除(UR)、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CNUR)4个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林冠氮添加和林...
为探讨氮添加和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林冠氮添加(CN)、林下植被去除(UR)、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CNUR)4个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土壤总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CN添加处理显著降低易氧化有机碳(10-20 cm)和微生物生物量碳(20-40 cm)含量,增加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UR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作用不显著,而CNUR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比例。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均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比惰性有机碳对林冠氮添加(5年)的响应更敏感,且表现为中下层土壤响应大于表层土壤,短期氮添加能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而林下植被去除在短时间内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和可利用氮减缓有机碳的分解与转化,从而补偿由于氮添加引起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下降,未来需要通过长期氮添加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氮添加
林下植被去除
活性有机碳
惰性有机碳
杉木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下植被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朋聚
刘亚敏
+2 位作者
刘玉民
陈胤好
侯明果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探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明确驱动桢楠生长的潜在立地因子,为桢楠幼林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8年生桢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林下植被去除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研...
探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明确驱动桢楠生长的潜在立地因子,为桢楠幼林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8年生桢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林下植被去除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研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生长、光合生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使用曼特尔检验分析土壤特性和桢楠生长关联性,应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影响桢楠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量化土壤环境因子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去除后,桢楠树高、地径、冠幅和叶面积显著增长,综合生长指数提高了169.23%,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升,土壤特性除有效磷、速效钾外均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07.10%。桢楠生长主要受土壤氮循环及其可利用性调控,脲酶和碱解氮是驱动桢楠生长的主要因子。林下植被去除能够通过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桢楠生长,建议在桢楠人工幼林管理时及时去除林下植被,以促进桢楠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
林下植被去除
人工幼林
土壤特性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
5
3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1)。2种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层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去除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尾巨桉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李媛媛
廖家辉
+4 位作者
许子乾
徐涵湄
倪娟平
黄石德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61-2769,共9页
施用有机肥和林下抚育(植被去除)是人工林重要的管理措施;土壤节肢动物物种丰富,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作为森林管理的指示生物。人工林植被去除和施肥管理影响土壤性质、资源输入量及微生物多样性,从而影...
施用有机肥和林下抚育(植被去除)是人工林重要的管理措施;土壤节肢动物物种丰富,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作为森林管理的指示生物。人工林植被去除和施肥管理影响土壤性质、资源输入量及微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但是相关研究还十分缺乏。以沿海地区杨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林下植被去除对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不同土壤层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指标影响不一致。有机肥增加0—1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总数量、蜱螨目数量,降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植被去除减少0—1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总数量和弹尾目数量,降低均匀度指数。两种处理对10—2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数量和各多样性指标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说(0—20 cm),有机肥处理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显著增加,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的数量增长为对照的4倍,但是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密度急剧增加,而物种丰富度没有变化所导致;此外,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并且与前气门亚目密度显著相关。林下植被去除没有影响0—2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各多样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多样性
有机肥
林下植被去除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习丹
翁浩东
胡亚林
吴建平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稳定同位素中心
云南大学云南省植物繁育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25-853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68,31570444)。
文摘
为探讨氮添加和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林冠氮添加(CN)、林下植被去除(UR)、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CNUR)4个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土壤总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CN添加处理显著降低易氧化有机碳(10-20 cm)和微生物生物量碳(20-40 cm)含量,增加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UR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作用不显著,而CNUR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比例。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均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比惰性有机碳对林冠氮添加(5年)的响应更敏感,且表现为中下层土壤响应大于表层土壤,短期氮添加能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而林下植被去除在短时间内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和可利用氮减缓有机碳的分解与转化,从而补偿由于氮添加引起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下降,未来需要通过长期氮添加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
关键词
林冠氮添加
林下植被去除
活性有机碳
惰性有机碳
杉木人工林
Keywords
canopy nitrogen addition
understory removal
labile organic carbon
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下植被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朋聚
刘亚敏
刘玉民
陈胤好
侯明果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基金
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珍贵树种桢楠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示范推广”(ylkt2019-04)。
文摘
探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明确驱动桢楠生长的潜在立地因子,为桢楠幼林林下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永川国有林场8年生桢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林下植被去除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研究林下植被去除对桢楠生长、光合生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使用曼特尔检验分析土壤特性和桢楠生长关联性,应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影响桢楠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量化土壤环境因子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去除后,桢楠树高、地径、冠幅和叶面积显著增长,综合生长指数提高了169.23%,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升,土壤特性除有效磷、速效钾外均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07.10%。桢楠生长主要受土壤氮循环及其可利用性调控,脲酶和碱解氮是驱动桢楠生长的主要因子。林下植被去除能够通过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桢楠生长,建议在桢楠人工幼林管理时及时去除林下植被,以促进桢楠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
桢楠
林下植被去除
人工幼林
土壤特性
土壤质量指数
Keywords
Phoebe zhennan
understory vegetation removal
artificial young forest
soil characteristics
soil quality index
分类号
S792.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
5
3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8KJCX014)
广东林业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平台建设项目(2021CG535)
林草科技创新平台运行项目(2022132113)。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1)。2种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层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
关键词
林下植被去除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尾巨桉人工林
Keywords
understory vegetation removal
soil respiration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李媛媛
廖家辉
许子乾
徐涵湄
倪娟平
黄石德
阮宏华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61-276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600204)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D180003)。
文摘
施用有机肥和林下抚育(植被去除)是人工林重要的管理措施;土壤节肢动物物种丰富,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以作为森林管理的指示生物。人工林植被去除和施肥管理影响土壤性质、资源输入量及微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但是相关研究还十分缺乏。以沿海地区杨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林下植被去除对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不同土壤层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指标影响不一致。有机肥增加0—1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总数量、蜱螨目数量,降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植被去除减少0—1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总数量和弹尾目数量,降低均匀度指数。两种处理对10—2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数量和各多样性指标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说(0—20 cm),有机肥处理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显著增加,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的数量增长为对照的4倍,但是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密度急剧增加,而物种丰富度没有变化所导致;此外,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并且与前气门亚目密度显著相关。林下植被去除没有影响0—20 cm深度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各多样性指标。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多样性
有机肥
林下植被去除
人工林
Keywords
soil arthropod
diversity
organic fertilizer addition
understory plant removal
poplar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习丹
翁浩东
胡亚林
吴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林下植被对桢楠幼林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贾朋聚
刘亚敏
刘玉民
陈胤好
侯明果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有机肥和植被去除管理对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媛媛
廖家辉
许子乾
徐涵湄
倪娟平
黄石德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