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研究
1
作者 李毅夫 孙斌 +8 位作者 南志标 刘世荣 高志海 黄晓东 张美男 李长龙 张景波 吴水荣 王琫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开展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林间草地的科学定义及内涵,即在森林分布区内生长于大面积森林内部或边缘的成片草地,以及与稀疏林木或灌木共生的区域。在充分考虑我国北方林间草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可利用性及其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可辨识性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包括林窗草地、林缘草地、疏林草地和灌木林草地4个类型及12个亚类。研究结果为我国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草地 分类体系 窗草地 缘草地 草地 灌木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经济》杂志2011年1—6期总目录
2
《中国林业经济》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集体权制度改革 业合作经济组织 内蒙古大兴安岭 速生丰产 高产 采伐限额管理 集体权改革 黑龙江省国有 中国业经济 低碳业产业 集体权流转 韩家园业局 天然资源保护工程 森工集团 旅游 资源产权 杂志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北”工程区退化林修复策略的思考
3
作者 崔桂鹏 党宏忠 +6 位作者 熊伟 王锋 李永华 姚斌 崔梦淳 孔维远 卢琦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自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以来,营建了大面积防护林、公益林,对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起到关键作用。“三北”工程早期营建的部分防护林出现老化、退化问题后,国家在“三北”工程区先后部署退化林修复相关的工程任务,目的是维护“三... 自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以来,营建了大面积防护林、公益林,对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起到关键作用。“三北”工程早期营建的部分防护林出现老化、退化问题后,国家在“三北”工程区先后部署退化林修复相关的工程任务,目的是维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完整性和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针对“三北”工程六期退化林修复亟需回答的复杂科学问题,本研究将“三北”工程区退化林限定为生长出现明显衰退、生态功能出现明显下降的人工林(含灌木)。退化林修复不仅要解决表征性林分退化,更要解决系统性土壤退化;发生系统性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后期管护不到位,致使土壤和水分条件发生退化,而后期管护面临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分。“三北”工程区幅员辽阔,退化成因的自然、灾害、生理、设计和人为因素叠加效应明显。首先,应根据自然禀赋特征进行退化林修复分区、分类、分级,确保精准施策;其次,考虑将过去以植被表征性为主的退化判定指标逐步升级为以植被功能性为主、结合表征性的判定退化指标。建议按退化程度的分级(轻度、中度、重度退化),采取针对性的封育保护、补植补播和更新改造等修复策略。本研究提出提高林分全周期经营管护水平的管护制度建议,以期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和政策保障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三北"工程 退化修复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及其氮添加响应
4
作者 张孝琰 倪晓凤 +1 位作者 蔡琼 吉成均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目的】人工林林下植物在维持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林下植物形态结构随氮添加的变化,深入理解林下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方法】采用植物制片技术,比较塞罕坝人工林基地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 【目的】人工林林下植物在维持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林下植物形态结构随氮添加的变化,深入理解林下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方法】采用植物制片技术,比较塞罕坝人工林基地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华北落叶松样地优势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及其对不同氮添加处理(0、20、50 kg·hm^(-2)a^(-1))的响应,并探讨不同氮添加处理条件下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林下植物不同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指数具有一定规律,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等相对稳定,海绵组织厚度较为敏感。2)氮添加对林下植物9个叶解剖特征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各叶解剖特征间的相关关系多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低氮添加,高氮添加可增强叶片厚度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削弱维管组织相关指标间的关系。3)幼龄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基础数值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近熟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下植物各叶解剖特征差异不明显;幼龄林林下植物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受氮添加促进,维管组织相关指标表现出受抑制效果;近熟林与幼龄林相反,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受氮添加抑制,维管组织相关指标受氮添加促进;中龄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程度最高且多为正响应。【结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样地林下植物的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和维管组织相关指标对外源氮添加可能采取不同适应策略,在解读植物响应适应机制时需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区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解剖特征 氮添加 华北落叶松 人工 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伏牛山南麓山茱萸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慧 燕怡帆 +5 位作者 朱雅 陈玉婷 王菁华 崔志鹏 杨迪 任学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伏牛山南麓(38±3)年生山茱萸人工林的5种林分密度(535、715、895、1 030、1 250株/hm^(2))内各设置5个样方,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类、高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检验不同密度下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山茱... 采用典型样地法,在伏牛山南麓(38±3)年生山茱萸人工林的5种林分密度(535、715、895、1 030、1 250株/hm^(2))内各设置5个样方,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类、高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检验不同密度下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山茱萸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影响,随密度增加,优势种快速转换,密度535、715株/hm^(2)为尼泊尔蓼,密度895、1 030、1 250株/hm^(2)分别为山冷水花、两型豆和裂苞铁苋菜;不同密度间物种相似性系数随密度差异增大基本呈减小趋势,最大为0.70,最小为0.47。草本植物多样性随林分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密度715株/hm^(2)达最高值;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随林分密度表现出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相似的变化趋势,在715或895株/hm^(2)的中低密度达最大值。综合评分表明,密度715株/hm^(2)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密度895、535、1 030、1 250株/hm^(2)。林分密度715株/hm^(2)是山茱萸人工林的最适密度,该密度能较好地提高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密度 山茱萸人工 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破坏与越采越多
6
作者 刘中一 徐玉麟 《林业经济》 1981年第1期7-12,共6页
我国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恢复与发展起来?能不能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这是林业经济研究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确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需要予以... 我国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恢复与发展起来?能不能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这是林业经济研究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确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需要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一点粗浅认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个少林国家。解放初期,森林面积只剩下七千六百八十多万公顷,森林复盖率为百分之八点六。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国森林面积恢复到一亿二千多万公顷,蓄积九十五亿立米。其中可供采伐利用的三十多亿立米。森林复盖率为百分之十二点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 过伐 木材产量 过熟 采伐量 业规划 森工投资 资源 生物资源 火灾 木材生产 开荒 年生长量 森工企业 业企业 植树造 栽植造 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时空分配格局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宇晨 张茜 +1 位作者 安宇超 王国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林龄对苏北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形成及林分碳储量地上、地下空间分配格局的影响及机理,为提高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为杨树人工林经营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林场,选取10个不同林龄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林龄对苏北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形成及林分碳储量地上、地下空间分配格局的影响及机理,为提高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为杨树人工林经营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林场,选取10个不同林龄分别为2,5,6,7,8,10,14,16,17,26 a生,林分密度为6 m×6 m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调查样地。分析了杨树人工林乔木层、草本层及土壤层碳储量净积累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及杨树人工林不同层次碳储量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乔木层碳储量在林分发展过程中呈现快速净积累特征,拟合其年平均积累速率、连年积累速率两条曲线,表明杨树人工林最佳轮伐期为15~20 a;(2)土壤有机碳在林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缓慢的净积累,林下草本层碳储量随林分发展呈降低趋势;(3)杨树人工林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与土壤中SOC,TN,NO_(3)^(-)-N,N/P呈显著正相关,与AP,C/N,pH呈负相关。[结论]在杨树人工林生长过程中施N肥以及在土壤固碳水平最佳时期15~20 a进行轮作,有助于林分碳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杨树人工 不同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介
8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于1960年7月2日建所,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副司局级科研事业单位。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林源活性成份利用、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松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于1960年7月2日建所,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副司局级科研事业单位。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林源活性成份利用、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松脂化学利用与深加工、活性炭化学与工程、植物单宁及森林资源化学利用、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学科方向;是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化学工业 新产品开发 科学研究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 纸一体化 资源 活性成份 植物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学习贯彻《决定》完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加快新世纪林业发展步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生贤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12,共9页
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 6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发9号文件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继1981年颁发<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后,中央出台的又一个... 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 6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发9号文件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继1981年颁发<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后,中央出台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林业文件.<决定>的颁布,对于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林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业工作 发展 业建设 业生产关系 中国 科教兴 依法治 业科技创新 业科学管理 业人才 业标准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林业经济》总目录
10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关键词 集体权制度改革 业经济 农业经济 业产业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权改革 国有 资源资产 地产权 可持续经营 集体 国有 国营 天保工程 2010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林造林技术及营林管理措施
11
作者 蔡永刚 濮文成 程晓英 《南方农业》 202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长廊。建设生态林体系,实施科学的营林管理,对改善该地区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给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长廊。建设生态林体系,实施科学的营林管理,对改善该地区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给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安全屏障营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分析了适用于该地区的主要生态林造林技术,包括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并提出土壤改良、林木抚育、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营林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技术 管理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生态林林分密度调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维根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174-176,共3页
该研究对平原生态林中8种常见树种的密度、胸径、树高、郁闭度和地被覆盖度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评估林分密度调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龙须柳和元宝枫的密度下降明显,表明它们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差;郁闭度高于0.7... 该研究对平原生态林中8种常见树种的密度、胸径、树高、郁闭度和地被覆盖度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评估林分密度调整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龙须柳和元宝枫的密度下降明显,表明它们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差;郁闭度高于0.7时,地被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导致生态功能下降。此外,立木分化程度较高的树种需要进行适当的抚育移伐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生长质量。该研究强调了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生态 分密度 生物多样性 郁闭度 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晋林讯
13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2-3,共2页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在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看望慰问基层一线干部职工1月29日(蛇年正月初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轻车简从深入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杜家村中心林场,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在护林防...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在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看望慰问基层一线干部职工1月29日(蛇年正月初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轻车简从深入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杜家村中心林场,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在护林防火、值班岗位的一线干部职工,检查春节期间值班值守和林草防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涔山 防火工作 基层一线 春节期间 国有管理局 防火 一线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林业”是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富 《林业经济》 1985年第6期1-4,共4页
一、“生态林业”的特点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有关“生态农业”的资料,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促使我考虑了一下“生态林业”的问题,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林业”,有优于“生态农业”之处,可能更有发展前途,但也觉得有较为复杂之点。
关键词 生态 生态农业 业经营 社队 业现代化 能源 合作 资源 产品 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
作者 雷凯宇 赵振伟 《国土绿化》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农田防护林是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小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保证农牧业的高产、稳产,并对人民的生活提供多种效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地处陕西省最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交汇地带,... 农田防护林是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小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保证农牧业的高产、稳产,并对人民的生活提供多种效用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地处陕西省最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交汇地带,生态脆弱。自20世纪60年代起,榆林市开始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三北”工程启动以来,该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 交汇地带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脆弱 问题及其对策 自然灾害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雨养梭梭柠条人工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丽 刘永刚 +3 位作者 王菊莲 姜俊基 李得禄 袁宏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梭、柠条、梭梭+柠条3种林分,对其生长指标、病态指标、更新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调查,运用模糊判别法从优势种和林下植被两方面评价林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梭梭柠条整体处于中等健康及以下水平。(2)梭梭柠条混交林健康状况相对优于柠条林、梭梭林,柠条的病虫害轻于梭梭,发芽指数高于梭梭。(3)土壤含水量与其健康序列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健康序列越高含水量越高,全盐量、有机质、速效P分别明显影响着梭梭柠条的高生长、幼苗更新、盖度、枝条发芽和生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柠条 人工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和立地等级对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估计的影响
17
作者 刘子洋 强波 +2 位作者 张浩 符利勇 郭晋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构建包含立地等级与气候因子的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分析环境与气候共同作用对生物量估算的影响,为森林经营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2004、2009及2014年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数据,结合World Clim提供的1950—2000... 【目的】构建包含立地等级与气候因子的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分析环境与气候共同作用对生物量估算的影响,为森林经营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2004、2009及2014年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数据,结合World Clim提供的1950—2000年平均气候因子,选用Richards模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地形因子合并立地单元划分立地等级,并将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建立含立地等级和气候因子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气候和立地等级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建立的含立地等级和气候因子的模型的拟合精度可达0.961,与训练集得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均小于5%,表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2)林分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独立解释率为93.7%,立地等级为2.4%,而气候因子仅为0.3%。(3)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林分生物量,最干旱季温度升高会降低林分生物量最大值,而最冷季降水增加则可促进林分生物量的增长。【结论】立地等级对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估算的影响大于气候因子。建立的含立地等级和气候因子的落叶松生长收获预估模型,揭示了气候和立地等级对落叶松生物量生长的综合作用,为林分适宜性经营和森林精准增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 气候变化 分生物量 哑变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的要点
18
作者 卢仲达 吴连胜 《林业科技情报》 1998年第4期7-10,共4页
前言 若按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分析,现代林业实质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作为经济功能的发挥,林业向社会提供的是有形产品,林产品生产具有商品化生产的一切必要条件,表现出鲜明的产业特征,这就是通常所提到的商品林业,也可称... 前言 若按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分析,现代林业实质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作为经济功能的发挥,林业向社会提供的是有形产品,林产品生产具有商品化生产的一切必要条件,表现出鲜明的产业特征,这就是通常所提到的商品林业,也可称其为产业型林业;另一种作为生态功能的发挥,林业向社会提供的是无形产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分类经营 商品 生态公益 经营战略 分类经营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防护 特种用途 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竹近自然林与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对比
19
作者 胡梦茹 王雨濛 +1 位作者 辉朝茂 刘蔚漪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对比分析了近自然培育和人工培育2种模式下龙竹的生物量及碳储量。采用干烧法测定了2种培育模式下不同坡向(阳坡、阴坡)和不同秆龄(1、2、3、4年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和碳含量。结果表明:1)竹丛年龄结构人工林优于近自然林。2)单株地上... 对比分析了近自然培育和人工培育2种模式下龙竹的生物量及碳储量。采用干烧法测定了2种培育模式下不同坡向(阳坡、阴坡)和不同秆龄(1、2、3、4年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和碳含量。结果表明:1)竹丛年龄结构人工林优于近自然林。2)单株地上平均生物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近自然林阳坡(62.99 kg)>人工林阳坡(59.66 kg)>人工林阴坡(57.95 kg)>近自然林阴坡(54.51 kg);竹秆生物量显著高于枝、叶生物量,且随立竹年龄增加而下降。3)单株碳含量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林分单株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均表现为叶<枝<秆。4)各林分单株碳储量表现为:近自然林阳坡(26.33 kg)>人工林阳坡(25.53 kg)>人工林阴坡(25.23 kg)>近自然林阴坡(23.55 kg)。5)沧源县单位面积龙竹林碳储量,近自然林为207.85 t/hm^(2),人工林为81.56 t/hm^(2),近自然林龙竹碳储量远高于人工林。研究结果可为龙竹培育及云南碳汇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竹 生物量 碳储量 近自然 人工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类型对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的影响
20
作者 黄新会 陈奇伯 于福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目的]分析林外降雨特征,探究林外降雨类型,阐明降雨类型对生态公益型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分配的影响,为森林生态水文研究和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相距6 km的两林龄桉树人工林的... [目的]分析林外降雨特征,探究林外降雨类型,阐明降雨类型对生态公益型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分配的影响,为森林生态水文研究和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相距6 km的两林龄桉树人工林的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流,发现降雨类型对降雨分配有显著影响。[结果](1)研究期两林龄林分降雨总量及分配情况相似,均为穿透雨最多(56%~58%),其次为林冠截留(41%~44%),树干流最少(0.4%~0.8%)。林外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分钟雨强(I_(30))与次降雨分配相关性最强,平均相关系数超0.68。(2)采用聚类方法林外降雨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降雨,分别代表中雨、大雨、暴雨和小雨,林外同类降雨在两种林龄间无显著差异(Ⅳ型除外)。(3)4种降雨类型中,暴雨的滞后效应和林冠截留率最低,中雨和大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小雨的树干流量/率、穿透雨量/率及林冠截留量最低,而大雨和暴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中雨更易在两林龄间产生降雨分配差异。[结论]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在部分降雨类型间产生差异,与降雨分配特征指标有关;而林龄只对中雨的降雨分配施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 降雨类型 降雨分配 滇中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