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枕骨髁螺钉固定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轩 李凤宁 +6 位作者 张帆 王琨 陈智 阳青松 党瑞山 沈洪兴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的枕颈部标本,将其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至枢椎水平行选择性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的枕颈部标本,将其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至枢椎水平行选择性三维重建,观察并测量枕骨髁相关解剖结构以确定置钉参数。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虚拟枕骨髁螺钉钉道及其导向通道,设计与枕骨后部结构相贴合的阴模,将阴模与导向通道整合后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制作出枕骨髁模型及对应的个体化导航模板。然后导航模板辅助下分别于模型和尸体标本置入双侧枕骨髁螺钉,并通过解剖观察及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枕骨髁的大体形态及毗邻解剖结构个体差异较大,虚拟置钉后测得置钉轴位内倾角、矢状位倾角和进钉点至寰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0.2°±6.3°、8.1°±2.6°和3.69±0.42mm。根据置钉参数设计并打印出20个枕骨髁模型及对应的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其辅助下成功置入双侧枕骨髁螺钉共40枚,置钉耗时(60.1±9.3)s。术后解剖观察及CT扫描提示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枕骨髁内。结论:使用Mimics软件能够根据CT扫描结果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枕骨髁螺钉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枕骨髁螺钉的精确置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枕骨髁螺钉 导航模板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 被引量:8
2
作者 娄桢祺 马维虎 +4 位作者 王扬 李国庆 阮超越 赵华国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5-591,共7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枕骨髁螺钉的最佳置钉参数,探讨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各置钉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25例,女25例,年龄25~60岁(38.5±7.6岁)。排除骨折脱...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枕骨髁螺钉的最佳置钉参数,探讨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各置钉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25例,女25例,年龄25~60岁(38.5±7.6岁)。排除骨折脱位、感染、肿瘤、畸形及退行性变,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及寰椎进行三维CT重建,模拟置入直径3.5mm的枕骨髁螺钉,测量枕骨髁长、宽、高、进钉点至枕骨内侧缘和颅底部的距离,并通过3-matic软件测量枕骨髁螺钉进钉长度、头倾角、内倾角及与枕骨切线间的切线角,比较枕骨髁解剖学参数与螺钉置钉参数间的差异。结果:共模拟置入100枚枕骨髁螺钉,三维模型大体观察均无舌下神经管、寰枕关节面和枕骨髁内外侧壁的损伤。男、女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及螺钉进钉点参数、置钉后枕骨髁螺钉置钉参数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枕骨髁解剖学长、宽、高、进钉点距枕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及距颅底垂直距离分别为22.00±1.67mm、11.27±1.21mm、10.72±1.13mm、5.37±0.10mm及2.95±0.47mm,女性分别为21.07±1.43mm、10.64±0.81mm、9.62±0.95mm、5.05±0.10mm及3.04±0.48mm,女性枕骨髁长、宽、高及进钉点距枕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均显著性小于男性(P<0.05),进钉点距颅底垂直距离与男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钉后男性头倾角、颅底切线角、内倾角及进钉长度分别为3.90°±2.01°、12.45°±4.73°、28.15°±4.53°、22.47±1.48mm,女性分别4.19°±2.01°、11.25°±4.61°、30.00°±4.70°、21.59±1.62mm,女性进钉长度较男性短(P<0.05),头倾角、颅底切线角及内倾角男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倾角与切线角间存在正相关性(r=0.519,P<0.05),与其余置钉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国人女性枕骨髁解剖学参数与男性存在差异,枕骨髁三维重建下模拟螺钉置入显示男女性枕骨髁均可安全容纳螺钉置入固定,理论上切线角可结合进钉点及内倾角指导枕骨髁螺钉的安全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枕骨 枕骨髁螺钉 枕颈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杭清 马维虎 +4 位作者 王扬 娄桢祺 徐顶立 李国庆 阮超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 :通过对后路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枕颈部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年龄32~55岁,身高155~180cm的颈椎尸体标本,不做手术处理建立正常模型,切断标本的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制... 目的 :通过对后路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枕颈部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年龄32~55岁,身高155~180cm的颈椎尸体标本,不做手术处理建立正常模型,切断标本的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制作枕颈不稳模型,枕骨髁螺钉的置钉固定建立枕骨髁螺钉内固定模型,分别给予三个模型枕骨1.5N·m的屈伸、侧弯、旋转力矩,测量标本C0~C1与C0~C2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分析比较正常模型、失稳模型及内固定模型的运动范围改变,评价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有效性。结果:在C0~C1节段上,正常模型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活动度分别为:14.13°±0.71°、7.60°±0.43°、3.77°±0.27°、5.42°±0.44°,失稳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23.57°±2.26°、11.96°±1.44°、5.21°±0.29°、7.13°±0.67°,枕骨髁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7.53°±0.77°、3.79°±0.64°、2.56°±0.34°、0.89°±0.31°;而在C0~C2节段上,正常模型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活动度分别为:19.72°±0.71°、17.62°±0.97°、7.55°±0.51°、51.46°±3.11°,失稳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30.57°±2.32°、23.85°±0.91°、9.37°±0.55°、68.91°±6.25°,枕骨髁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活动度分别为11.30°±0.66°、9.19°±0.63°、5.12°±0.59°、7.39°±0.76°。失稳模型的活动度大于正常模型,正常模型的活动度大于固定模型。结论: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枕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的运动范围,充分证明了该固定技术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枕骨髁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
4
作者 施凯日 李豪杰 +5 位作者 王扬 周树一 彭宇杰 陈云琳 胡旭栋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6-682,692,共8页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 目的:使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前路枕骨髁螺钉的相关置钉参数,探讨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共50例枕颈部形态正常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30例,女20例,年龄42.2±8.6岁(23~68岁)。排除感染、肿瘤、解剖畸形、骨折脱位、退行性变及严重骨质疏松,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枕骨及寰椎进行三维CT重建后,模拟前路置入直径3.5mm的枕骨髁螺钉,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及寰枕关节面的距离、螺钉与舌下神经管的最短垂直距离、进入枕骨髁骨质内的钉道长度,再用3-matic软件测量螺钉的头倾角及外倾角,将螺钉各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模拟成功置入100枚前路枕骨髁螺钉,三维模型观察均无枕骨髁内外侧壁、寰枕关节面及舌下神经管的损伤。前路枕骨髁螺钉各置钉参数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钉点距枕骨髁内侧缘水平距离及寰枕关节面垂直距离分别为3.28±0.54mm、2.84±0.45mm,螺钉头倾角、外倾角、距离舌下神经管最短垂直距离及钉道长度分别为4.07°±2.40°、33.09°±4.37°、4.76±0.74mm、21.54±2.01mm。结论: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前路枕骨髁螺钉置钉,显示正常成人枕骨髁有足够的体积空间容纳直径3.5mm的前路枕骨髁螺钉置入,前路枕骨髁螺钉技术是治疗枕颈不稳时颅侧固定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枕骨髁螺钉 三维重建 枕骨 枕颈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