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窦的形态观察
1
作者 黄家鼎 万玉碧 +1 位作者 白永庆 马洪坤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4期19-20,共2页
供观察的70例成年、完整硬脑膜标本取自本教研室教学和科研用尸体。首先,用剪刀沿上矢状窦上壁及横窦后壁纵行剪开,冲洗去窦内血块;然后,肉眼(並籍5倍放大镜)查看窦汇区附近的开口,並用细探针对开口进行探查。若顺开口往下剪开硬脑膜后... 供观察的70例成年、完整硬脑膜标本取自本教研室教学和科研用尸体。首先,用剪刀沿上矢状窦上壁及横窦后壁纵行剪开,冲洗去窦内血块;然后,肉眼(並籍5倍放大镜)查看窦汇区附近的开口,並用细探针对开口进行探查。若顺开口往下剪开硬脑膜后,见管腔内面光滑並偶见血块者,判为有枕窦;若窦汇区附近无开口,以及在窦汇区下方约一厘米处横断硬脑膜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窦 标本 乙状 颅后窝 正中线 颅骨 硬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枕窦沟两例
2
作者 尹保国 张荣汉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6-16,共1页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两例巨大枕窦沟的形态和位置基本相同,均起自枕内隆凸左侧,沿枕内嵴左侧向下,经枕骨大孔左侧缘向前,连于左侧颈静脉孔(图1)。然而,两例枕窦沟的粗细略有差异,测量其中部,例一:沟宽9mm,沟深3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mm;例二:沟宽7.5mm,沟深2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5mm。此二例,除了枕窦沟巨大之外,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均不显。相反,两例右侧横窦沟和乙状窦沟特别粗大,且与上矢状窦沟相续。右侧颈静脉孔亦显著大于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孔 乙状 内侧缘 枕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海绵窦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盛希忠 刘作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枕下海绵窦位于枕下区,与海绵窦在胚胎学发育、功能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动脉壁的过渡类型上都具有相似性。该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而复杂,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部位。枕下海绵窦与颅内静脉、椎静脉丛存在交通,在颅内辅助引流静脉及疾病脑转... 枕下海绵窦位于枕下区,与海绵窦在胚胎学发育、功能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动脉壁的过渡类型上都具有相似性。该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而复杂,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部位。枕下海绵窦与颅内静脉、椎静脉丛存在交通,在颅内辅助引流静脉及疾病脑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枕下海绵窦的解剖学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海绵 解剖学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小脑镰的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姜殿辅 徐黎瑛 +2 位作者 施文辉 胡惠民 徐菊英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调查100例小脑镰,按嵴数可分为单嵴、双嵴、三嵴和四嵴等型,其中以双嵴型为最多见,共有60例。小脑镰的长度平均为41mm,中点宽平均为4 mm,中点高平均为6 mm。通过小脑镰基底部的枕窦共出现66例。
关键词 小脑镰 长度 基底部 平均 标本 枕窦 小脑幕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