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钽硅酸盐系玻璃的析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良钊 张安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研究了 Ta2 O5 - Na2 O- Si O2 系玻璃的生成规律 ,采用差热分析确定其析晶活化能和析晶生长指数 ,并讨论了影响因素和析晶机理。
关键词 钽硅酸盐 活化能 析晶机理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LZAS玻璃陶瓷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晓曙 隋普辉 陆雷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DSC、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Li2O-ZnO-Al2O3-SiO2(LZAS)系玻璃陶瓷的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讨论了析晶机理。结果表明:610℃时开始析晶,晶体为纤微树枝状γⅡ-LZS;650℃时出现直径为0.5μm的球状方石英晶粒,随后... 采用DSC、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Li2O-ZnO-Al2O3-SiO2(LZAS)系玻璃陶瓷的析晶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讨论了析晶机理。结果表明:610℃时开始析晶,晶体为纤微树枝状γⅡ-LZS;650℃时出现直径为0.5μm的球状方石英晶粒,随后晶粒消失;720℃时开始析出蜂窝状的β-石英固溶体,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晶体逐渐长大;到850℃变为均匀的颗粒状β-锂辉石固溶体,大小为1μm左右。锂锌铝硅系玻璃陶瓷在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相变:γⅡ-LZS→γ0-LZS;方石英→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玻璃陶瓷 显微结构 析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度在Li_2O-Al_2O_3-SiO_2系玻璃析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明 郭兴忠 陈明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结晶度是表征玻璃析晶程度的重要参数,利用结晶度来研究析晶机理是本文的一个尝试。文中从Avrami和Arrhenian理论推出结晶度与析晶参数的关系式(1/n)1n(-1n(1-x))=1nk0-E/RT+1nt,结合试验数据,得到在810~980℃,nE为17.42kJ/mol,而在710... 结晶度是表征玻璃析晶程度的重要参数,利用结晶度来研究析晶机理是本文的一个尝试。文中从Avrami和Arrhenian理论推出结晶度与析晶参数的关系式(1/n)1n(-1n(1-x))=1nk0-E/RT+1nt,结合试验数据,得到在810~980℃,nE为17.42kJ/mol,而在710~810℃温度段nE为125.44kJ/mol。研究结果表明:Johnson-Mehl-Avrami公式中的活化能E应包括玻璃和晶相之间的界面能和晶体和玻璃相结构中原子的自由能差,而不同温度段玻璃转变成晶相所需能量是不同的,仅以J-M-A结论中的整体活化能E分析玻璃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析晶机理是不完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 析晶机理 玻璃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研究锂锌铝硅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隋普辉 陆雷 张翠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法讨论热处理参数对LZAS系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采用DTA、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并讨论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热膨胀性影响大小顺序为晶化温度>晶化时间>... 通过正交试验法讨论热处理参数对LZAS系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采用DTA、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并讨论该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机理。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热膨胀性影响大小顺序为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核化时间>核化温度;核化温度及时间影响试样晶粒的多少,晶化温度及时间影响晶粒的大小和致密度;晶化温度对晶相转变起决定作用。LZAS系微晶玻璃在热处理中会产生两种相变:γⅡ-LZS→γ0-LZS和方石英→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热处理 LZAS系微玻璃 热膨胀性能 析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钙长石粉体及其在透明釉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少华 王子晗 +2 位作者 李小女 陈韦嘉 黄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以石英、碳酸钙、氧化铝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钙长石粉体,借助XRD、SEM、DSC-TG和力学性能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化学组成、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及球磨时间对钙长石合成的影响,探究了钙长石的析晶机理及其在透明釉中应用。结果表明:在钙长... 以石英、碳酸钙、氧化铝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钙长石粉体,借助XRD、SEM、DSC-TG和力学性能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化学组成、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及球磨时间对钙长石合成的影响,探究了钙长石的析晶机理及其在透明釉中应用。结果表明:在钙长石的化学组成附近适当增加CaO的量有利于合成单一的钙长石晶相,但过量的CaO则导致析出钙铝黄长石杂质相。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或减小颗粒粒径均有利于钙长石析晶。析晶机理研究表明钙长石的析晶是由钙铝黄长石、铝酸钙等中间相转化而来,开始温度在1230℃附近,至1300℃时完全转化。钙长石加入透明釉中会降低釉面的透光度和光泽度,但会提高釉面硬度,钙长石的加入量为3%~15%(wt)时效果最佳,能获得高硬度的透明微晶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长石 固相法 析晶机理 透明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