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陈耳金矿床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波 蒋振频 +3 位作者 鲁勇花 郭磊 史兴俊 曾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小,应变集中在韧性剪切带边部的片理化带内。R型聚类分析表明Au与Ag、Cu、Pb及Zn的相关系数远大于Au与Ni、Co元素的相关系数,甚至接近于1。研究认为:破碎蚀变带内由于应变软化导致脆性裂隙大量发育,易于成矿流体的迁入与淀积而强富集;片理化带由于应变集中,造成成矿流体的迁出而弱富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变形转换不仅控制了矿体就位空间,同时也决定着元素迁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耳金矿床 构造-岩相带 有限应变 微量元素 韧脆性变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滴水山金矿不同构造-岩相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永春 刘家军 +4 位作者 王学银 陈杰 薛小文 张聪 任锡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103,共16页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冲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晚期为斜向下滑的脆性变形。(2)根据元素分析结果,Au元素含量从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糜棱岩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蚀变碎裂岩带→金矿化蚀变碎裂岩带逐步增高。根据相关性分析,Au与Ag相关性最好,其次为Pb、Mo,与As、Hg相关性一般。研究认为,滴水山金矿床北西西向剪切带早期韧-脆性变形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为Au元素的运移和初步富集提供了通道,晚期脆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张裂隙和构造破碎带,由于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导致Au元素的再次富集形成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山金矿 剪切 构造-岩相带 主微量元素 构造体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晚中生代构造-岩相演化
3
作者 刘燊 李才 +2 位作者 杨德明 王天武 杨日红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措勤盆地的主要形成、发育期为中生代。由于受南、北两条特提斯构造带的影响 ,盆地内东西向构造岩相分带比较明显 ,并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对应 ,即由海相 -三角洲相 -滨滩相 -台地相 -陆相沉积。晚中生代措勤盆地的地层说明了盆地的演化... 措勤盆地的主要形成、发育期为中生代。由于受南、北两条特提斯构造带的影响 ,盆地内东西向构造岩相分带比较明显 ,并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对应 ,即由海相 -三角洲相 -滨滩相 -台地相 -陆相沉积。晚中生代措勤盆地的地层说明了盆地的演化经历了从沉陷—稳定—隆起的构造旋回过程 ,从而反映了从裂谷—洋盆—残余海封闭及断陷盆地发育的沉积历史。在盆地内 ,川巴—色林错地区发育了一套具有一定生油条件、富含有机质的残留海盆沉积 ,同时 ,该地区在白垩纪又经历了海进—海退旋回 ,这为该区储油盖层的形成和配置提供了优越的沉积条件。因此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措勤盆地 晚中生代 构造-岩相带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仁民 倪志耀 童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单元 构造单元 构造-岩相杂岩体 单塔子群 太华群 华北古陆 变质地质体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