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铜石金矿田构造-岩浆-成矿格架——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认识
1
作者 张英梅 冯玺平 +7 位作者 孟祥伟 支成龙 郑海涛 黄坤朋 陈昆明 王栩 李杰 姜思雨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1-851,共11页
铜石金矿田为山东省鲁西地区典型金矿产区,区内已发现了归来庄、卓家庄等十余个金矿床(点),金矿化类型多样,受构造、岩浆活动作用影响明显。了解区域构造格架、岩浆演化过程等对在区内开展找矿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在铜石金矿田区域内开... 铜石金矿田为山东省鲁西地区典型金矿产区,区内已发现了归来庄、卓家庄等十余个金矿床(点),金矿化类型多样,受构造、岩浆活动作用影响明显。了解区域构造格架、岩浆演化过程等对在区内开展找矿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在铜石金矿田区域内开展深反射二维地震、重力及大地电磁测深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识别了莫霍面、滑脱构造带、岩浆房及岩浆通道等地质体特征,大致查明中生代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和成矿构造背景,突破了区内归来庄金矿体受单一构造控制的认识,建立了构造-岩浆-成矿格架,完善了铜石金矿田“一体多型”成矿模式,为新一轮深部金矿找矿预测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 地球物理探测 构造-岩浆-成矿格架 铜石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构造-钼成矿地质事件序列的初步框架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8 位作者 许立权 张昱 赵寒冬 孔维琼 李宁 罗照华 白立兵 赵国春 苏尚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78,共13页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但是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还不是很清楚。对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地质图分析以及钼矿的研究得知:(1)...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但是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还不是很清楚。对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地质图分析以及钼矿的研究得知:(1)研究区印支期和燕山期是两个独立的造山旋回,印支期造山在220~200 Ma左右结束,以区域上发育一套碱性、过碱性含晶洞的A型花岗岩类为标志。燕山期造山始于早侏罗世,并于早白垩世晚期进入后造山,以区域上分布的一套碱性、过碱性含晶洞的A型花岗岩类(如巴尔哲岩体、阿龙山岩体)为标志。(2)该区燕山期钼矿的主要成矿期有两期:180 Ma左右及130 Ma左右。180 Ma是燕山期造山的早期,主要为Cu-Mo组合的矿床,有关的火成岩组合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130 Ma是燕山期造山的晚期,系以Mo(W/U)为主的矿床,有关的火成岩组合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霏细岩等。(3)研究区中生代可以大致识别出4次区域挤压逆冲事件:J1之后,J2之后,J3之后及K1之后4次。K2沉积把上述的逆冲构造全部不整合覆盖,区域挤压事件结束。因此,燕山期的钼矿成矿是在挤压造山的总体背景下,而不是岩石圈尺度伸展的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岩浆-构造-钼矿事件序列 中生代 成矿时代 挤压逆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2 位作者 黄定华 孙忠实 张大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 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印支—燕山期特定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和主成矿期构造变形机制是建立区域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区域重磁异常、遥感影像的线性解译结果和区域变形变质作用的分析 ,确定了在区域中部存在一浅层隐伏岩体 ,从而进一步查清了浅部成矿岩浆运移侵位过程 ;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 ,对基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分析 ,提出铜陵矿集区在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先剪后压”的递进变形这一新认识。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总结了铜陵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即 :(1 )印支期初始 ,在华北、华夏板块的挤压下 ,下扬子地块内部发育了系列岩石圈断裂与地壳断裂 ,使其裂解为很多与铜陵矿集区类似的次级地质单元 ;同时断裂的深切割作用引发了下地壳—上地幔的岩浆活动 ,岩浆沿深断裂上侵 ,分别在 2 0km和 1 0km左右形成深部和中部的岩浆房 ;(2 )印支中期开始 ,相对独立的铜陵矿集区在周围地质单元的夹持和围限下 ,经历了挤压 -剪切的递进变形 ,形成了 3套主要构造形迹 (包括北东向“S”型褶皱、北东向顺层滑脱断层和北西向左型走滑断裂 ) ,其组成了盖层的导流控矿网络 ;同时由于剪切作用导致的区域中部拉伸减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微量元素示踪锂成矿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方泱 杨雷 +1 位作者 陈国辉 吴福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5-1636,共22页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锆石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而伟晶岩中的锆石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从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到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到无锂辉石伟晶岩到锂辉石伟晶岩,锆石中的稀有金属元素(Li、Sn、Nb、Ta和Hf)和U含量逐渐升高,锆石的Zr/Hf比值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Fe含量,而无锂辉石伟晶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升高的Fe含量,且锆石Fe含量与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热液作用越强,稀有金属含量越高的特征。热液导致伟晶岩中锆石的U-Pb体系受到改造,使得获得的年龄不可靠,而伟晶岩铌钽矿U-Pb年龄(210 Ma)相对可靠。基于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与锂成矿伟晶岩没有成因联系,二云母花岗岩与锂成矿伟晶岩具有成因联系,但是二云母花岗岩不是成矿伟晶岩的直接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Li_(锆石)/Li_(全岩)接近甚至超过1,指示其与全岩成分不平衡,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曾形成富锂熔体,且富锂熔体的形成与液态不混溶作用无关,而是岩浆分异的结果。富锂熔体可能在区域拆离断层作用下从岩浆体系中分离,随后不断演化形成了锂辉石伟晶岩,而残余岩浆逐渐冷却结晶形成了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基于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示踪锂成矿过程,并且利用碎屑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可以指示区域富锂岩浆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有望成为示踪区域锂成矿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成矿 岩浆-热液演化 松潘-甘孜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被引量:36
5
作者 胡宝群 邱林飞 +4 位作者 李满根 孙占学 吕古贤 周义朋 白丽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6,共8页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 文中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构造、火山沉积及岩浆岩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矿田地质演化及其铀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从145 Ma以来,相山铀矿田的地质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和与之相对应的3套构造(主要为断裂)体系及2期成矿作用:(1)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形成阶段,是铀成矿的奠基阶段;(2)东、西两部分差异抬升剥蚀阶段,形成的断裂走向总体为SN向,相对应的是早期铀成矿阶段;(3)红盆形成阶段,主要形成NE向断裂带,相对应是晚期铀成矿阶段。第2阶段的构造体系叠加改造第1阶段的构造体系而形成早期铀成矿作用。第3阶段的红盆构造体系对前2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而形成晚期铀成矿作用,晚期成矿作用的强度和规模都要超过早期成矿作用。这3套构造体系相交的降压空间,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矿田构造 构造-岩浆演化 铀矿床 相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张家口-宣化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甄世民 王大钊 +5 位作者 白海军 贾儒雅 王江 查钟健 李阳 缪建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9-1652,共34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古生代-中生代 岩浆构造活动 岩浆-构造-成矿系统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4 位作者 陈雷 刘树文 任涛 徐学义 王瑞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1-414,共14页
山阳-柞水矿集区是南秦岭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之一。从新元古代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山阳-柞水地区经历了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矿化类型、矿化组合的Cu、PbZn、Ag、Fe、Mo、Au矿床。新元古代时期,由于... 山阳-柞水矿集区是南秦岭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之一。从新元古代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山阳-柞水地区经历了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矿化类型、矿化组合的Cu、PbZn、Ag、Fe、Mo、Au矿床。新元古代时期,由于洋壳的俯冲作用,山阳-柞水地区形成了与基性岩有关的钛磁铁矿;泥盆纪-二叠纪时期,古秦岭洋消减形成山阳-柞水弧前盆地的同时,也形成一系列沉积型Fe、Ag、PbZn矿床;三叠纪时期,华北、扬子板块全面碰撞并形成了与碰撞作用密切相关的晚三叠世斑岩型Mo矿和造山型Au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则形成了碰撞后伸展环境下的矽卡岩-斑岩型CuMo-Au矿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的各种时代和类型的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不同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对真实、客观的理解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山阳-柞水矿集区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51-4068,共18页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基础上,对九瑞矿集区构造系统、岩浆系统和成矿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厘定出该区主要控岩成矿断裂构造为NEE(近EW)向脆韧性走向叠掩逆冲断裂带和SN(近SN)向张扭性横向破碎断裂带。两组断裂形成“井”字形的构造格架,制约着该区的岩浆岩分布并与成矿密切相关。区内岩浆岩种类繁多,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类岩体侵位的时期都集中在燕山早中期(138~148Ma)。其产状一般为岩株、岩锥、岩枝和岩墙等。岩枝、岩墙多沿NEE向逆冲断层带,尤其是沿其特有的“Y”字形断裂分布。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株、岩锥则都侵位于NEE向和SN向断裂的交汇处。本文特别强调前人关注不够的SN(近SN)向张裂带及其控岩成矿作用。在本区确定的4组SN向张扭性带中,其中第2组宋家湾-严家村一线同NEE断裂带的几处交汇处是值得进一步详查的预测区。九瑞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包括隐爆角砾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等。在不同矿区,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可以叠加复合为不同的矿床式,如①武山式(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矽卡岩型矿化);②丰山洞式(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化);③城门山式(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化);④洋鸡山式(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岩浆 叠加复合成矿 九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构造-沉积格架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生朗 马维民 +1 位作者 竺知新 尚雅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兴蒙海西褶皱带上的白垩纪走滑 -拉分盆地 ,凹隆相间的盆地结构 ,使得各个凹陷具有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点 ,三角洲 -滨岸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对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作用。查干凹陷是其东北部一个重要的沉积...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兴蒙海西褶皱带上的白垩纪走滑 -拉分盆地 ,凹隆相间的盆地结构 ,使得各个凹陷具有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点 ,三角洲 -滨岸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对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作用。查干凹陷是其东北部一个重要的沉积单元。研究表明 :凹陷断陷期 (K1 b—K1 s)火山作用强烈、地温梯度高 (4 .8℃ / 10 0m)、沉积厚度巨大 ,主要勘探目的层 (K1 b—K1 s1 )的成岩作用早而强烈 ,储层物性较差 ,主要为特低孔、渗储层 (Ⅳ、Ⅴ类 )。因受燕山Ⅳ幕运动 (K1 s末 )的强烈改造和差异剥蚀 ,使得早期原型盆地的构造、地层格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 ,恢复原型盆地及时空展布 ,寻找受古隆起控制的同生继承性构造 ,是查干凹陷解决较差储层制约因素和寻找油气富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其中受古隆起背景和沉积体系双重控制的有利储集相带是形成查干凹陷油气局部富集的重要制约因素 ,这种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查干凹陷 构造-沉积 油气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尼木斑岩铜矿田的K-Ar、^(40)Ar/^(39)Ar年龄:对岩浆-热液系统演化和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杨列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3-966,共14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Ar/^(39)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斑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Ar/^(39)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成矿 尼木矿田 ^40 Ar/^39 AR年龄 K-AR年龄 斑岩序列 岩浆-热液演化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铜金多金属找矿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杜玉良 贾群子 韩生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9-75,共7页
东昆仑成矿带主要经历了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四个发展期或构造旋回期。其中,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区域铜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作用。以区域性深大断裂控矿为主线,研究分析青海东昆仑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主... 东昆仑成矿带主要经历了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四个发展期或构造旋回期。其中,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区域铜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作用。以区域性深大断裂控矿为主线,研究分析青海东昆仑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主要矿产分布特征,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岩浆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思路与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昆仑 中生代 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铜金多金属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对会理-东川坳拉槽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成矿响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家云 朱志敏 +3 位作者 陈家彪 沈冰 李潇雨 罗丽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4-89,共6页
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 新元古代晋宁期是会理-东川地区铜矿的主要成矿时期,成矿时间较长,跨越了新元古代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1000~900M a)和地幔上涌拉张阶段(900~740M a)。在坳拉槽回返褶皱封闭阶段,南北向挤压促进了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使成矿物质重新富集。坳拉槽地幔上涌拉张阶段,辉长岩的侵入是会理-东川坳拉槽伴随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岩浆事件。辉长岩的侵位为成矿元素的重新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强大的热动力,最终形成拉拉地区巨量金属元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理-东川 坳拉槽 新元古代 构造-岩浆事件 成矿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缅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钨锡成矿系统与典型矿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宏 林方成 +2 位作者 施美凤 石洪召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岩带 腾冲-毛淡棉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驱动机制与铀成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正庆 管太阳 +3 位作者 林子瑜 冯志刚 谢焱石 陈亮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华南地区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区内的铀成矿作用明显不同于其它金属的成矿作用,如成矿时代上从中生代延续到新生代、矿岩时差大、铀矿聚集分布、铀源及矿化剂具幔源性等。基于众多铀成矿理论,从构造-岩浆活动的驱动力与... 华南地区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区内的铀成矿作用明显不同于其它金属的成矿作用,如成矿时代上从中生代延续到新生代、矿岩时差大、铀矿聚集分布、铀源及矿化剂具幔源性等。基于众多铀成矿理论,从构造-岩浆活动的驱动力与铀成矿的关系出发,系统总结华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当前华南铀成矿的动力学观点有四个,即构造体制转换铀成矿观、热点(地幔柱)铀成矿观、幔汁活动铀成矿观、原地重熔铀成矿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中新生代 构造-岩浆活动 驱动机制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杜玉良 殷先明 +1 位作者 冯治汉 殷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54,共7页
以甘肃北山为主,探讨了新、甘、蒙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主要规律与特征。认为该地区受印支期-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成矿作用强烈而广泛,为一重要的成矿期。针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勘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 以甘肃北山为主,探讨了新、甘、蒙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主要规律与特征。认为该地区受印支期-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成矿作用强烈而广泛,为一重要的成矿期。针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勘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区 中生代 构造-岩浆 成矿特征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矿沟-多宝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德荣 朱朝利 +1 位作者 吕军 崔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矿产地,分布有多宝山和铜山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争光大型岩浆热液金矿床、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以及众多的铜金钼矿(化)点。根据近年来地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用板块构造和岛弧... 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矿产地,分布有多宝山和铜山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争光大型岩浆热液金矿床、三矿沟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以及众多的铜金钼矿(化)点。根据近年来地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用板块构造和岛弧成矿理论对该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含矿地质建造、成矿时代、岩浆成矿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划分出三个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三矿沟-多宝山成矿 构造演化 岩浆成矿作用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飞 邓军 黄定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构造-岩浆-成矿系统 构造变形 成矿作用 控制机制 地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72
18
作者 钟志洪 施和生 +5 位作者 朱明 庞雄 何敏 赵中贤 刘思青 王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9,共10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东部,是新生代形成的被动陆缘伸展盆地。该盆地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生代基底构造层、古新世—早渐新世裂谷构造层和晚渐新世以来的漂移构造层,各个构造层均代表了该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成因阶段。分析认为,该盆地裂谷阶段的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特征。两幕不同区域构造背景下的伸展作用是控制盆地东西分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古新世—中始新世的伸展作用主要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发生,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伸展作用是在印支半岛旋转挤出及古南海向南俯冲的背景下发生。盆地南北分带的构造特点受岩石圈伸展机制差异的控制:古新世—中始新世裂陷幕在厚地壳和薄岩石圈背景下以宽裂谷方式伸展,形成盆-岭式结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在正常岩石圈背景下发生窄裂谷方式伸展,裂陷作用集中在现今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北部裂谷带经历加厚型地壳-正常地壳-减薄型地壳的伸展过程,而南部裂谷带则主要经历减薄型地壳-超减薄型地壳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南、北裂谷带构造-沉积格局的显著差异。盆地漂移阶段的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期间地幔上升流向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地层 成因机制 裂谷构造 漂移构造 被动大陆边缘 岩石圈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桥坞产铀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铀成矿潜力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洪作 吴俊奇 +3 位作者 陈培荣 汤江伟 凌洪飞 赵友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升高到~846℃。以上特征表明大桥坞地区火山-侵入杂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且幔源物质加入的比例随成岩时代变新而增多。综合前人对赣杭构造带相山、芙蓉山和沐尘地区花岗质岩石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岩石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在135~112 Ma期间分别从-9.0升高到-2.0和-10.0升高到2.0,表明其成因上可能同壳幔岩浆混合有关,且随着成岩时代变新幔源岩浆的加入逐渐增多。Sr-Nd同位素模拟显示幔源岩浆加入的比例在135~112 Ma期间从0升高到~60%。由于幔源岩浆较壳源岩浆贫U和Th,前者的加入会稀释壳源岩浆中U和Th的含量,降低其铀成矿潜力。幔源物质加入越多,铀成矿潜力越低。赣杭构造带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呈西弱东强的地质事实,可能是该带上铀矿床的分布呈西大东小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赣杭构造带东段找矿需关注富铀基底(花岗岩或长英质变质岩基底)与早白垩世火山岩盖层相结合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侵入杂岩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成矿潜力 赣杭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金铜成矿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林楠 刘书生 +3 位作者 聂飞 吴松洋 徐思维 施美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41,共14页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勃拉邦—黎府成矿 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 金铜成矿作用 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