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东、西部岩性-地层气藏的差异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3 位作者 林良彪 徐胜林 朱志军 李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特点。通过东、西部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浅水三角洲大面积聚砂和湖侵作用铸造区域性盖层三大因素为形成大面积岩性-地层气藏奠定了基础。东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特点。通过东、西部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浅水三角洲大面积聚砂和湖侵作用铸造区域性盖层三大因素为形成大面积岩性-地层气藏奠定了基础。东部以原生孔为主的山2段、太2段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主要受潮汐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高能聚砂环境控制;西部以溶蚀孔+原生孔组合为特征的盒8段、山1段相对高孔低渗型储层主要受富石英物源区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控制。提出富石英物源区、毗邻岸线的高能相带和由网状输导体系控制的建设性成岩相区的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物源 聚砂环境 网状输导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里北构造长兴组岩性生物礁气藏勘探又获新突破
2
作者 相秀芳(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121,共1页
七里北2井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05年部署的一口飞仙关组气藏评价井。该井于2005年开钻,完钻井深5662m。该井于2006年5月2日对井段5390-5454m进行射孔测试,用12mm孔板,油压:24.10MPa,上压:2.51MPa,下压:0,上温:33℃... 七里北2井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05年部署的一口飞仙关组气藏评价井。该井于2005年开钻,完钻井深5662m。该井于2006年5月2日对井段5390-5454m进行射孔测试,用12mm孔板,油压:24.10MPa,上压:2.51MPa,下压:0,上温:33℃,稳定65min,测试获气5.55×10^4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生物礁 长兴组 西南油田分公司 构造 飞仙关组 中国石油 评价井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3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 运聚模式 模式 地层 生储盖组合 天然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及气藏分布 被引量:12
4
作者 门广田 雷茂盛 +3 位作者 朱映康 刘家军 谢豪 李笑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5,共4页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是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钻井揭示结果,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多期次火山岩分布规律,明确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气藏富集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气藏分布.研究...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是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钻井揭示结果,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多期次火山岩分布规律,明确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气藏富集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气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可划分为两段六期,火山口区沿断裂带展布,酸性火山岩与中基性火山岩在火山口区展布规模差异大;火山岩储层受岩性、岩相控制,酸性火山岩优于中基性火山岩,平面上火山口区最优,远火山口区最差;纵向上受期次控制,各期次上部发育优质储层;酸性火山岩火山口区、近火山口区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为岩性—构造气藏,远火山口区发育致密岩性气藏,中基性火山岩气藏整体为致密岩性气藏.研究成果为深层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火山喷发期次 主控因素 构造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构造演化与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庆峰 陈祖庆 +2 位作者 赵永庆 张文军 罗文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9,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认为,峨眉地裂运动控制了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陆棚的形成演化为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储集空间。运用低温年代学证据,确定米仓山大规模隆升发生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晚期米仓山开始强烈隆升,基底断裂发生拆离,地层褶皱挠曲变形,且呈前展式向南递进形变;喜马拉雅期再次隆升向南挤压,应力进一步向南传递,低缓部位褶皱变形。进而研究了米仓山形成对其周缘油气成藏具有的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古油藏成藏阶段(印支晚期—燕山期早期)、古气藏成藏阶段(燕山中期)和油气藏改造调整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最后,指出现今规模气藏主要分布在该区滑脱褶皱带内台缘礁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构造演化 低温年代学 构造-圈闭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安达次洼火山岩气藏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邵英梅 武云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5-594,共10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由徐西、徐中和徐东3条断裂控制的复式箕状断陷,安达次洼位于该断陷北部,火山岩岩性复杂,储层发育受控于多种因素。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岩心、测试及岩屑、气-水的物理化学资料,对该区营城组火山岩气藏的构造、... 徐家围子断陷是由徐西、徐中和徐东3条断裂控制的复式箕状断陷,安达次洼位于该断陷北部,火山岩岩性复杂,储层发育受控于多种因素。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岩心、测试及岩屑、气-水的物理化学资料,对该区营城组火山岩气藏的构造、储层和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火山岩气藏的流体分布总体上遵循重力分异原则,以上气下水为主,说明构造位置对含气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火山岩相带展布、各井的试气成果及测井资料表明:本区营城组气藏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区内预测火山岩地层连续分布,储层错叠分布,横向连通性差,含气范围覆盖全区,气藏主要受岩性和岩相控制,为构造—岩性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构造- 烃源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与成藏匹配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翔 田景春 +5 位作者 杜本强 夏吉文 古娜 林小兵 邓飞涌 梁宇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温度分布在82.5~125.1℃,推算致密化深度介于1725~2864 m,发生在燕山构造活动期间。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运聚期次分析,认为:初次成藏期,砂岩储层未致密,天然气可以横向长距离运移;成藏高峰期前,砂岩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不能横向长距离运移,以河道不整合面和高压开启的微裂缝作为运移通道;喜山期定型为现今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受岩性、构造共同控制,非均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构造-复合 致密砂 须家河组 观音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气、水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樊茹 邵辉 +6 位作者 贾爱林 何东博 张学磊 邓胜徽 位云生 季丽丹 陈涛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2-739,共8页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为孔隙-岩性型致密气藏。根据78口试采井数据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构成了成藏过程中主要的疏导体系,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气、水的运聚和分布;构造在气藏后期改造中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较低的构造幅度致使气、水分异差... 川中广安须家河气藏为孔隙-岩性型致密气藏。根据78口试采井数据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构成了成藏过程中主要的疏导体系,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控制气、水的运聚和分布;构造在气藏后期改造中影响天然气的聚集,较低的构造幅度致使气、水分异差,气井普遍产水。气藏内可划分出富气区、次富气区及气、水同产区3类气水分布区,相应地提出高渗透带、单砂体及微构造控制的3种气、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异 过程 孔隙-型致密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雅利 顾琳 +2 位作者 方旭庆 林会喜 赵密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油气以网毯式运聚成藏,油气从毯式仓储层运移进入网式储集层 后,主要在构造脊内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第三系 东部地区 孤南洼陷 规律研究 构造- 特征 资源丰富 基本条件 控制因素 发育类型 断裂活动 聚集成 导体系 储集层 构造 运移 断层 运聚 储层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股壕地区上古生界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兴浩 宋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3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什股壕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气藏类型及分布情况一直未明确,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为此,在分析该区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测井、钻井、地震、试气等资料,分层系、分区域对典型气藏进行了解剖,...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什股壕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气藏类型及分布情况一直未明确,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为此,在分析该区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测井、钻井、地震、试气等资料,分层系、分区域对典型气藏进行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类型。结果认为:①该区构造区划可细分为斜坡带与隆起带,构造面貌差异性影响着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2+3段的气藏类型;②平面上,锦33井处是盒2+3段气藏类型的分界线,该井以东隆起带主要发育构造背景控制下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该井以西斜坡带发育的岩性气藏含气面积广、储量规模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和方向;③纵向上,受构造复杂及天然气侧向运聚成藏的影响,不同层位的气藏类型差异性明显,由下往上构造因素的控制作用减弱,下部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下石盒子组1段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上部盒2+3段则以岩性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什股壕地区 晚古生代 类型 构造区划 解剖 勘探方向 -构造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差异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兴旺 张玺华 +3 位作者 彭瀚霖 马奎 杨岱林 孙奕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9,共7页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东部台内地区产能明显差于西部台缘地区,整体效益勘探面临较大挑战。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从沉积环境、储集层成岩作用、油气充注距离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研究...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东部台内地区产能明显差于西部台缘地区,整体效益勘探面临较大挑战。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从沉积环境、储集层成岩作用、油气充注距离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研究区灯影组四段气藏产能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提出了地质工程上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西部台缘地区和东部台内地区测试产量差异显著,西部台缘地区气层段厚度大,测试产能高,东部台内地区气层段厚度小,测试产量低;造成产能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利丘滩相发育程度、桐湾运动末期表生岩溶作用强度、储集层纵向发育程度和发育位置、距生烃中心横向距离等。根据4类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层地震响应特征,优选直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进行钻探,提高优质储集层钻遇率和单井产气量,有效指导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 灯影组 -地层 产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浅层气成藏条件及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左国平 范国章 +1 位作者 吕福亮 邵大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有效识别和预测孟加拉湾浅层气的分布规律,在弄清浅层气的成因、特点、油气成藏条件(浅层气类型、生储盖等)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浅层气地震响应特征,明确浅层气的地震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孟加拉湾浅层气为深水... 为了有效识别和预测孟加拉湾浅层气的分布规律,在弄清浅层气的成因、特点、油气成藏条件(浅层气类型、生储盖等)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浅层气地震响应特征,明确浅层气的地震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孟加拉湾浅层气为深水沉积中自生自储的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具有亮点、相位反转和低频等3种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在三维工区应用地震亮点技术、远近道振幅比较法、相位属性、频率属性、叠前AVO等技术方法进行了浅层气识别,预测成果与钻井结果吻合较好,为快速高效识别浅层气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 深水沉积 地震响应特征 孟加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雅开气田特殊类型气藏地质特征研究
13
作者 郭素华 袁云福 郑小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15-18,共4页
雅开气田为低孔、低渗,受构造-岩性控制的复合型砂岩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地层压力异常等特殊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该类气藏的气-水关系因受到构造、砂体尖灭以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流体系统较为复杂的特殊类型气藏。分析... 雅开气田为低孔、低渗,受构造-岩性控制的复合型砂岩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地层压力异常等特殊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该类气藏的气-水关系因受到构造、砂体尖灭以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流体系统较为复杂的特殊类型气藏。分析认为该气藏存在2种异常的气-水关系,通过研究这2种气-水关系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认为在该气藏西北部区域存在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在雅开气田西北部区域所部署的2口井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同时确定了该气田下一步滚动扩边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关系 低孔、低渗 -构造 滚动扩边 雅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尖灭带天然气聚集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伟 张志杰 +1 位作者 汪洋 张朝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7,共9页
四川盆地东部大面积发育石炭系尖灭带,这些尖灭带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形成了复杂的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近期的研究与勘探实践,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尖灭带受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构造—... 四川盆地东部大面积发育石炭系尖灭带,这些尖灭带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形成了复杂的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近期的研究与勘探实践,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尖灭带受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气藏、岩性气藏。这些气藏受构造特征的影响,在褶皱强烈的地区形成以岩性—构造复合为主的天然气聚集模式,在宽缓斜坡区形成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天然气聚集模式;认为地层尖灭带岩性气藏,由于其储层薄,不仅气藏规模小、个数多、常发育异常高压与异常超高压,展示出局部岩性封闭性极强的特征,其储层致密带的发育为构造围斜区大面积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认为川东还存在广安—重庆石炭系西南部尖灭带、明月峡—涪陵北石炭系南部尖灭带、梁平古隆起东侧石炭系尖灭带及开县—马槽坝石炭系东北部尖灭带等4个有利勘探领域,这些区带不仅是川东石炭系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圈闭的有利发育区,而且也是未来石炭系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炭系 黄龙组 地层尖灭带 天然聚集 类型 构造复合 构造—地层复合 天然聚集模式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国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极其广泛,已在16个层段63个出气点150余口井获工业气流,目前已探明8个气田。在对出气点、气田和气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气藏与油藏、气顶油藏的伴生关系,以及天然气控...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极其广泛,已在16个层段63个出气点150余口井获工业气流,目前已探明8个气田。在对出气点、气田和气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气藏与油藏、气顶油藏的伴生关系,以及天然气控制因素和储集层特征。研究认为,天然气在纵向上可划分为5套含气组合,其中深部煤型气占主导地位。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大型构造,极易形成多套含气层系,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由气顶油藏渐变为气藏的特点。天然气在平面上可分为2区6带。由盆地中心向周边阶地天然气由全部是溶解气变为溶解气与气顶气、气藏气共存。在某些区域性单斜构造背景下,天然气的分布呈现出随构造抬升自下而上由油藏渐变为气顶油藏、气藏的特点。已探明气藏多数为岩性构造复合型气藏。气藏的储渗空间为孔隙型,多数属于低渗气藏。松辽盆地南部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类型 构造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发现大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会军 周新桂 张林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2001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事业发展迅速,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大气田发现速度加快。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六大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四川气区、塔里木气区、柴达木气区、松辽气区、珠江口气区。总结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和圈闭方面的特点,即:中... 2001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事业发展迅速,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大气田发现速度加快。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六大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四川气区、塔里木气区、柴达木气区、松辽气区、珠江口气区。总结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和圈闭方面的特点,即:中国天然气勘探指导理论已进入"多元论"时代,有机气以煤成气为主,烃源岩热演化各阶段皆可形成大气田;大气田在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均有分布,以碎屑岩储层为主,碳酸盐岩储层次之;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型为主,少量为构造圈闭。分析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成藏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有利于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烃源 多元成 多阶段生 构造-复合型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48
17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勘探,加快“南海万亿大气区”和“渤海万亿大气区”建设,加强风险领域勘探,是确保中国近海未来储量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并指出近期年中国近海原油和天然气领域有可能取得勘探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勘探新进展 大面积 --汇控砂模式 增压型构造转换带 转换断阶控 大中型油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有效圈闭的识别 被引量:11
18
作者 齐荣 李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3-79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地区是该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含气区的北部边缘区带,储集体为近物源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砂体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明显好于盆地内部。低渗透河道砂体与低幅构造叠置所产生的气水分异现象,使得圈闭评价和气水... 鄂尔多斯盆地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地区是该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含气区的北部边缘区带,储集体为近物源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砂体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明显好于盆地内部。低渗透河道砂体与低幅构造叠置所产生的气水分异现象,使得圈闭评价和气水关系识别复杂化。通过构造、测井和地震波形差异分析,对下石盒子组盒1段小型背斜气藏进行解剖,明确了在圈闭内部存在气水界面及其识别方法。盒1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宽河道+小背斜,圈闭面积小、数量少;而盒2,3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窄河道+不闭合构造,多是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圈闭数量多、面积较大。复合圈闭有效范围的落实除需要综合评价砂体、构造和封堵条件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气水界面的位置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圈闭 水界面 有效圈闭识别 伊盟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