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金才 兰素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 ,即SN85井西构造、SN87井北构造、孤家子北构造。这些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地区 十屋断陷 构造-复合 样式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域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长贵 周心怀 +1 位作者 杨波 王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7-893,共7页
陡坡带是箕状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构造带,构造-岩性圈闭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陡坡带构造、沉积相带迁移变化和构造-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以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为例,分析陡坡带构造-岩性圈闭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陡坡带是箕状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构造带,构造-岩性圈闭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陡坡带构造、沉积相带迁移变化和构造-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以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为例,分析陡坡带构造-岩性圈闭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石南陡坡带发育上倾尖灭型、下倾尖灭型、侧向尖灭型和物性封闭型等4种类型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坡折带类型与分布、水系方向与古地貌的配置关系以及基准面的旋回性变化。墙角式陡坡折带处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最有利的位置。发育在不同层系、分布广泛的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弥补石南陡坡带纯构造圈闭的不足,降低陡坡带的勘探风险,石南陡坡带从勘探的早期就应建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 断裂坡折 陡坡带 古近系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近系陡坡扇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识别与储层刻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东升 赵志刚 +2 位作者 徐建永 刘志峰 李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44,共7页
生油凹陷发育的陡坡扇,由于缺乏亮点型地震反射特征,目标评价过程中的圈闭识别和储层刻画难度较大。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陡坡扇陆丰1-X目标为例,运用古地貌分析、三维可视化、叠前弹性反演储层预测等多种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形成... 生油凹陷发育的陡坡扇,由于缺乏亮点型地震反射特征,目标评价过程中的圈闭识别和储层刻画难度较大。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陡坡扇陆丰1-X目标为例,运用古地貌分析、三维可视化、叠前弹性反演储层预测等多种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形成了生油凹陷古近系陡坡扇构造-岩性圈闭识别与储层刻画技术,有效识别和刻画了该沉积类型的圈闭和储层展布。研究成果表明,陆丰1-X文昌组文五段发育扇三角洲储层,文五段储层西侧朵叶扇体富集程度高于东侧朵叶扇体,且扇三角洲前缘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研究成果对生油凹陷陡坡扇型构造-岩性目标的综合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古近系 陡坡扇 构造- 落实 储层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溱潼凹陷西斜坡构造-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美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探讨溱潼凹陷西斜坡古近系阜宁组第三段薄砂岩储层的构造-岩性圈闭识别技术。以断裂系统研究为基础,评价断层的侧向封堵和油气输导能力;针对岩性油藏薄储层预测的难点,建立正演模型分析薄砂体对地震波形的影响。通过敏感参数分析,优选S... 探讨溱潼凹陷西斜坡古近系阜宁组第三段薄砂岩储层的构造-岩性圈闭识别技术。以断裂系统研究为基础,评价断层的侧向封堵和油气输导能力;针对岩性油藏薄储层预测的难点,建立正演模型分析薄砂体对地震波形的影响。通过敏感参数分析,优选SP敏感曲线进行波形指示反演,识别出阜宁组第三段薄层砂岩的展布特征及一系列的构造-岩性圈闭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宁组 构造- 断裂系统 波形指示反演 自然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幅度构造与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姜传金 蒋鸿亮 赵福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0,37,i002,共4页
齐家北地区成藏条件复杂,多与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岩性有关,其主要的油藏类型是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对技术条件要求高。因此,结合单井钻探资料和地震资料,应用微幅度构造圈闭与... 齐家北地区成藏条件复杂,多与断层小幅度构造和岩性有关,其主要的油藏类型是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对技术条件要求高。因此,结合单井钻探资料和地震资料,应用微幅度构造圈闭与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在齐家北工区发现圈闭33个,有效地指导了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北地区 扶余油层 高台子油层 微幅度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亮 王华 +1 位作者 韩晋阳 甘华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三维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在核三上亚段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核三上亚段分为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三维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在核三上亚段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核三上亚段分为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一个有利的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下二门油田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中二叠统坡折带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耳闯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豪 陈磊 李羊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中二叠世的坡折带十分发育,表现为顺物源方向具多级坡折的特点,按其发育的位置可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受边界逆冲断裂持续活动、盆内次级断裂活动的影响,坡折带的演化表现为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 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中二叠世的坡折带十分发育,表现为顺物源方向具多级坡折的特点,按其发育的位置可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受边界逆冲断裂持续活动、盆内次级断裂活动的影响,坡折带的演化表现为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性等特征。坡折带对地层超覆叠置、层序构成样式及沉积相的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受多级坡折带控制的圈闭发育模式,在坡折带附近,可形成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面遮挡圈闭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百地区 中二叠统 坡折带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西地区夏盐鼻状构造带岩性圈闭的识别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霞 张蓉 +1 位作者 谢安 孟庆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丰富,近年来油气勘探在夏盐鼻状构造带侏罗系三工河组发现了一系列岩性油气藏,展现了浅层良好的勘探前景。采用沉积储集层地质建模、地震属性预测、波阻抗反演和数据体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综合识别出玛东2...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丰富,近年来油气勘探在夏盐鼻状构造带侏罗系三工河组发现了一系列岩性油气藏,展现了浅层良好的勘探前景。采用沉积储集层地质建模、地震属性预测、波阻抗反演和数据体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综合识别出玛东2井北、玛东3井区、玛东3井东、夏盐6井南和夏盐3井南等5个岩性圈闭。圈闭总面积361.7 km2,高点埋深2 150~2 270 m,玛东3井东岩性圈闭闭合高度最大达460 m.综合分析认为,夏盐鼻状构造带岩性圈闭发育,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西地区 夏盐鼻状构造 侏罗系 三工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明 郑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中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的钻井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对该区的地层 岩性圈闭进行了搜索 ,指出了该区地层 岩性圈闭的类型 。
关键词 地层- 麦盖提斜坡 类型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部层间构造及岩性圈闭的三维地震解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玉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2-699,共8页
应用Landmark工作站SeisWorks地震解释和Geoprobe三维可视化模块,以构造、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对海拉尔盆地敖瑙海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内部的层间构造和岩性圈闭进行了精细解释。由已知井出发,确定层间构造的油层... 应用Landmark工作站SeisWorks地震解释和Geoprobe三维可视化模块,以构造、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对海拉尔盆地敖瑙海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内部的层间构造和岩性圈闭进行了精细解释。由已知井出发,确定层间构造的油层顶面位置并进行层位追踪。利用相干数据体以及相干体水平切片、相干体沿层切片技术对三维资料进行断层解释,最终编制出油层顶面构造图完成层间构造解释。利用Geoprobe三维可视化全方位浏览数据体、体透视、种子点追踪、层拉平及反拉平技术完成岩性圈闭解释。通过对层间构造和岩性圈闭进行精细刻画,为探井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经钻探,多口探井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并获工业油流,为贝中次凹提交6738×10^4t石油预测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解释 层间构造 南屯组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控砂机制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维涛 杜家元 +4 位作者 龙更生 陈淑慧 李小平 张尚锋 张昌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控砂机制 地层- 珠江组 惠州地区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油气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立筠 吴志强 龙利平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10期59-6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中生界油气储层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砂岩岩性圈闭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小,常规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精度低。针对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地震地层分析与物性反演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PH斜坡超覆带源-汇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何新建 张书平 袁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层序分布范围局限,受控于挠曲成因的陡坡坡折,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近源的以中生界岩浆岩基底物源为主的“沟-坡-扇”耦合的扇三角洲体系;SQ2和SQ3层序分布范围较广,受控于侵蚀成因的缓坡坡折,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远源的以元古宇变质岩基底物源为主的三角洲体系。(2)在体系域和坡折的控制下,发育3种岩性地层圈闭模式:低位期主要在挠曲坡折之下发育受基岩和扇根物性封堵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超覆型地层圈闭,海侵期主要发育受海泛期泥岩遮挡的潮汐砂坝和潮道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高位期主要发育受侵蚀坡折控制的上倾尖灭和侧向尖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覆带 坡折 体系域 -汇耦合差异 地层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3 位作者 彭丽 陈清清 张响响 周小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5,共8页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不整合 削蚀不整合 上超不整合 地层 中泥盆世末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占龙 沙雪梅 +2 位作者 魏立花 黄军平 肖冬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共13页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高频层序格架 时频分析 全反射追踪 -震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新近纪坡折带及其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肖传桃 帅松青 吴光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0,152,共4页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或水下扇及湖盆底部低水位期浊积扇的发育,并形成透镜状河道砂体岩性圈闭;侵蚀坡折带对侵蚀谷岩性圈闭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讨论了多级坡折带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认为柴西南地区铁木里克—切克里克凹陷三级坡折带由上而下分别控制了侵蚀谷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浊积扇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根据各区块的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对研究区重点区块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阐述了各区块岩性圈闭的类型、层位以及评价等级。总结了重点区块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认为七个泉陡坡带和红柳泉构造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成藏模式 古近-新近纪 柴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古地貌——坡折带特征及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坡折很发育。中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发育典型的陆架坡折,志留纪的坡折带是一种具有地形差异的古地貌,有别于陆架坡折。在晚寒武—早奥陶世、满加尔坡折是台地边缘相和深海盆地相的分界线;中晚奥陶世时期,满加尔-塔东...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坡折很发育。中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发育典型的陆架坡折,志留纪的坡折带是一种具有地形差异的古地貌,有别于陆架坡折。在晚寒武—早奥陶世、满加尔坡折是台地边缘相和深海盆地相的分界线;中晚奥陶世时期,满加尔-塔东坡折带是盆地相和混积陆棚相的分界,塔中坡折带之上发育了典型的孤立台地相、坡折带之下则以盆地相发育为主要特征;志留纪时期,塔中南部坡折明显控制了潮坪和滨岸沉积,北部坡折是滨岸体系中远滨和前滨-临滨很好的分界带。沿着斜坡带-坡脚一带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地区、如中上奥陶统的塔中坡折带上下和满加尔-塔东坡折的塔东段以及志留系的塔中缓坡-潮坪带柯坪塔格组上段构造及岩性圈闭发育区、阿瓦提-满加尔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岩性圈闭发育区和阿瓦提-满加尔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不整合面圈闭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坡折带 构造古地貌 早古生代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梧桐沟组岩性圈闭预测和油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婷 刘震 +2 位作者 黄志龙 熊小华 向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0,71,共4页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是储集层最发育位置。随着湖平面反复升降,尤其是湖侵体系域沉积泥岩的封盖作用,使得原水道沉积砂体被泥岩所包围,后又经过构造抬升,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结合测井约束反演综合识别出储集层和岩性圈闭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优选法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结果表明含油气饱和度最优区位于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其中以西南部储集层更好、含油气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梧桐沟组 层序 低位体系域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地层岩性油气圈闭的地震反射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蔺殿忠 童晓光 徐树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1983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着第三纪的陆源碎屑沉积断陷盆地,如渤海湾、苏北、南襄等盆地。这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都已作了大量地震勘探和钻探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在盆地勘探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寻找构... 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着第三纪的陆源碎屑沉积断陷盆地,如渤海湾、苏北、南襄等盆地。这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都已作了大量地震勘探和钻探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在盆地勘探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寻找构造油气藏。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一些非构造油气藏主要是地层、岩性油气藏,也不断被发现。到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地震反射特征 砂体分布 地质构造 构造油气藏 地层 水下扇 东营凹陷 三角洲 河谷地貌 中国东部 新生代 地质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