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华夏构造体系地块的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特征:大兴安岭造山带例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5 位作者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烽 付旭 吕承训 马立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4,共12页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中这种地块“隆起-拆离”构造特征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揭示地块分布显示层次的特点,某个层次的构造地块,可能在更大范围或更高层次被视为构造带,而在更小范围和更低层次表现为低级别的构造带与构造地块组合。本文以大兴安岭造山带为实例,阐述多层次“隆起-拆离凹陷”的地块构造特征。第一层次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是具有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反时钟方向压剪动力成生联系的东亚地区构造形迹组合;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发育的,北北东方向的巨型隆起构造带和巨型拆离沉积盆地带属于第二层次;大兴安岭造山带属于第三层次,隆起构造带和沉降凹陷带相间分布;而大兴安岭南段,或者赤峰地区等的“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盆地凹陷带”,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四层次;第五层次,柴胡栏子金矿田的“中生代花岗杂岩核隆起带-火山岩凹陷带”,成为矿田找矿的关键。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地块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带”的特征,可以指导成矿区划单元的确定、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特别是构造体系五级构造———矿田的地块分布,对于找矿突破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夏构造体系 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分布 地块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胶东地区研究实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吕古贤 焦建刚 +4 位作者 张宝林 吕承训 王宗秀 王红才 王翠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509,共21页
在胶东地区金矿矿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把岩浆核杂岩和拆离构造联系起来,提出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的新模式,并认为中生代该区不发育变质核杂岩构造。经过10多年的构造变形蚀变岩相填图、岩浆岩结构构造填图和古地磁研究、运动学... 在胶东地区金矿矿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把岩浆核杂岩和拆离构造联系起来,提出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的新模式,并认为中生代该区不发育变质核杂岩构造。经过10多年的构造变形蚀变岩相填图、岩浆岩结构构造填图和古地磁研究、运动学测量,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发现,胶东地区典型的玲珑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显示出长垣状、拱曲形态的穹窿,表现为:①穹窿核部由多期和多构造性质的花岗质杂岩组成;②花岗杂岩体被断层圈闭,这些中低角度铲状形态的拆离带剪切断裂,其宽大的破碎岩带显示了韧-脆性变形叠加,发生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矿化作用;③拆离断层上盘岩石围绕岩浆核分布,由基底变质岩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呈滑脱凹陷状态。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是符合东亚陆内构造岩浆活化背景的一个新模式。通过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研究,提出岩浆隆起和拉分盆地属于同一构造系统,挤压构造岩浆隆起和引张拆离凹陷带是应力场转化过程的产物,而拆离铲式断裂和脆-韧性叠加的构造岩带是成矿预测的目标,并把区域成岩成矿规律作为直接观测和勘查的标志,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地质调查、成矿预测等方面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和示范引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核杂岩 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 花岗岩结晶构造 拆离铲式断裂带 -韧性叠加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成矿特征与金-多金属矿田勘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沈晓丽 汤贺军 张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9,共10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范畴。前者主要形成深源金-多金属矿床,后者主要形成浅源有色金属矿床。前者主要产于古老变质岩区,后者主要产于古生代沉积-火山岩区。岩浆上侵的诱因,主要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折返机制有关。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岩浆核杂岩的深部控制因素。基于“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总结了岩浆热液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分布规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提出了中尺度“矿田找矿”的新方向,在辽南、皖北地区预测了有利的隐伏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中生代晚期 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 构造控矿 隐伏矿田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断裂调节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储集层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有智 张卫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在恢复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早白垩世古地貌的基础上,分析了调节构造—坡折带特征与沉积体系和储集层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复合型构造组合对砂体形态和储集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研究区发育调节构造—上坡折、调节构造—中坡折和调节构... 在恢复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早白垩世古地貌的基础上,分析了调节构造—坡折带特征与沉积体系和储集层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复合型构造组合对砂体形态和储集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研究区发育调节构造—上坡折、调节构造—中坡折和调节构造—下坡折,平面上呈北北东向展布。调节构造—坡折带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形成大规模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调节构造—坡折带也控制砂体的形态,形成了7个呈舌状分布的小型湖底扇砂体;多级坡折带提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调节构造对物源和水系也具有控制作用。在调节构造—坡折带的控制作用下,南洼储集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和湖底扇砂体,且不同级别的复合构造的储集体类型和物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乌里雅斯太凹陷 调节构造-坡折带 沉积体系 储集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构造对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海波 王德英 +2 位作者 牛成民 曾萱 黄江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6,113-114,共5页
黄河口凹陷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层序—构造角度对其油气分布及成藏进行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表明,明下段可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和下降半旋... 黄河口凹陷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层序—构造角度对其油气分布及成藏进行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表明,明下段可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和下降半旋回中、晚期是储集砂体发育的有利部位,也是油气分布的主要部位;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指向,正向构造带是油气长期运移、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纵贯深、浅层的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至新近系的主要通道,晚期断裂主要对油气起到调整和再分配的作用。层序—构造耦合控制了油气的聚集层位和富集程度,断裂(尤其是油源断裂)与储盖组合的良好匹配关系是油气在明下段富集成藏的主要原因,层序—构造决定了新近系圈闭的有效性,并控制了岩性-构造、构造-岩性和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造油气分布油气成藏新近系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划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次级构造单元 被引量:70
6
作者 李曰俊 杨海军 +5 位作者 张光亚 郑多明 刘云祥 赵岩 李国会 刘亚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66-2478,共13页
塔北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在古生代克拉通内古隆起的基础上,于二叠纪末-三叠纪早期定型为库车周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新生代,其整体沉降,成为埋藏于北塔里木陆内前陆盆地前渊下的一个残... 塔北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在古生代克拉通内古隆起的基础上,于二叠纪末-三叠纪早期定型为库车周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新生代,其整体沉降,成为埋藏于北塔里木陆内前陆盆地前渊下的一个残余古隆起。目前通用的塔北隆起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构造格局。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建议重新划分塔北隆起构造单元:(1)取消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重新定义轮南低凸起。重新定义的轮南低凸起包括原轮南低凸起、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北部,是一个下古生界大型鼻状背斜构造,形成于前石炭纪;原草湖凹陷南部划归北部坳陷。(2)以中奥陶统顶面海拔约-6500m的等高线作为塔北隆起的南部边界,该等高线较好地反映了塔北隆起南部的构造轮廓,特别是轮南大型鼻状背斜构造的轮廓。(3)以羊塔1-英买8断裂和英买4-英买1背斜组成的一条较清晰的古生界构造线划分轮台凸起和英买力低凸起。此界线两侧,古生界各反射层存在陡然、明显的落差,岩浆作用、地层发育、构造变形和演化历史存在明显差异。重新划分的塔北隆起包括库尔勒鼻状凸起、轮台凸起、轮南低凸起、英买力低凸起和温宿鼻状凸起五个次级构造单元。本文给出了塔北隆起及其各次级构造单元清晰的定义和范围,并简单论述了其形成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划分 塔北隆起 轮南低凸起 哈拉哈塘凹陷 草湖凹陷 英买力低凸起 前石炭纪克拉通内隆起 二叠纪末-三叠纪前缘隆起 晚新生代深埋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及邻区断裂发育主控因素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中昱 陈书平 +3 位作者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和演化,结合剖面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讨论。辛镇构造发育的断层多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卷心菜”式或阶梯式断层组合,这些断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段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除了受伸展作用与“泥底辟”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卷心菜”构造,大部分次级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南北向伸展作用,而断面倾向的变化则受陈南断层坡坪式断面形态及其上盘地层厚度的控制;当上盘地层较厚,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短时,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同的断层组及其调节断层;当上盘地层较薄,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长时,主要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反的阶梯式断层组;同向倾斜断层组较反向倾斜断层组有更好的控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镇构造 东营凹陷 中部隆起 断层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坡折带的识别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以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21Ma陆架坡折带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高鹏 秦成岗 +8 位作者 全志臻 张忠涛 陆嫣 刘道理 屈亮 刘杰 徐乐意 徐徽 周凤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111-112,共4页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确定出21 Ma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与油气藏的关系。21 Ma陆架坡折线呈弧形向海盆方向分布,大致与番禺低隆起和白云凹陷的分界线平行,西侧为近东西向,向东则逐渐向北东方向延伸。陆架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该区主要存在3种与陆架坡折带发育有关的油气藏类型,即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坡折带 层序地层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高青砂岩体物源方向与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刘元 王建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积,到下第三系末,因东营运动才出露水面而成为凸起而被剥蚀,在该凸起北缓坡带残留有下第三系的沉积,凹陷南部缓坡带具有前缘端部的沉积,在此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高青砂岩体物源区应为南部的鲁西隆起区,而非西北部的青成凸起区,其为源自南鲁西隆起而发育的由多个前缘砂朵叶体与前三角洲泥岩朵叶体叠加的复合体的新观点,并由此研究总结出了该砂岩体的沉积特征与模式;据此研究成果与勘探实践,提出了该砂岩体边角区是寻找小型岩性及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前三角洲泥相带部位是寻找隐蔽浊积岩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同时由于青成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由此该区沙二段沉积的厚砂体———正理庄砂岩体,其物源方向也应来自南鲁西隆起区,其滚动勘探方向与潜力区应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方向 砂岩体 模式研究 东营凹陷 沉积特征 下第三系 地震相特征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砂体分布 东营运动 综合研究 鲁西隆起 研究成果 有利相带 有利区带 勘探方向 西北部 缓坡带 隆起 三角洲 凸起 特征和 物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西地区构造演化史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靖舟 田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满西地区自前震旦纪末塔里木运动形成基底以来,经历了6大演化发展阶段。其中震旦纪-奥陶纪为克拉通内坳陷与阿-满低粱形成阶段,此时的阿-满低梁为一大型宽缓的低隆起构造,高点位置在满西1井附近;志留-泥盆纪为克拉通内挤压挠... 满西地区自前震旦纪末塔里木运动形成基底以来,经历了6大演化发展阶段。其中震旦纪-奥陶纪为克拉通内坳陷与阿-满低粱形成阶段,此时的阿-满低梁为一大型宽缓的低隆起构造,高点位置在满西1井附近;志留-泥盆纪为克拉通内挤压挠曲坳陷与独立轮南古隆起形成阶段;泥盆纪末早海西运动后,轮南与英买力地区由原来呈EW向的统一隆起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NS向隆起,满西低隆也强烈收缩变窄并向西迁移;石炭-二叠纪,满西地区为克拉通内裂谷拗陷与轮南古隆起继承发育阶段;三叠纪为类前陆坳陷与轮南古隆起继承和改造阶段;诛罗-早第三纪,满西地区为陆内坳陷与哈得逊隆起形成阶段,侏罗纪开始形成的哈得逊隆起为一向西南抬升、向北东倾没的鼻状隆起;晚第三纪,满西地区为前陆斜坡与哈得逊隆起定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西地区 构造演化 -满低梁 轮南古隆起 哈得逊隆起 塔里木盆地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7
11
作者 翟光明 何文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性和强烈的后期陆内构造活动等区域构造特征。从世界油气勘探经验和我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出发,今后应将前陆盆地、古隆起、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作为未来重点勘探领域。采用综合勘探工作方法,坚持工作,我国勘探将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背景 油气勘探方向 前陆盆地 区域构造特征 隆起 油气分布 油气聚集 构造活动 多旋回性 地质特征 勘探经验 勘探领域 断陷盆地 地层岩性 勘探工作 构造 富集区 有序性 油气区 世界 陆块 陆内 凹陷 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的断层解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秋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7-199,240,共14页
东濮凹陷各种成因的断层十分发育,而且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断层的解释在构造研究中显得特别重要。断层解释既要考虑断裂系统的模式,又要注意解释技巧。根据剖面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模式可分为四类,即堑式断裂系... 东濮凹陷各种成因的断层十分发育,而且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断层的解释在构造研究中显得特别重要。断层解释既要考虑断裂系统的模式,又要注意解释技巧。根据剖面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模式可分为四类,即堑式断裂系统、补偿式断裂系统、滑脱式断裂系统、阶梯式断裂系统。断层解释的技巧主要是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和在平面上进行断点组合。在平面上进行断点组合时,要把握住区域构造的方向、先主后次、剖面与平面相结合、应用断层交切规律、重视使用联络测线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钻井资料,才能正确地进行断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断裂系统 钻井资料 联络测线 构造研究 平面分布 构造圈闭 剖面特征 滚动背斜 中央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地质力学探讨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
13
作者 郭正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1期36-40,共5页
李四光教授曾指出,各种构造形式的各级组成部分对各种矿产分布往往呈现一定的关系。并断言,这种关系虽然是多方面的,相当复杂的,但是一般地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探讨和认识这种规律性,不但对矿产勘探,而且对矿井地质工作均有着十... 李四光教授曾指出,各种构造形式的各级组成部分对各种矿产分布往往呈现一定的关系。并断言,这种关系虽然是多方面的,相当复杂的,但是一般地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探讨和认识这种规律性,不但对矿产勘探,而且对矿井地质工作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变化 凹陷 矿产分布 构造体系 构造形式 矿井地质 隆起 褶曲 控制作用 煤层等厚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