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差应力与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1 位作者 宋传中 刘国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83,共14页
构造差应力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附加静水压力在地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大别山东端郯庐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构造差应力测量和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断裂带12个糜棱岩样品进行了20... 构造差应力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附加静水压力在地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大别山东端郯庐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构造差应力测量和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断裂带12个糜棱岩样品进行了20次构造差应力测量,获得了114.6—149.6MPa的差应力值;对同构造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获得岩石的形成时的围压为291.7—531.3MPa。通过构造差应力与岩石围压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岩石中的“构造超压”并不完全是构造差应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造成的,还应包括了岩石中流体压力的贡献。在中-上地壳,附加静水压力主要由流体压力构成;而在下地壳和岩石圈深部,岩石的构造超压主要来自于由构造差应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但由于岩石圈深部构造差应力的急剧减小,产生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对围岩的贡献量极小,并不能使超高压岩石的形成深度明显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差应力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流体压力 糜棱岩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物理化学的理论纲要和应用前景
2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11 位作者 胡宝群 周永胜 王宗秀 王红才 曹代勇 方维萱 韩润生 许德如 杨兴科 焦建刚 王翠芝 吕承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7-852,共16页
构造物理化学是地质力学在“构造结合建造”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发展为探讨构造作用过程中岩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关性的交叉学科领域。针对“构造力能否影响化学平衡”的地球科学难题,作者开展矿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进行构造力影... 构造物理化学是地质力学在“构造结合建造”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发展为探讨构造作用过程中岩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关性的交叉学科领域。针对“构造力能否影响化学平衡”的地球科学难题,作者开展矿田地质构造的深入研究,进行构造力影响压力的探索。构造应力场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力差,使岩石发生变形;另一部分是平均应力部分,即各向相等的正压应力状态,使岩石体积变化。后者称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叠加在其地质作用引起的压力之上,改变该点的压力并影响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由此控制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构造力改变物理化学条件进而影响化学过程”,即研究构造引起的构造附加压力、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控制物理化学过程的领域。构造物理化学和“成矿深度构造校正”等理论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得到证实,为胶东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支撑。经过30多年科研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1996年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年批准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构造物理化学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问题,构造作用影响温度问题,构造作用改变岩石物理性质问题,构造作用影响地质P-T相图问题,还要发展“构造结合建造”的构造变形岩相观测研究方法等。构造物理化学在地壳异常压力和地壳深部压力状态、构造对油气的驱动和圈闭问题、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和隐伏矿床预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问题、煤变形-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临界成矿的热力学分析、地震灾害流体对于岩石系统的构造物理化学约束以及构造变形岩相基础上的地球物理勘查等方面推广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物理化学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附加参量 深度校正测算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成岩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实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吕古贤 刘瑞珣 +4 位作者 王方正 郭涛 舒斌 夏林 刘杜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6-563,共18页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对“上覆岩石重力在...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对“上覆岩石重力在数值上等同于该点所承受的静水压力”这一通常的认识提出了不同见解 ,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 /比重 (或密度 )方法得出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 ,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 ,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差应力的众值。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 ,求得成矿深度仅3.5km或更浅 ,进而提出更深部位存在深部金矿富集带的预测意见。胶东几个大型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已揭露的勘探资料证实这一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用这一方法测算出大别超高压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 32km多 ,而不是用压力 /比重方法估算的 1 0 0多公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深度 构造校正测算 固体应力状态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玲珑-焦家式金矿 大别山榴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理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吕古贤 邓军 +1 位作者 倪师军 李晓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63,共14页
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研究涉及以下新的认识:构造体制下矿源岩系演化序列,构造动力热液淬取成矿机制,构造附加动力驱动热液成矿机制,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水-岩反应的浓缩成矿机制以及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特点。
关键词 构造物理化学 矿源岩系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应力场转化 矿化趋势度 构造物理化学界面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古贤 胡宝群 +3 位作者 罗毅甜 刘瑞珣 王方正 刘智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3,共14页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研究用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进行野外观察、岩石变形-应力测算及构造校正测算。其结果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在23~55km之间。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显示,具有环带的内核高压矿物年龄大于680 Ma,而其含柯石英幔圈里超高压变质矿物在(231±4)Ma形成,角闪岩相等退变质矿物形成在(211±4)Ma,可见超高压变质发生在陆缘和陆内的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其岩石矿物的Sr-Nd、O和He同位素含量,有力证明了岩石的壳内成因特征。深钻孔岩心的岩石矿物学系统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几公里宽范围里的各类围岩普遍含有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包体。上述实际资料,用超高压变质的"深俯冲-折返"模式已经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本文提出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增压壳内成因模式",认为这些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发育在陆内地块之间的强烈构造挤压环境。在230Ma左右,由于构造压力与重力压力叠加致使局部达到超高压及相应温度等条件,特别是当p≥2.8GPa时,变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得到满足,可以在23~55km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经应力松弛和拆离构造,岩石又逐步抬升并发生退变质作用。也可以说,该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构造物理化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重力-构造力复合压力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深度构造校正测算 壳源同位素 构造增压壳内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田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7 位作者 马生明 韩方法 任剑成 刘晶晶 刘智方 张韵佩 杨之利 张亮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45-346,共2页
对地壳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是近年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以往很多方法都是将压力换算为上覆岩石重量再换算为深度的。吕古贤(1982,1995,1996)指出不是只有重力可以产生静水压力,构造力也会产生相应的静水压力,并称后者为“构... 对地壳深度的研究和探索是近年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以往很多方法都是将压力换算为上覆岩石重量再换算为深度的。吕古贤(1982,1995,1996)指出不是只有重力可以产生静水压力,构造力也会产生相应的静水压力,并称后者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深度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大尹各庄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吕古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962-980,共19页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 构造物理化学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构造结合建造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深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晓峰 华仁民 +2 位作者 易先奎 冯佐海 黄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0,共5页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构造物理化学的基 本理论,研究了江西金山金矿赋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测算了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在 3100~4300m...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构造物理化学的基 本理论,研究了江西金山金矿赋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测算了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在 3100~4300m左右,这对进一步在该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 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成矿深度 金矿床 江西 韧性剪切带 构造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