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228
1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6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古生代矿床组合的六大构造阶段划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秦克章 孙枢 +2 位作者 李继亮 肖文交 郝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3-206,共4页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本文在大量典型矿床、造山带实地调查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按板块构造旋回将新疆(侧重北疆)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7大构造阶段产物,尝试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认识北疆矿床时空分布关系...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本文在大量典型矿床、造山带实地调查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按板块构造旋回将新疆(侧重北疆)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7大构造阶段产物,尝试从板块构造角度来认识北疆矿床时空分布关系及演化序列,以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组合 古生代 阶段划分 大地构造环境 等时线年龄 北疆 金属矿床 构造阶段 典型矿床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许迅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期138-139,142,共3页
指出了晚古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并对该地区进... 指出了晚古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并对该地区进行岩浆作用总结在反演、研究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和了解地球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五年国内发表的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期(257~205Ma)岩浆作用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二叠纪时期大兴安岭北部地壳发生与俯冲作用相关的侧向增生及幔源岩浆底侵相关的垂向增生;三叠纪早期由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一线的古亚洲洋闭合碰撞,推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年轻地壳沿贺根山—嫩江—黑河一线由南向北发生陆内俯冲作用,推动下地壳及地幔内残余板片向地幔俯冲;中晚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该地区处于造山作用结束的后造山—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地壳处于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期,同期有大量花岗岩就位,并伴有标志造山结束的磨拉石建造沉积;古亚洲洋构造域东段晚三叠世均处于造山后垮塌与伸展的环境,并且古亚洲洋构造域在该地区的影响至少持续到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印支构造阶段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盆地形成的三大活动构造历史阶段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旭辉 高长林 +8 位作者 黄泽光 范小林 刘光祥 周小进 翟常博 单翔麟 吉让寿 秦德余 张渝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2,共8页
中国大陆的组成复杂而不均一,是历史上多个小型陆块会聚形成的复合大陆,基底结构各异,形成时代先后不一。中国各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取决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成盆体制的变化。中国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古中国陆、古亚洲陆和新亚洲大陆形成3... 中国大陆的组成复杂而不均一,是历史上多个小型陆块会聚形成的复合大陆,基底结构各异,形成时代先后不一。中国各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取决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成盆体制的变化。中国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古中国陆、古亚洲陆和新亚洲大陆形成3个阶段。在陆缘和陆内两大优势的成盆构造-热体制作用下,分别形成了古中国/古亚洲构造环境的古生代盆地,新亚洲构造环境下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在会聚缩合的大陆内部,历经了3次构造变格:第一变格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第二变格期为晚白垩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第三变格期为渐新世和新近纪—现今。中新生代的盆地叠加、改造了古生代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中国 构造阶段 盆地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门源盆地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保起 李德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门源盆地是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南北边缘均为断裂控制,发育古近系白杨河组、第四纪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地层变形、地貌发育和断裂活动分期的差异显示新生代以来门源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运动阶段。新生代最早的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中期... 门源盆地是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南北边缘均为断裂控制,发育古近系白杨河组、第四纪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地层变形、地貌发育和断裂活动分期的差异显示新生代以来门源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运动阶段。新生代最早的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中期(约30MaB.P.),Ⅰ级夷平面解体,盆地断陷形成并接收了白杨河组砂砾石沉积。第二阶段始于渐新世末期—中新世初(约23MaB.P.),盆地结束了沉降过程,白杨河组褶皱变形,这一过程持续至中更新世初期。第三阶段始于中更新世中期(约460ka B.P.),新的边界断裂形成,盆地再次断陷,堆积了厚度大于400m的冰碛或冰水堆积物,边缘断裂强烈活动,这一过程持续到晚更新世晚期(约30ka B.P.)。最新阶段始于30ka B.P.,盆地和两侧的山地整体抬升,盆地面由此前的加积过程转变为侵蚀切割过程,北缘断裂的活动由含走滑分量的逆冲性质转变为走滑性质,但走滑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盆地 构造变形 断裂活动分期 构造运动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多种信息提高油田开发方案设计阶段构造模型精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天放 吴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中区块开发方案设计中建立构造模型的工作为实例,说明在油田开发设计阶段,如何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提高构造模型精度。宝中区块整个覆盖三维地震,但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在完成下侏罗统三工河组3个油组顶面构造... 以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中区块开发方案设计中建立构造模型的工作为实例,说明在油田开发设计阶段,如何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提高构造模型精度。宝中区块整个覆盖三维地震,但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在完成下侏罗统三工河组3个油组顶面构造图的工作中,首先使用倾角测井资料绘制构造等高线图及构造剖面图,控制工区整体构造形态;结合岩心描述和井间层位对比,了解地层横向变化基本规律及岩性纵向变化以及相应井旁地震道的地震响应;依据勘探阶段完成的构造图,参考据井孔崩落扩径方向确定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恢复古构造并模拟古构造应力场,计算目的层位平面破裂值强度,指示断层和裂缝发育情况;使用均方根振幅剖面解释小断层;完成构造图后,利用平面流体模型、流体分布的重力分异合理性,复查地震解释的断层。根据用该方法完成的最终构造图,部署了3口井,其中宝203井和宝205井实际钻遇的各油组顶面深度与构造图解释深度的误差最大为1.4m,最小为0.4m。图4表3参1(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方案设计 阶段构造 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特提斯金沙江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龙清 余凤鸣 陈开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6,共2页
金沙江造山带是东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金沙江造山带自泥盆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弧后盆地扩张、弧后盆地俯冲消减、弧后碰撞造山、挤压隆升与前陆盆地演化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潘桂棠等,1997;W... 金沙江造山带是东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金沙江造山带自泥盆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弧后盆地扩张、弧后盆地俯冲消减、弧后碰撞造山、挤压隆升与前陆盆地演化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潘桂棠等,1997;Wang et al.,1995;王立全等,1999;何龙清,1998;Kenneth et al.,1995),各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内生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金沙江造山带 弧后盆地 内生金属矿床 盆地扩张 构造演化阶段 盆地演化 挤压隆升 东特提斯 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94
8
作者 张岳桥 廖昌珍 +1 位作者 施炜 胡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解释、野外构造测量和构造-地貌分析,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牛代伸展断陷历史,初步论证了盆地周边地区新构造时期的下限为8~9Ma,并将新构造时期划分为3个构造-地貌演化阶段:(1)新构造前奏阶段(中新世晚...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解释、野外构造测量和构造-地貌分析,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牛代伸展断陷历史,初步论证了盆地周边地区新构造时期的下限为8~9Ma,并将新构造时期划分为3个构造-地貌演化阶段:(1)新构造前奏阶段(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以鄂尔多斯红粘土盆地的发育和山西地堑系的形成为标志,整个地区处于走滑伸展心力环境;(2)新构造主变动阶段(上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经历了多幕次构造变动事件,主要表现为沿西南缘弧形构造带的幕式挤压、周缘地堑盆地的持续伸展、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晋陕黄河峡谷段侵蚀盆地的形成和河流高阶地发育;(3)最新构造变动阶段(中晚更新世以来),以周缘地带的走滑挤压和走滑伸展变形为主要特征,盆地内部差异性隆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新构造时期断裂运动方式主要有伸展、走滑和挤压逆冲活动,鄂尔多斯地块本身发生绕直立轴旋转,并为周缘地带地壳伸展变形所调节。鄂尔多斯地区新构造阶段性演化与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快速向北扩展和高原物质向东构造挤出作用存在密切的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 构造地貌 构造阶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明慧 张厚和 +5 位作者 廖宗宝 罗晓华 雷志斌 张少华 张雨田 李毅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20,共11页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油气聚集 南沙海域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门地区第四纪晚期构造阶地的红外释光测年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杰 卢演俦 +2 位作者 尹功明 刘爱国 胡碧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90-399,共10页
光释光(OSL)测年是近几年从热释光(TL)测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定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与TL测年类似。不同的是:OSL是通过单色光束激发晶体中储存的电离辐射能使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当用近红外线束作... 光释光(OSL)测年是近几年从热释光(TL)测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定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与TL测年类似。不同的是:OSL是通过单色光束激发晶体中储存的电离辐射能使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当用近红外线束作为激发光源时称之为红外释光(IRSL)测年。与TL测年相比,OSL测年可以不考虑残留的OSL信号,而且测量具有简便、迅速且准确等优点。本文用细颗粒红外释光技术对玉门地区的构造阶地进行了年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石油河阶地、白杨河阶地和大黄沟阶地被抬升的年代分别约为90、70、44、29、20、13、5.6kaB.P.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地区 构造阶段 红外释光测年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主要阶段 被引量:28
11
作者 汤良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8-324,共7页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等板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等板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化为挤压体制下的盆地,最终以构造反转结束。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分为6个二级演化阶段,即震旦—奥陶纪克拉通内裂陷盆地发展阶段、志留—泥盆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石炭—二叠纪弧后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碰撞复活前陆盆地形成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碰撞后继盆地演化阶段,其划分标志是以盆地性质及其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为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构造旋回 构造阶段 盆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顶宫地区构造流体包裹体迹面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汝鑫 刘斌 周祖翼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茅山顶宫地区的流体包裹体迹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经历过多期构造演化,主应力方位表现出由北西→北北西→近北→北西→北东→西北西方向的变化,并以北西方向为主;主应力性质由压扭→张性→压扭→张性呈多期改变.这些... 茅山顶宫地区的流体包裹体迹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经历过多期构造演化,主应力方位表现出由北西→北北西→近北→北西→北东→西北西方向的变化,并以北西方向为主;主应力性质由压扭→张性→压扭→张性呈多期改变.这些事件依次对应于茅山中生代以来第一次北西向推覆构造、K2茅东张裂盆地,以及新生代挤压、拉张交替演化过程.茅山断裂构造期温度显示出由高到低的变化特点,相应地压力也由大到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迹面 茅山顶宫 构造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研究在我国东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乾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构造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直至成藏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查从陆地到海域发现大批油气田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构造阶段 盆地起源与演化 裂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同位素地质数据分析及岩浆-构造活动时段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国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本文对华南地区230Ma以来的花岗岩同位素地质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总体上存在自西北向东南渐新趋势,并由一次趋势面分析得到佐证。依据NE向构造的分区统计,存在165~137Ma和112~80Ma,两个阶段岩浆活动... 本文对华南地区230Ma以来的花岗岩同位素地质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总体上存在自西北向东南渐新趋势,并由一次趋势面分析得到佐证。依据NE向构造的分区统计,存在165~137Ma和112~80Ma,两个阶段岩浆活动的峰值自西向东迁移,在140~110Ma时期,岩浆活动的峰值随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但与库拉板块的快速俯冲和东南沿海火山岩化学成分的交替变化相对应,从而依据华南岩浆活动时空特点,将该区古岩浆-构造史划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花岗岩 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浆-构造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河流阶地演化及其构造—气候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迎国 常宏 周卫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3-1049,共17页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纪以来覆盖了盆地大范围区域,河流阶地形成与粉尘物质最终保存在阶地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所以,尽管借鉴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区域对比,能够推断河流阶段的年代范围,仍需更多绝对年龄方法对其进行约束。本文通过渭河盆地内渭河不同支流河流阶地形成年代、拔河高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大范围区域隆升过程及第四纪气候演化序列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有相应的河流阶地形成,河流阶地年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提出渭河盆地河流演化与构造运动造成潜能及气候变化诱发这些潜能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渭河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构造—气候旋回阶地。渭河盆地水系演化史的重建对全面认识黄河中游水系早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渭河、黄河贯通三门峡的争议,但还需要更多可靠的不同河流地质证据和多种分析数据的印证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河流阶地 年代分布 构造阶段 气候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地区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守仁 万天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花状断褶构造和后生表褶构造分布普遍 ,断裂活动具明显的剪切挤压性质。根据柴西北地区白垩纪—第四纪的沉积特征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 ,将构造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 ,即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的拗陷阶段、始新...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花状断褶构造和后生表褶构造分布普遍 ,断裂活动具明显的剪切挤压性质。根据柴西北地区白垩纪—第四纪的沉积特征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 ,将构造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 ,即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的拗陷阶段、始新世—渐新世的引张 剪切阶段、新近纪—早更新世的强烈挤压 剪切阶段和中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相对稳定阶段。柴西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受周缘山系构造活动的严格控制 ,中新世是断裂活动和构造裂缝形成的重要时期。图 7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地区 中新世 构造演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永观 邢怀学 +4 位作者 高卫华 余明刚 丁汝福 周刚 张传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共2页
阿尔泰成矿带呈北西向展布,横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四国,绵延1000多公里。成矿带主体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境内。成矿带构造演化历史长,演化过程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阿尔泰成矿带构造演化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表明... 阿尔泰成矿带呈北西向展布,横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和蒙古四国,绵延1000多公里。成矿带主体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蒙古境内。成矿带构造演化历史长,演化过程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阿尔泰成矿带构造演化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阿勒泰造山带主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①1000~860Ma,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基性岩墙的侵入及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带 矿区阿尔泰 构造演化阶段 哈萨克斯坦 西伯利亚 被动大陆边缘 古亚洲洋 矿产资源 阿勒泰 构造演化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特征——以西非贝宁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令武 赵红岩 +4 位作者 段晓梦 喻英梅 赵佳奇 陈亮 郝立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5期29-34,共6页
立足于大西洋的形成与演化,划分了贝宁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厘定了裂陷期盆地的边界,分析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明确了盆地构造样式。贝宁盆地经历裂陷期、漂移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发育盐岩。受早白垩世裂陷期盆地东、西部应力差异控制,... 立足于大西洋的形成与演化,划分了贝宁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厘定了裂陷期盆地的边界,分析了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明确了盆地构造样式。贝宁盆地经历裂陷期、漂移期两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发育盐岩。受早白垩世裂陷期盆地东、西部应力差异控制,盆地形成了东部拉张构造区和西部走滑构造区,盆地裂谷分布具有"东宽西窄"的特征。东部拉张构造区发育近东西向断裂体系,主要为拉张作用形成的铲式正断层,西部走滑作用区发育NE—SW向走滑断裂体系,发育陡直的走滑断裂,主要为走滑作用形成的走滑断层。受早白垩世东、西部应力差异和晚白垩世构造反转、新生代重力滑脱作用的控制,盆地发育拉张、扭张、挤压、重力滑脱4类构造样式,丰富的构造样式为盆地构造圈闭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盆地结构 断裂体系 构造样式 贝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研究最新进展和构造发展的阶段性
19
作者 汪洋 张开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19,共21页
从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3个方面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内的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构造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些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内部变形的3个阶段:始新世(50-33Ma),青藏地区总体呈刚性,变... 从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3个方面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内的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之后)构造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于这些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内部变形的3个阶段:始新世(50-33Ma),青藏地区总体呈刚性,变形集中在造山带的南北周缘;渐新世一中新世初(33-22Ma),高原中西部以逆冲断层形式的散布式挤压变形,以东部大型走滑断层为边界的块体挤出与块体旋转3种变形方式共存;中新世初至今(22-0Ma),高原块体的强度进一步变弱,以遍及高原整体的连续散布变形为主,出现共轭走滑断层与伸展构造.认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正断层)是同样处于东西伸展应力体系下的藏中共轭走滑断层向造山带南北延伸扩展的产物.此外,还对造山带内会聚量的调节方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阶段 南北向地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贵庙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
20
作者 陈喜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7-38,共2页
阿贵庙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成矿带的西段,与狼山成矿带东段的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等大型-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同属于华北古大陆边缘、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其它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在该区已发现叠布斯格、欧布拉格和... 阿贵庙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狼山成矿带的西段,与狼山成矿带东段的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等大型-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同属于华北古大陆边缘、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其它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在该区已发现叠布斯格、欧布拉格和千德曼等中、小型铜铅锌铁矿(化)点,显示出较大的成矿潜力。但长期以来,该区因受地形陡峭、自然地理与交通条件差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工作程度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阶段 华北地台北缘 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 成矿作用 裂陷槽 成矿地质条件 狼山 成矿地质背景 中元古代 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