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构造解析 |
张治鑫
吴珍云
邓寒潇
汪伟
王洪艳
贺婉慧
李慧欣
毛可奕
董少春
尹宏伟
|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构造转换带源汇系统控储作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26转换带为例 |
林璐
蔡俊杰
刘杰
牛胜利
王菲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大陆横向转换构造及其地质作用 |
刘池洋
黄雷
赵红格
王建强
杨丽华
席晓东
彭恒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构造转换带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为例 |
鲍志东
赵艳军
祁利祺
司敏娜
吴博然
罗小玉
赵华
伍星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5
|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 |
刘恩涛
王华
林正良
李媛
马庆林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8
|
|
6
|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
刘恩涛
王华
李媛
廖远涛
马庆林
林正良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7
|
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张永刚
汤良杰
金文正
万桂梅
吕志洲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8
|
挤压区局部构造转换带类型及石油地质意义 |
宁飞
汤良杰
朱传玲
何春波
张钰
王鹏昊
陈群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0
|
|
9
|
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特征及转换模式 |
孙东
刘树根
李智武
孙玮
邓宾
钟勇
李金玺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0
|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 |
林海涛
任建业
雷超
闵慧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11
|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
许志琴
李海兵
杨经绥
陈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8
|
|
12
|
黄骅坳陷横向构造转换带与基底三分结构的重磁证据 |
李淑玲
Yaoguo Li
孟小红
付立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13
|
东营凹陷北带转换带构造与储集体分布 |
孙向阳
任建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6
|
|
14
|
构造转换带精细研究及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
王风华
李荣权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5
|
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李强
田晓平
孙风涛
来又春
蔡越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6
|
渤海湾盆地“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形成演化及成藏特征 |
吴智平
张勐
张晓庆
王迪
程燕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17
|
库车坳陷中秋构造转换带三维构造模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
谢会文
汪伟
徐振平
尹宏伟
罗浩渝
杨庚兄
章学歧
段云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沉积期构造转换带类型、空间展布及其控制因素 |
王文龙
汤济广
陶意
张兴强
孙乔琪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 |
李亚辉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8
|
|
20
|
构造转换带对塔南凹陷滑塌浊积岩油藏的控制 |
闫博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