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淮南舜耕山下古生界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
- 1
-
-
作者
许光泉
贺彪
何玉鹏
杨婷婷
张海涛
李浩
张著
-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3-1289,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279,41572147)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23xnjys012)联合资助。
-
文摘
华北煤田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深受下古生界岩溶突水灾害威胁。对裸露区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岩溶地区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储水、导水、突水等机制研究可以提供重要参考,对岩溶水害防治具有实际的指导性。以华北煤田南缘淮南舜耕山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岩溶角砾宏观与微观结构分析,以及成因演化分析等方法,系统揭示了下古生界岩溶发育类型与特征,并结合地区沉积与构造史,对岩溶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岩溶按形成时间分为沉积岩溶、后生岩溶及现代岩溶。沉积岩溶以同生岩溶角砾岩为标志,形成于沉积间断期,与古大气降水和海水进退及溶蚀作用密切相关。后生岩溶以成岩后发育的层间岩溶角砾岩以及燕山期拉张运动所形成的岩溶角砾岩为标志。该地区层间岩溶形成于早奥陶世地壳抬升期,因长期风化剥蚀和地下水流作用在岩层面间形成古岩溶坍塌与固结而成。构造角砾岩溶形成发生于下古生界地层内部,因多期拉张作用在破碎带内形成,并发生方解石多期结晶充填,被含铁质浸染。现代岩溶以溶沟及岩溶塌陷为标志,发育于层面拉张裂隙、断层或二者交汇处,因长期大气降水入渗以及重力垮塌或潜蚀作用所致。
-
关键词
下古生界岩溶
岩溶角砾岩
沉积岩溶
构造角砾岩溶
现代岩溶
淮南舜耕山
-
Keywords
Lower Paleozoic karst
karst breccia
sedimentary karst
tectonic breccia karst
modern karst
Shungeng mountain in Huainan
-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