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新发现的麻粒岩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坤光
刘强
+3 位作者
张传林
董永观
王爱国
郭坤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0,104,共2页
关键词
变质岩
构造缝合带
地质资料
康西瓦断裂
带
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沙江上游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以堆绒通滑坡为例
2
作者
冉丽娜
张永双
+1 位作者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合,是特大滑坡易发带,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演化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其孕生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灾害隐患有效判识和风险防范。以金沙江构造缝合带堆绒通滑坡为例,基于现场...
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合,是特大滑坡易发带,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演化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其孕生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灾害隐患有效判识和风险防范。以金沙江构造缝合带堆绒通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年代学测试和环剪试验等方法,剖析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绒通滑坡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巨型滑坡,所在斜坡岩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内部发育多条黏土化蚀变蛇绿岩条带,构成易滑地质结构;黏土化蚀变蛇绿岩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遇水强度急剧下降,天然状态下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值分别为67.0 kPa和20.3°,饱和状态下的c、φ值分别为39.8 kPa和13.8°,软化效应显著;堆绒通滑坡堆积体目前整体稳定,但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前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基于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灾害风险防范对策。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结构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了堆绒通滑坡的形成演化。相关认识对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斜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缝合带
滑坡
蛇绿岩
黏土化蚀变岩
易滑地质结构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新发现的麻粒岩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坤光
刘强
张传林
董永观
王爱国
郭坤一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0,104,共2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西昆仑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
关键词
变质岩
构造缝合带
地质资料
康西瓦断裂
带
麻粒岩
分类号
P588.34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沙江上游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以堆绒通滑坡为例
2
作者
冉丽娜
张永双
任三绍
李金秋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2350,4194101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816)。
文摘
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合,是特大滑坡易发带,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演化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其孕生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灾害隐患有效判识和风险防范。以金沙江构造缝合带堆绒通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年代学测试和环剪试验等方法,剖析了蚀变蛇绿岩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绒通滑坡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巨型滑坡,所在斜坡岩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内部发育多条黏土化蚀变蛇绿岩条带,构成易滑地质结构;黏土化蚀变蛇绿岩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遇水强度急剧下降,天然状态下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值分别为67.0 kPa和20.3°,饱和状态下的c、φ值分别为39.8 kPa和13.8°,软化效应显著;堆绒通滑坡堆积体目前整体稳定,但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前缘可能出现局部失稳,基于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灾害风险防范对策。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结构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了堆绒通滑坡的形成演化。相关认识对青藏高原构造缝合带斜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构造缝合带
滑坡
蛇绿岩
黏土化蚀变岩
易滑地质结构
稳定性分析
Keywords
tectonic suture zone
landslip
ophiolites
clay-altered rock
sliding-prone geo-structure
stability analysis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新发现的麻粒岩
杨坤光
刘强
张传林
董永观
王爱国
郭坤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沙江上游蚀变蛇绿岩型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以堆绒通滑坡为例
冉丽娜
张永双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