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净化处理构造磁观测数据的多道约束维纳滤波法
1
作者 陈忠义 邓兴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7-388,共22页
本文提出一种能净化处理流动地磁观测所得的总强度数据的多道约束维纳滤波法。它只要求对测网中各测点进行一次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绝对测量,使其满足所需的约束条件,便能利用附近地磁台同时段的三分量数据精确地拟合得出各测... 本文提出一种能净化处理流动地磁观测所得的总强度数据的多道约束维纳滤波法。它只要求对测网中各测点进行一次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绝对测量,使其满足所需的约束条件,便能利用附近地磁台同时段的三分量数据精确地拟合得出各测点在各观测期间的三分量值。这样,就可算出相邻两点间总强度差矢量的大小和方向,排除地磁内、外源场的干扰。进而再利用该台的三分量扰动场数据,通过同样的滤波运算,可先后获得相邻两点间跟构造应力作用有关的感应场与剩余场。以台距为144~455公里的北京、静海、昌黎和红山四个地磁台的144个分量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各分量的拟合值与真值之差的标准差分别为σ_X=1.22~2.65nT,σ_Y=1.16~3.97nT,σ_Z=1.18~2.32nT,σ_F=1.18~2.34nT;(2)拟合值的均值与真值的均值之差则很小。X_f-X_o和Z_f-Z_o都是零,Y_f-Y_o=-0.2~-0.3nT,F_f-F_o=0.2~0.3nT;(3)所算出的总强度差矢量之均值的大小和方向与真值的几乎完全相等;(4)感应场不足1nT,远远小于剩余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 构造磁 维纳滤波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柏林 吴淦国 +4 位作者 叶德金 刘晓春 杨农 舒斌 俞伯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8-76,共9页
甘肃北山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是磁各向异性度P值大,反映该区总体韧性剪切变形强烈磁椭球扁率E>0占优势,磁面理发育,部分样品磁线理发育,反映变形以压扁变形为主;但局部剪切拉伸变形明显,最小磁化率轴投影显示变形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为主... 甘肃北山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是磁各向异性度P值大,反映该区总体韧性剪切变形强烈磁椭球扁率E>0占优势,磁面理发育,部分样品磁线理发育,反映变形以压扁变形为主;但局部剪切拉伸变形明显,最小磁化率轴投影显示变形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为主.矿化蚀变的糜棱岩中P值与金品位呈反相关,说明矿化蚀变的热液作用削弱了岩石中已经形成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反映出矿化蚀变晚于构造变形的时序关系.这与该区处于塔-哈两板块碰撞带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碰撞带的变形性质、变形样式、变形动力学和运动学,以及成矿作用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构造分析 金矿化特征 变形与矿化时序关系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磁异常特征及对前新生代构造的指示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招才 高金耀 +3 位作者 李家彪 张涛 沈中延 杨春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92-3302,共11页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前新生代构造,利用新近的船载磁力测量数据,对磁异常进行变纬度化极,并反演计算视磁化强度和磁源重力异常,以及对三条OBS剖面进行重磁拟合.结果认为东沙隆起高磁异常带是浙闽沿海火山岩带向西的延续,其间被NW向古老的...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前新生代构造,利用新近的船载磁力测量数据,对磁异常进行变纬度化极,并反演计算视磁化强度和磁源重力异常,以及对三条OBS剖面进行重磁拟合.结果认为东沙隆起高磁异常带是浙闽沿海火山岩带向西的延续,其间被NW向古老的转换边界断裂F10错断;NE向的F2断裂是高磁异常带的南界,并限制了底侵活动的北界;F3断裂在拉伸减薄前是一个薄弱带,两侧深部热状态存在差异,极有可能是晚中生代古俯冲缝合带位置.磁静区在F2和F3断裂之间的磁性层磁性减弱,主要原因是底侵活动引起的热蚀变作用影响;而在F3断裂南侧磁性层磁性较强且较为破碎,斜磁化下磁异常正负相互压制是该区形成弱正磁异常的主要原因,该区磁性层的独特特征也可能反映了"古洋壳"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异常 异常带 静区 断裂 前新生代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磁总强度大地噪声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熙宪 张玉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利用北京台的地磁矢量资料实现了对华北地区地磁总强度21点差值大地噪声的拟合。通过上述拟俣研究了该地区总强度大地噪声的水平与特点,并提出一种判别拟合是否可信的有效方法。分析表明,对于构造磁效应而言大地噪声是一种值得重视... 利用北京台的地磁矢量资料实现了对华北地区地磁总强度21点差值大地噪声的拟合。通过上述拟俣研究了该地区总强度大地噪声的水平与特点,并提出一种判别拟合是否可信的有效方法。分析表明,对于构造磁效应而言大地噪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噪声,华北地区总强度差值的磁化率效应比较弱,方向性效应是该地区大地噪声的主要成分,同时,由大地噪声特点了华北地区介质磁性异常分布的大致特点,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磁 大地噪声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锋带新生代构造变形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竹新 李本亮 +1 位作者 贾东 雷永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8-1185,共8页
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的地震剖面解释和前缘盆地内沉积地层的磁组构研究表明前锋构造中发育两期构造挤压作用,即整体强烈的晚三叠世变形和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弱新生代构造变形。受这两期构造挤压作用的控制,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中发育上、... 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的地震剖面解释和前缘盆地内沉积地层的磁组构研究表明前锋构造中发育两期构造挤压作用,即整体强烈的晚三叠世变形和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弱新生代构造变形。受这两期构造挤压作用的控制,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中发育上、下两套构造层,地表构造为晚三叠世时期形成,而深部隐伏构造则形成于新生代。北部的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南部的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前锋构造是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新生代构造冲断位移量以及造成早期构造抬升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反映新生代变形强度由北向南的减弱。磁组构研究表明新生代变形从龙门山冲断带边缘到盆地内部,磁组构从铅笔状磁组构到初始变形磁组构并逐渐过渡到沉积磁组构。由南向北磁组构由初始变形磁组构转变为铅笔状磁组构,说明应变越来越强,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龙门山前锋新生代构造的弱变形作用和变形强度的北强南弱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前锋构造 新生代 构造变形 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磁信息关联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东岱 叶水盛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以航磁数据为样本 ,建立了航磁信息关联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 1∶5 0万航磁水平一阶导数轴向图进行计算机自动关联叠置、提取航磁解释构造轴线的研究。经与垂向二阶导数对比分析 ,证实了该方法给出的...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以航磁数据为样本 ,建立了航磁信息关联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 1∶5 0万航磁水平一阶导数轴向图进行计算机自动关联叠置、提取航磁解释构造轴线的研究。经与垂向二阶导数对比分析 ,证实了该方法给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自适应和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构造 信息关联 数据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中甸岛弧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殿华 王安建 +1 位作者 管烨 陈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文章选择中甸岛弧地区中比例尺地表填图所圈定的侵入岩及火山岩、航磁解译构造格架及汇水盆地沉积物多元素异常作为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定位预测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在GIS平台上基于模糊逻辑模型进... 文章选择中甸岛弧地区中比例尺地表填图所圈定的侵入岩及火山岩、航磁解译构造格架及汇水盆地沉积物多元素异常作为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定位预测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在GIS平台上基于模糊逻辑模型进行了模糊成员权重赋值和模糊推理网络构建。通过模糊推理计算得到该区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航磁解译构造的交汇部位以及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可以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模糊概率分布图。该区主要矿床如普朗、红山和雪鸡坪等均处于高模糊概率分布区,经野外检查验证发现普上和地苏嘎两处斑岩铜矿矿化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模糊逻辑 解译构造格架 GIS 斑岩铜矿 定位预测 中甸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