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 被引量:63
1
作者 孙晓猛 王书琴 +2 位作者 王英德 杜继宇 许强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61±3Ma,是郯庐断裂带被利用发生第二期左旋走滑运动并向北扩展到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物。四平市叶赫乡佳伊断裂带中负花状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早中期,是郯庐断裂北段在早白垩世遭受左旋走滑-拉张作用的典型代表。四平市石岭镇佳伊断裂大型走滑-逆冲断褶带、桦甸县敦密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这一时期脆性右旋走滑-逆冲事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导致整个郯庐断裂北段遭受到强烈改造。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中古近纪盆地在横剖面上呈不对称地堑,并且不对称地堑沿断裂带走向发生断、超方向左右变位,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古近纪时受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根据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变形特征,建立了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序列。即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分为左旋韧性剪切(J_2末期)、左旋张扭(K_1早中期)、右旋压扭(K_2晚期-末期)、右旋走滑断陷(E)和构造反转(E_3末期)五个阶段。其演化历史主要受控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敦化-密山断裂 佳木斯-伊通断裂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吕宝凤 殷征欣 +1 位作者 蔡周荣 万志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9-1261,共13页
本文从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综合分析板块作用、壳幔作用、岩浆热事件、构造变形、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印证与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南海北部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和构造演化序列,提出受欧亚、印澳、太平洋3大板块的... 本文从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综合分析板块作用、壳幔作用、岩浆热事件、构造变形、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印证与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南海北部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和构造演化序列,提出受欧亚、印澳、太平洋3大板块的共同影响,南海北部新生代主要构造运动划分为礼乐运动、西卫运动一幕、西卫运动二幕、南海运动、南沙运动5次较为合适。其中礼乐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裂陷发展阶段,并产生NE走向小型断陷;西卫运动一幕使断陷进一步扩展;西卫运动二幕使南海北部由断陷向断坳转变,断陷走向向NEE向转变;南海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坳陷发展阶段;南沙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差异性区域沉降阶段,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南海北部这种构造演化序列造就了前古近系、古近系、新近系3层含油气结构层系及始新统湖相、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和中新统海相3套烃源岩,围绕3套烃源岩可形成"上生下储上盖"、"自生自储自盖"与"下生上储上盖"3类成藏组合和背斜、古潜山、地层-岩性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及其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新生代 构造演化序列 油气成藏要素 复式油气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锡明 张岳桥 季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鲁西地块的断裂构造有两类不同分布型式:一类呈放射状分布,由陡倾、基底右行韧性剪切带和盖层内复杂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另一类呈环绕地块基底核部同心环状分布,由3个主要盖层伸展拆离带组成,主滑脱面分别位于古生界盖层与基底间... 鲁西地块的断裂构造有两类不同分布型式:一类呈放射状分布,由陡倾、基底右行韧性剪切带和盖层内复杂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另一类呈环绕地块基底核部同心环状分布,由3个主要盖层伸展拆离带组成,主滑脱面分别位于古生界盖层与基底间的不整合面、石炭系与奥陶系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和中新生代断陷-沉积岩系与新生代火山-沉积物之间的断层。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可以分为3个层次:印支期褶皱-逆)中推覆构造、燕山中期NNE轴向的隔槽式箱状褶皱和燕山晚期NW、NNE向共轭正断-走滑断裂。相应地鲁西地块经历了3个成盆期,即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这些中生代盆地在空间上的叠置导致了地块内部复杂的盆-山耦合关系。鲁西地块中生代有两个岩浆活动集中时期,即早侏罗世(约190Ma)和早白垩世(132~110Ma)。综合沉积记录、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过程,将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6个阶段:晚三叠世挤压变形,早、中侏罗世弱伸展作用,中、晚侏罗世挤压变形与地壳增厚作用,早白垩世大陆裂谷与地壳伸展作用,早白垩世末期挤压变形与盆地反转事件和晚白垩世区域隆升。这些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事件对研究和理解中生代构造、体制和深部岩石圈动力学转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块 断裂构造型式 中生代 构造演化序列 构造体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4
作者 侯明金 王永敏 +1 位作者 Jacques MERCIER Pierre VERGELY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依据区域构造层划分,从最新地层内的断裂动力学分析开始,层层深入,层层筛选,采用计算机程序对所获的断层面上的擦痕统计分析计算,求得每个点上的古应力场状态,继而求得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状态。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断裂活动的古应力场... 依据区域构造层划分,从最新地层内的断裂动力学分析开始,层层深入,层层筛选,采用计算机程序对所获的断层面上的擦痕统计分析计算,求得每个点上的古应力场状态,继而求得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状态。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断裂活动的古应力场特征。最后确定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古应力场演化序列表,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断裂带的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断层擦痕 古应力场分析 构造演化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西段南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少英 王志民 徐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6,共7页
根据红安—大悟地区构造填图的结果,结合室内显微镜分析,给出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序列、变形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方向。本地区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变形(D1)是发生在地壳中部层次向北的韧性剪切推覆,形成了区域性、透入性的面理和线理... 根据红安—大悟地区构造填图的结果,结合室内显微镜分析,给出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序列、变形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方向。本地区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变形(D1)是发生在地壳中部层次向北的韧性剪切推覆,形成了区域性、透入性的面理和线理构造,第二期变形(D2)是向较浅层次的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形成了控制地层分布的区域性褶皱和各种露头尺度的小褶皱。结合已有的构造年代学结果,西大别南部的变形历史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0Ma到225~210Ma的韧性剪切变形;第二阶段为早于195Ma的褶皱变形,二者均表现为总体由南向北的运动学特征,揭示出大别造山带折返过程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几何学 运动学 构造演化序列 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样式解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书琴 孙晓猛 +3 位作者 杜继宇 王英德 许强伟 田景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样式。各种构造样式和地层间切割或覆盖关系的匹配研究,为限定断裂带活动期次及时代,建立郯庐断裂带北段变形序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同构造样...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样式。各种构造样式和地层间切割或覆盖关系的匹配研究,为限定断裂带活动期次及时代,建立郯庐断裂带北段变形序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同构造样式反映了断裂带由老至新经历了以下5个重要的变形事件:①密山县知一镇韧性剪切带黑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61±3Ma,是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并扩展到东北地区的产物;②四平市叶赫镇负花状断层系以及早白垩世早期东北断陷盆地群的形成,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早期发生强烈的走滑—伸展作用的重要依据;③四平市石岭子镇佳木斯—伊通断裂大型逆冲断层系和断层相关褶皱、桦甸县敦化—密山断裂"逆地堑"、沈阳—哈尔滨逆冲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北段特征最明显、分布最广泛的构造样式,它们形成于晚白垩世嫩江运动—晚白垩世末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郯庐断裂带北段遭受到广泛而又强烈的右旋走滑—逆冲作用;④佳伊、敦密古近纪地堑是右旋走滑、伸展双重机制控制的产物;⑤在渐新世末期古近纪地堑的构造反转结束了地堑的演化;中新世郯庐断裂带北段上地幔剪切控制了新生代含幔源包体火山口沿断裂有规律的分布。上述5个重要的变形事件由老至新组成了郯庐断裂带北段较为完整的构造演化序列,它们是不同地球动力学机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敦化-密山断裂带 佳木斯-伊通断裂带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