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战庆 裴先治 +8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陈有炘 高景民 刘成军 王学良 魏方辉 张刚 杨忠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2-1195,共14页
在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手段,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划分为基质和构造混杂岩块。构造混杂岩块包括变质基底岩块、洋壳型岩块和岛弧型岩块。其中,... 在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手段,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划分为基质和构造混杂岩块。构造混杂岩块包括变质基底岩块、洋壳型岩块和岛弧型岩块。其中,洋壳型混杂岩块又细分为早古生代蛇绿岩(516.4Ma±6.3Ma)、晚古生代蛇绿岩(332.8Ma±3.1Ma)和海山/洋岛玄武岩;岛弧型混杂岩块细分为加里东期中酸性侵入岩岩块(441.1Ma±6.3Ma)和火山熔岩岩块。建立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2套典型的古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的物质组合,分别代表东原特提斯洋和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从而为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的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 东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10 位作者 刘战庆 李瑞保 裴磊 陈国超 刘成军 陈有炘 高景民 魏方辉 吴树宽 王银川 杨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9-1103,共15页
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哥日卓托闪长岩锆石Th/U比值(0.63~1.28)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 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哥日卓托闪长岩锆石Th/U比值(0.63~1.28)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5.8±1.5Ma(MSWD=0.53),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岩体的SiO2含量在53.07%~58.74%之间,Al2O3(14.66%~16.17%)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较低(4.76%~6.04%),高钾(1.60%~2.90%),里特曼指数σ在1.69~2.66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58.36×10-6~211.50×10-6,δEu为0.85~0.9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P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U、La、Hf、Nd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哥日卓托闪长岩形成于高温环境(800℃±),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东昆仑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碰撞后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 LA-ICP-MS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混杂岩带中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30
3
作者 董增产 校培喜 +2 位作者 奚仁刚 过磊 高晓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 阿尔金茫崖地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体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通过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就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444.9±1.3Ma(WSMD=0.94),为岩体的形成年龄,指示阿尔金南缘在晚奥陶世末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阿尔金构造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角闪辉长 锆石U-PB测年 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三里岗—三阳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1 位作者 姚安平 赵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36,共12页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 ,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 ,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 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1 )高温塑性变形 (D1 ) ,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 ,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 ,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 ;2 )逆冲推覆变形 (D2 ) ,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 ,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 ,发育长英质糜棱岩 ,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 ,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 ,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 ;3)韧 脆性右行平移剪切 (D3) ,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 ,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 ,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 ,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 ;4)伸展正断层 (D4) ,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 ,呈NW—SE向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构造变形 韧性剪切 襄樊-广济断裂 南秦岭微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永文 王玉德 +1 位作者 李善平 张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西端,由于以往研究程度低而认识较为模糊。通过1∶25万区调系统研究表明,混杂岩带组成复杂,由基底岩块、海滩砂岩、辉长(辉绿)岩墙群、蛇绿岩、硅质岩、灰岩(海山)、复理石和磨拉石组成。蛇绿岩环境分析表明,部分为洋中脊环境,大部分为洋岛环境。明确了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由一系列向南俯冲的逆冲断层分隔的岩块组成。初步总结了西金乌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 特征 西金乌兰一金沙江缝合 青海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的厘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唐渊 秦雅东 +3 位作者 巩小栋 刘函 王冬兵 王保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0-278,共19页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等结果,对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精细厘定。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岩性不一和变形程度不同的构造岩块及强变形的基质组成;各岩块之间由诸多近平行于构造带走向的韧性-脆韧性断层呈网结状连接,表现出局部有序、整体无序的构造混杂岩特征。构造岩块主要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大理岩、大理岩+变质基性岩、榴闪岩或榴辉岩、变质硅-灰-泥质岩等。基质物质主要包括含石榴子石片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片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出基性岩岩块原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或正常型洋中脊基性岩(E-MORB、N-MORB)的特征;洋岛-海山岩块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OIB);榴辉岩的原岩具有洋岛型玄武岩(OIB)或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精细划分出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带经历了裂(陷)谷盆地(D)、洋盆扩张(C_(1)—P_(1))、洋壳俯冲消减(P_(2)—P_(3))和弧陆碰撞造山(T_(1)—T_(2))、上叠火山裂谷盆地阶段(T_(2)^(2)—T_(3)^(1))5个主要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 古特提斯 构造 榴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藏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曹俊 彭东 +1 位作者 郭建强 刘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其南北边界断裂清楚,北界为牙扎沟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南界为荷叶断裂,也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界断裂内部为塔藏构造混... 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其南北边界断裂清楚,北界为牙扎沟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南界为荷叶断裂,也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界断裂内部为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16~24km,宽7~8km,由上古生界与三叠系的多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与塔藏岩组砂板岩呈断层接触,总体表现为块体之间无序,块内有序,微观变形特征清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为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两个方向压缩,结合测区构造地质环境分析有4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边界断裂 构造混杂岩带 塔藏构造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T5数据在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史俊波 康孔跃 +4 位作者 张辉善 杨伟 张杰 刘恒轩 任清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加强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在新疆西昆仑等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高海拔、艰险地区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填图的精度及质量,以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为例,运用遥感图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影像融合、影像裁剪、正射... 为了加强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在新疆西昆仑等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高海拔、艰险地区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提高填图的精度及质量,以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填图为例,运用遥感图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镶嵌、影像融合、影像裁剪、正射纠正等)、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和地质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取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信息,并指导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的开展;总结了SPOT5高精度图像数据在数字填图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认为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不仅提高了地质体(特别是构造混杂岩块)边界范围的勾绘精度,对部分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勾绘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5 高精度图像数据 数字填图 遥感地质 麻扎构造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远生 盛吉虎 顾松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3-570,共8页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形成南秦岭裂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终于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 非史密斯地层 古海洋 秦岭 构造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中部构造混杂岩带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斌 王国灿 张克信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1,57,共7页
东昆仑中部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末期和晚海西期3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的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海西期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东昆仑中部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末期和晚海西期3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的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海西期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指出东昆中晚海西期的碰撞缝合带是不同陆块间斜向碰撞形成的转换挤压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韧性剪切 应变速率 温度环境 压力环境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北缘麦堆构造混杂岩带及变质超基性岩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润则 陶晓风 +2 位作者 刘登忠 石和 胡新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麦堆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措勤盆地的北缘,由性质不同的各种构造岩片组成,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多期变形明显。其中的变质超基性岩岩片宽数米—数十米不等,经历了强烈的蛇纹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 麦堆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措勤盆地的北缘,由性质不同的各种构造岩片组成,岩片呈近东西向展布,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多期变形明显。其中的变质超基性岩岩片宽数米—数十米不等,经历了强烈的蛇纹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变质超基性岩虽然化学成分变化很大,但仍具较高的MgO、Cr、Co、Ni含量和m/f比值,属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是残余地幔的组成部分。该带变质超基性岩及其伴生硅质岩应属蛇绿岩构造残片,是麦堆构造混杂岩的一部分,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有关,是早中侏罗世弧后或弧间小洋盆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 麦堆 构造混杂岩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9,共10页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中段 清水泉—茫崖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侏罗系的再厘定
13
作者 张杰 陈琳 +1 位作者 侯明才 康孔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在新疆叶城县的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一套含煤砂砾岩地层,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3个地层填图单元,即三叠系(T,未分)、三叠系赛力亚克达坂群(TS)和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这些碎屑岩主... 在新疆叶城县的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一套含煤砂砾岩地层,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3个地层填图单元,即三叠系(T,未分)、三叠系赛力亚克达坂群(TS)和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这些碎屑岩主体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山间磨拉石沉积,但各地层单元之间多为断层接触,顶底不全,岩石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和形成时代也不清楚。通过对该套碎屑岩的详细剖面测制和分析,依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生物地层特征对比,将该套含煤砂砾岩重新厘定为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并自下而上再划分为:莎里塔什组(J1s^)、杨叶组(J2y)、塔尔尕组(J2t)。它们主要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地层,是对西昆仑构造混杂岩带在早—中侏罗世隆起造山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侏罗世 再厘定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和岩性地层柱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若新 马宝林 +3 位作者 张兆忠 张志敏 杨惠南 胡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范围内的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并系统地研究滑移介质、中-浅源和深源构造块的基本特征。在深源构造岩块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壳幔过渡带至上地幔段的岩性地层柱,对上地幔可能... 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范围内的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并系统地研究滑移介质、中-浅源和深源构造块的基本特征。在深源构造岩块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壳幔过渡带至上地幔段的岩性地层柱,对上地幔可能存在的地质作用类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性地层柱 地质特征
全文增补中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构造解析及变形序列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东 计文化 +2 位作者 李荣社 陈守建 李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12,共9页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是东昆南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构造-岩性双重填图方法,在布青山得力斯坦至哥日卓托一带构造混杂岩进行了大比例尺填绘;通过对带内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研究,...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是东昆南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构造-岩性双重填图方法,在布青山得力斯坦至哥日卓托一带构造混杂岩进行了大比例尺填绘;通过对带内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研究,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将与混杂岩带有关的物质组成划分为弱变形的"岩块"和强变形的"基质"2类。在"岩块"和"基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体的变形截切关系及构造组合特征,识别出4期变形作用,建立了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相对构造变形序列,为布青山混杂岩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变形序列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秋红 贾儒雅 +1 位作者 刘鑫 王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4-1211,共8页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细理清构造控矿样式,利用矿区探矿工程资料,提取大量的构造要素,利用构造统计分析及应力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现场观察,提出了全新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位于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文县安昌河-观音坝逆冲断裂推覆构造体系前锋断褶带的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东部转折端,矿体受褶皱两翼的韧脆性断裂破碎带及其核部楔入式断层控制,总体以北东东向展布为主,平面上呈“网结状”展布,剖面上倾向既有向北,也有向南,还有近水平的。从而解决了阳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和矿体圈连问题,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中金矿勘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阳山金矿 勉略构造混杂岩带 西秦岭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子贤 柳长峰 +3 位作者 赫英福 叶宝莹 许鑫 霍东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5,共11页
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阿尔金与东昆仑衔接部位,是古阿尔金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为南阿尔金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1∶10 000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测量,结合显微尺度的构造解析,对该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 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阿尔金与东昆仑衔接部位,是古阿尔金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为南阿尔金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1∶10 000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测量,结合显微尺度的构造解析,对该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将与构造混杂岩带有关的物质组成划分为弱变形的"岩块"与强变形的"基质"两类,并从中识别出9种不同岩石组合的岩块及2种不同类型的基质。在对"岩块"和"基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体的构造变形截切关系及组合特征,在构造混杂岩带中识别出6期变形作用,建立了相对构造变形序列,为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演化提供了新的构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构造混杂岩带 构造解析 变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琦 王疆涛 +3 位作者 曾忠诚 石卫 李惠 郭倩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3,共13页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后碰撞初始伸展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中大理岩的遥感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海云 齐睿 张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5,共7页
为研究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对构造混杂岩带进行识别,以西昆仑地区麻扎构造混杂岩带为例,对混杂岩带中的大理岩进行光谱测试以及光谱特征分析,利用实测波谱对研究区ETM^(+)影像进行反演的波谱反演法,建立实测波谱和影像波谱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研究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对构造混杂岩带进行识别,以西昆仑地区麻扎构造混杂岩带为例,对混杂岩带中的大理岩进行光谱测试以及光谱特征分析,利用实测波谱对研究区ETM^(+)影像进行反演的波谱反演法,建立实测波谱和影像波谱之间的线性关系;辅之增强变换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异,突出目标信息并改善图像效果,以提高实测波谱的利用率以及岩性信息提取的精确度。实验研究表明,利用该种方法识别构造混杂岩带中的大理岩是可行的,且遥感识别结果与地面地质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具有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扎构造混杂岩带 遥感 波谱反演 ETM+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白格滑坡地质结构及特征
20
作者 张仕林 赵立明 +3 位作者 王晨辉 高敬轩 吴新明 王文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5年第5期160-171,共12页
白格滑坡发育于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白格滑坡2018年发生两次大规模滑动后,残留体仍在持续变形,存在再次滑动风险,研究白格滑坡地质结构特征对后续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年调查结果,结合多期无人机航拍及... 白格滑坡发育于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白格滑坡2018年发生两次大规模滑动后,残留体仍在持续变形,存在再次滑动风险,研究白格滑坡地质结构特征对后续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年调查结果,结合多期无人机航拍及长期变形监测数据,在查明白格滑坡地质条件基础上,综合分析易滑地质结构、灾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滑坡岩体组成及空间分布复杂,主要由片麻岩、千枚岩及蛇纹岩构成,其中蛇纹岩广泛分布于滑坡中上部,易风化崩解,抗剪强度低,是导致滑坡变形的控制性岩性;断裂构造在滑坡区广泛发育,对岩体改造破坏作用显著,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滑坡存在明显灾后变形现象,残留变形区按空间分布划分为K1、K2及K3区,又进一步细分为具有不同变形趋势的11个子区。其中,K1-1区主要由强风化片麻岩组成,具有高陡临空面,存在突发脆性破坏导致滑坡的可能;K1-4及K1-5分布大量强风化蛇纹岩,深部卸荷变形在第二次滑坡后持续发展,并于2022年11月29日失稳下滑,蛇纹岩山体裂缝仍有不断扩展趋势;K2区变形受炭质板岩及千枚岩控制,变形受降雨影响较大,滑槽临空部位在雨季易产生溜滑破坏;K3区深部岩体较完整,以浅层分解破坏为主,深层滑动可能性小。研究结果可为构造缝合带内的滑坡体地质结构提供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白格滑坡 地质结构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