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应力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毅 宋岩 单家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71,共9页
油气运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构造活动期,构造应力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引起的沉积岩石变形导致构造应力场呈非均一性的分布,形成若干个能量汇聚或耗散中心,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驱动力,油气从高势区... 油气运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构造活动期,构造应力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引起的沉积岩石变形导致构造应力场呈非均一性的分布,形成若干个能量汇聚或耗散中心,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驱动力,油气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油气运移具有沿破裂和断层向上运聚和从凹陷中心向周边运聚的趋势。破裂和断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准噶尔盆地在印支期和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构造运动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最大。印支期控制的石炭—二叠系油气系统,油气运移方向基本平行最大主应力梯度值的方向,油气运移从高值应力区向低值应力区运移,已探明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主应力低值区以及应力等值线密集区的两侧。喜山期控制的侏罗系及第三系油气系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构造变形强烈的盆地南缘地区,油气总体运聚方向表现由南缘生油凹陷高值应力区指向北部低值应力区。盆地南部的呼图壁、车排子地区(独山子)、马桥和白家海等局部的构造应力低值区是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油气运聚 物理模拟 成藏动力学 构造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珍君 黄光明 +3 位作者 邱津 刘康宁 李琦 胡俊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5,共13页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由于构造复杂导致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结合构造演化与生烃过程、源储配置关系,通过分析盆地内不同区域不同...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由于构造复杂导致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结合构造演化与生烃过程、源储配置关系,通过分析盆地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强度与油气勘探结果,对斋桑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斋桑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共经历了4期构造沉降和4期构造挤压反转,目前盆地形态以挤压构造为主要特征,发育叠瓦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的逆冲断层活动控制了主区、北东区和K区的构造形态雏形,上新世末期断层再次发生挤压逆冲造就了现今的构造形态;斋桑盆地可大致分为3次大的成藏期;深层油气藏为自生自储型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浅层气藏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层油藏的分布规模及喜山期形成的浅层逆冲背斜、断背斜等有利圈闭;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斋桑盆地的油气成藏起了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印支期构造运动强烈(三叠系被严重剥蚀或者该期逆冲活动强烈)的三维S井区、K构造和二维东区的M井区域,其圈闭普遍为空圈闭,钻井试油基本出水,而已钻遇的油气藏均位于印支期构造活动较弱区域。综合以上研究认为,盆地东部北缘和东部南缘应是斋桑盆地未来寻找油气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断裂展布 构造活动期 油气成藏 斋桑盆地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