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构造地貌法的滇中引水工程区全新世断裂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研究
1
作者 魏英豪 陈素娟 +5 位作者 王学良 王俊飞 金超 郭松峰 李兆 田乙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07,共15页
滇中引水工程是缓解滇中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重要跨区域调水工程。由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确定工程区全新世断裂及其各段的空间差异性成为了工程勘察亟需回答的地质问题之一。鉴于传统活动断裂勘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以及... 滇中引水工程是缓解滇中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重要跨区域调水工程。由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确定工程区全新世断裂及其各段的空间差异性成为了工程勘察亟需回答的地质问题之一。鉴于传统活动断裂勘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以及露头不典型、代表性差等缺点,本研究基于构造地貌法,选取5个地貌指标作为计算因子,包括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形状指数(BS)、流域不对称指数(AF)、标准化河流坡降指数(SLK)及山前曲折度(SMF)。我们选择4条沿线流域较为发育的全新世断裂进行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研究,并讨论了降雨、岩性等非构造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同时,在野外踏勘基础上,尝试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断裂带各段流域处于不同的地貌演化阶段,F1-1段和F3-1段流域较年轻,而F1-3段、F2-1段、F2-2段及F3-2段流域次之,F1-2段、F2-3段和F4段流域相对较老。2)通过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所揭示的4条全新世断裂的构造活动强度为:F1>F3>F2>F4。此外,F1呈现出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F2则在南部基岩山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盆地部分则较弱,而F3和F4整体呈现出中等的活动强度和弱的活动性。降雨和岩性对Iat空间分布无整体性影响,构造因素为主要因素。3)基于构造地貌法得出的断裂带沿线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与活动速率、地震活动性变化趋势相一致,印证了以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分析断裂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可行性。其可以用来定位构造活跃区段,快速确定典型露头,提高勘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 构造地貌 全新世断裂 相对构造活动强度 空间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2 位作者 王薇 胡道功 叶培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10,共10页
构造活动强度α(1)和地壳稳定程度β(1)是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的重要参数,α=1-β。对青藏铁路沿线任一单元i,以断层运动速率(vi)、地震震级(Mi)、温泉温度(Ti)和构造应变(εi)综合刻画构造活动强度(αi),αi=(vi/vmax+Mi/Mm... 构造活动强度α(1)和地壳稳定程度β(1)是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的重要参数,α=1-β。对青藏铁路沿线任一单元i,以断层运动速率(vi)、地震震级(Mi)、温泉温度(Ti)和构造应变(εi)综合刻画构造活动强度(αi),αi=(vi/vmax+Mi/Mmax+Ti/Tmax+εi/εmax)/αmax。根据各单元构造活动强度值(αi),应用克里格等值线绘制软件,编制构造活动强度等值线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提供定量判据。α0.40的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Ms6~7级地震,对应于不稳定区;α0.70的强烈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8级左右强烈地震,对应于极不稳定区。区划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发育昆仑山南、可可西里、通天河、唐古拉山、错那湖、当雄、羊八井7个不稳定区,其中包括西大滩、谷露盆西、羊八井3个极不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强度 工程稳定性 定量评价 青藏铁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樯漪 程维明 +1 位作者 郭良 孙东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5,共7页
以流域为单位计算地貌参数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活动。该文以北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805个流域,提取地势起伏度(RA)、分形维数(FD)、河流阶梯指数(SL)、面积-高程积分(HI)、圆度比(Rc)5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R... 以流域为单位计算地貌参数有助于分析区域构造活动。该文以北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805个流域,提取地势起伏度(RA)、分形维数(FD)、河流阶梯指数(SL)、面积-高程积分(HI)、圆度比(Rc)5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RAT),以此分析北天山流域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表明北天山不同地貌分区内呈现不同地貌特征,高山区地势起伏度及河流阶梯指数整体较大,河谷区圆度比变化较大。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表明,研究区域中间部分构造活动较为活跃,自中部向东西两侧,强度逐渐降低;低山丘陵区中,准噶尔南缘断裂带所在区域构造活动强度更高。以流域地貌指标反映的构造活动强度分布与地壳构造变形位移场所计算结果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流域 地貌参数 相对构造活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活动 被引量:4
4
作者 路芳 高明星 +1 位作者 周书贤 王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0-1109,共10页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边界主控断裂,对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阿尔金东段走滑断裂带附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并计算了173个子流域的5个地貌参数(坡度、起伏度、分形维数、面积高程积分和河...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边界主控断裂,对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阿尔金东段走滑断裂带附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并计算了173个子流域的5个地貌参数(坡度、起伏度、分形维数、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长坡降指数),将各个子流域的地貌参数分为5个等级,并利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相对构造活动指数,用以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是整个研究区相对活动构造强度的分界线,研究区从南到北,由高山区至低山区过渡,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逐渐降低;由相对活动构造指数等级空间分布可知,自西向东,相对活动构造强度逐渐降低,党河、野马河流域构造活动较活跃,反映该区域相对活动构造强度受区域隆升的作用明显。此外,结合岩性、降雨量及构造等因素对地貌指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构造运动是控制阿尔金东段断裂带流域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即地震点所处的流域、断裂带两侧的流域以及阿尔金东段断裂带与其他断裂交汇处子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等级均高于周围其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参数 阿尔金断裂 相对构造活动强度 走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的地貌响应定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昭 付碧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1447,共27页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 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由数条规模不等、羽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呈现梯度式降低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精确查明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可为探讨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构造转换机制、评价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线索。地貌指数定量分析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面积-高程积分(HI)和河流坡降指数(SL)可有效揭示区域构造变形信息,而地势起伏度(TR)能直观地反映区域构造活动的侵蚀响应程度。文中利用30m精度的AW3D30数据系统地定量提取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其周边整个流域的TR指数、流域盆地的HI指数及主要河流的Hack剖面、SL指数及归一化坡降指数(SLK),通过构造地貌与河道形态揭示区域构造活动的地貌响应特征,探讨不同构造段落的活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沿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HI指数、Hack剖面、SLK指数及TR指数等值呈自西向东连续下降的变化特征,其中,HI值自西部的0.77~0.89向E下降至0.15~0.36,TR所反映的地表侵蚀量从欧拉秀玛乡西侧的400m向E降至玛曲县东侧的(61±11)m,而Hack剖面的上凸程度与其SLK异常显著性则具有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这与沿主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自西向东梯度递减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地貌指数值变化与断裂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地貌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揭示了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及分支断裂(阿万仓断裂和尕海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具有西段最强,中段、东段逐渐减弱的显著分段特征。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调查和验证认为,玛沁—玛曲段主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从玛沁—欧拉秀玛一带的断裂交会区开始向E逐渐减弱。因此,推断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向E降低的现象与其主断裂带及阿万仓断裂、尕海断裂等分支断裂构成的马尾状断裂系统密切相关,分支断裂通过左旋走滑与逆冲变形共同吸收和调节了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向E扩展过程中的部分运动分量,对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构造转换与变形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地势起伏度 河流坡降指数 构造活动强度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迁移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斌 王祥 +5 位作者 程晓敢 李洪辉 能源 吕惠贤 屈洋 阿里木·卡德尔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准确刻画各时期古构造的形态和迁移特征对恢复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应用厚度图法来反映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准确刻画各时期古构造的形态和迁移特征对恢复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应用厚度图法来反映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下寒武统顶界不同时期古构造面貌,探讨古构造的演化迁移过程;并利用垂向构造变动强度法来定量计算研究区构造活动程度。研究表明:1)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西部迁移范围较大,而东部相对稳定,存在古构造相对稳定区;2)加里东-早喜山期,研究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晚喜山期活动剧烈,沿麦盖提斜坡一带存在多期构造活动的枢纽带;3)麦盖提斜坡东部下寒武统白云岩存在构造相对稳定区,其具有相对生烃凹陷较高的构造位置以及相对较小的活动强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和保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迁移 构造活动强度 构造变动强度 下寒武统 巴楚-麦盖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