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被引量:36
1
作者 申旭辉 陈正位 +1 位作者 许任德 张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活动构造 位移规模 晚新生代 地震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国民 田勤俭 王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6,共8页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 强震活动 破裂长度 震级 孕震系统 震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查藏错-申扎南北向活动构造带运动学特点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1 位作者 徐锋 朱志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是横贯冈底斯山脉谢通门-申扎南北向断裂带的北段,格仁错北西向断裂为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的转换边界。裂陷盆地内没有发现前更新世沉积物,该裂陷带断开了上新世地层和5.45 Ma的白云母花岗岩体。从查藏错到申扎... 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是横贯冈底斯山脉谢通门-申扎南北向断裂带的北段,格仁错北西向断裂为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的转换边界。裂陷盆地内没有发现前更新世沉积物,该裂陷带断开了上新世地层和5.45 Ma的白云母花岗岩体。从查藏错到申扎,裂陷带两侧的岩体、地层和构造线完全可以恢复和拼接。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获得130 ka沉积物年龄,为裂陷盆地已知最早的沉积物年龄。推测裂陷带的初始发育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根据地质和定年研究,130 ka以来查藏错-申扎裂陷带东西向裂开的宽度为6750-12500m,以此计算裂陷盆地东西向扩张数率大于51.9mm/a。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是冈底斯地区地壳力学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 南北向活动构造 运动学 地壳力学系统 冈底斯地区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藏当雄—羊八井活动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铁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向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青藏铁路横穿处于强构造活动区和高寒环境的青藏高原,具有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仅发育冻土和融冻灾害,而且穿越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本文分析了铁路经过的当雄-羊八井活动构造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其对铁路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铁路的... 青藏铁路横穿处于强构造活动区和高寒环境的青藏高原,具有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仅发育冻土和融冻灾害,而且穿越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本文分析了铁路经过的当雄-羊八井活动构造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其对铁路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铁路的开通是工程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否真正解决了这些地质难题,还有待铁路长期运营的实践和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青藏铁路 当雄 羊八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缘北东东向构造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任镇寰 任奔滔 +2 位作者 罗振暖 陈益明 钟贻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2期27-35,共9页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南海 北缘 断层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及其沿海地区活动构造与地震危险区判定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华林 薛革 +1 位作者 刘希强 李海泉 《地震学刊》 CSCD 1998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充分吸收和消化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前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确定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判定标志和原则,综合判定了中期(3~5年)和中短期(1~3年)... 在充分吸收和消化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前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确定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判定标志和原则,综合判定了中期(3~5年)和中短期(1~3年)地震危险区,为地震的短临监测预报跟踪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震危险区 山东 沿海地区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强震发生的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魁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台湾中部造山带前缘呈现为一弧形逆冲构造体系 ,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尺度但各自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 ,而每一个弧形构造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是典型的褶皱 -逆冲带 ,但同时各个次级弧形构造间却又有自... 台湾中部造山带前缘呈现为一弧形逆冲构造体系 ,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尺度但各自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 ,而每一个弧形构造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是典型的褶皱 -逆冲带 ,但同时各个次级弧形构造间却又有自相似特性。在对台湾中部地区弧形逆冲构造体系的空间位置与地震活动间的关系分析基础上 ,归纳出中部弧型逆冲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 ,以台湾东西地震区的构造划分和北部、中部与南部不同的弧陆构造现象 ,描述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地震活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年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弧形 活动构造 地震活动 台湾省 弧形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地震危险背景 被引量:125
8
作者 闻学泽 杜方 +6 位作者 易桂喜 龙锋 范军 杨攀新 熊仁伟 刘晓霞 刘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61-3372,共12页
川滇交界东段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了解该断裂带是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危险背景,我们基于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重新定位的小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破裂区、GPS形变场、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等多学... 川滇交界东段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了解该断裂带是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危险背景,我们基于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重新定位的小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破裂区、GPS形变场、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等多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川滇-华南活动块体/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也是活动及变形的大凉山次级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之间的边界带;结构上表现为2个平行展布、朝南东推覆的断裂带,现今运动为带有显著逆冲分量的右旋走滑性质.沿昭通断裂带无大地震的时间至少为1700余年,目前存在地震空区.GPS变形图像反映昭通、莲峰断裂带已不同程度闭锁.另外,昭通断裂带的鲁甸附近以及莲峰断裂带的南段分别存在异常低b值区或高应力区.已由低b值区和小震空白区识别出昭通断裂带上的鲁甸—彝良之间存在高应力闭锁段,并估计出其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为MW7.4.本研究因此认为昭通断裂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中-长期危险背景,而莲峰断裂带的危险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地震空区 GPS形变场 地震活动 地震危险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重力场分离、密度反演与地壳构造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福珍 方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力场资料进行场分离、平差、反演等数学处理 ,求出地壳平均密度和深度 1 0~ 1 0 0 km各层的密度分布 ;综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康滇菱形块体与其东侧和西侧不论在构造特征还是地球物理场特征方面皆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密度分布 位场反演 地壳构造 康滇地区 活动构造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藏地震带及地震烈度的区域划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同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3-61,共9页
西藏活动构造的活动与地震十分强烈和明显。活动构造类型主要有西藏活动构造系、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地震活动主要受西藏活动构造带控制,其次受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所制约。目前划分的地震带有13条... 西藏活动构造的活动与地震十分强烈和明显。活动构造类型主要有西藏活动构造系、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地震活动主要受西藏活动构造带控制,其次受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所制约。目前划分的地震带有13条,基本与活动构造带中的断陷带、边界翘起带和断块翘起带的头部一致。地震烈度分布的最基本单元主要为活动构造带中的断陷带,其次是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的头部。区划的结果最高烈度为11度区,最低烈度为6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冈底斯 震中烈度 活动断裂 历史地震 区域划分 浅源地震 震中位置 中源地震 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变质岩带对该区铀成矿控制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胡恭任 刘丛强 +2 位作者 余达淦 章邦桐 于瑞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6-301,共6页
本文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分析入手,研究了赣中变质岩带中铀矿化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构造岩浆活动带、变质岩带出露的动力学机制及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带以及地壳减薄、地幔上隆和在变质核杂岩边缘沿着... 本文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分析入手,研究了赣中变质岩带中铀矿化与变质岩带的含铀性、构造岩浆活动带、变质岩带出露的动力学机制及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带以及地壳减薄、地幔上隆和在变质核杂岩边缘沿着低角度正断层的地壳伸展构造有着实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构造-岩浆活动 变质核杂岩 铀成矿作用 动力学机制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地震带
12
《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6期73-73,共1页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3个:1.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板块学说 太平洋板块 阿留申群岛 构造活动带 印度洋板块 地震活动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支流冲江河巨型滑坡及其局部复活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永双 郭长宝 周能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5-453,共9页
中国西南三江活动构造带是大型滑坡的高发区。笔者在滇西北金沙江支流冲江河螺丝湾电站一带发现的巨型滑坡——冲江河滑坡,位于区域性活动断裂带的阶区,属于古地震造成的巨型古滑坡或坐落体,体积可达5.8×108m3。该巨型古滑坡在后... 中国西南三江活动构造带是大型滑坡的高发区。笔者在滇西北金沙江支流冲江河螺丝湾电站一带发现的巨型滑坡——冲江河滑坡,位于区域性活动断裂带的阶区,属于古地震造成的巨型古滑坡或坐落体,体积可达5.8×108m3。该巨型古滑坡在后期演化中经历了趋稳和局部再复活的过程,其内部存在若干次级滑坡,且表现出级序越低、稳定性越差的特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复活次级滑坡的滑带土进行了环剪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部位滑带土在较大剪切位移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认为活动构造带斜坡岩体破碎软弱、坡脚处于应力集中区是冲江河巨型滑坡局部复活的重要因素;在剪切作用下,饱和或近饱和的滑带土因超孔隙水压力而发生液化作用,促进了坡体大变形的发生。试验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公路坡脚部位,即使少量开挖就可以引起缓慢、持续发生的大变形现象。从滑坡复活机理角度,加强坡面排水和坡前采用抗滑桩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坡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剪试验 滑坡 复活机理 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煜航 梁诗明 +9 位作者 郝明 葛伟鹏 李长军 宋尚武 张迎峰 华俊 陈俊先 梁洪宝 朱爽 甘卫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9-601,共13页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在距震中约90 km范围内产生了10 mm及以上的同震永久变形,距震中160~200 km的GNSS连续站记录到的同震变形则十分微弱,总体在毫米级以下;(2)同震位移图像呈现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同震变形模式.在距震中约3 km破裂带南侧的测站,其同震位移为近东向,大小445.9±3.3 mm,而在破裂带远场则呈现出典型的与左旋走滑型地震匹配的“四象限”对称分布的挤压或拉张尾端变形特征;(3)同震位移量以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为界,南北两盘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南盘变形运动大于北盘;(4)托莱山断裂西段同震位移总体表现出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弹性回跳”现象,但其跨断层近场测站却并不服从上述同震变形特征,指示其并未参与此次地震破裂,考虑到托莱山断裂西段显著的左旋剪切应变能积累背景,其未来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形变 2022年门源地震M_(S)6.9地震 祁连山活动构造 GNSS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地球影像研究全球洋壳活断层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庆尊 薄万举 +1 位作者 冯胜涛 万文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利用谷歌三维地图勾绘出全球海底现今主要断层构造带的分布图,为观察海洋地壳运动与演化过程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对海底活断层的分布和演化机理、海底扩张、地幔对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谷歌地图 地壳动力学 海底活动构造 断层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及周围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模拟分析及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黄庆华 李永贤 +1 位作者 王砚庆 武红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85-201,共17页
本文在研究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中,广泛收集了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等资料,着重从应力场观点探讨了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的稳定性。首先从区域范围讨论了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构造力学条件,同时用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两种手段对深... 本文在研究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中,广泛收集了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等资料,着重从应力场观点探讨了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的稳定性。首先从区域范围讨论了深圳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构造力学条件,同时用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两种手段对深圳地区的应力场及其断裂活动的应力调整作了详细探讨,为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评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壳稳定性 应力场变化 地震活动特征 主压应力方向 震源机制解 活动断裂 物理模拟 最大剪应力 活动构造 发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及其对金矿区域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泰身 和浪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63-66,共4页
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为一长期活动的构造-岩浆-热活动带,盆地中部的金矿多沿该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金矿的主要类型为地下热(卤)水溶滤型及次火山(斑岩)热液型。对该带南部的金矿,过去鲜见报导。从成矿条件及所获资料... 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为一长期活动的构造-岩浆-热活动带,盆地中部的金矿多沿该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金矿的主要类型为地下热(卤)水溶滤型及次火山(斑岩)热液型。对该带南部的金矿,过去鲜见报导。从成矿条件及所获资料分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金成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断裂 构造-岩浆-热液活动:金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
18
作者 耿义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69-70,53,共3页
一、分类原则 参照《地矿部工程地质图制图要求》,结合实际资料,将岩(土)体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类和岩组,及不同的灾害类型。 1、岩(土)体分类 一级分类:按岩石的成因划分建造类型。 二级分类: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结构类型划分不同的... 一、分类原则 参照《地矿部工程地质图制图要求》,结合实际资料,将岩(土)体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类和岩组,及不同的灾害类型。 1、岩(土)体分类 一级分类:按岩石的成因划分建造类型。 二级分类: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结构类型划分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 2、灾害地质分类 根据成因分类:(1)自然因素即动力地质问题;(2)人为因素即环境地质问题。 二、岩(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 工程地质岩组 工程地质类型 河南 干抗 压强度 力学强度 活动构造 片麻岩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一书出版
19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8-208,共1页
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 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汶川 活动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区 地震滑坡 出版发行 斜坡地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一书出版
20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1-541,共1页
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 由殷跃平、张永双教授等著的《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在“5·12”汶川MS8.0级地震5周年之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汶川MS8.0级地震区的地震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涉及汶川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地震地质灾害等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汶川 活动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 地表破裂 斜坡地 地震区 出版发行 斜坡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